三国之大将军王

第465章 三路伐吴(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大将军王》最新章节。

曹真精心策划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他派遣徐庶、夏侯威以及王昶等将领率领大军从荆州出发,直扑江夏。

同时命令吴庞统、毋丘俭和胡遵等诸位猛将统率军队向南进军,目标直指东兴。

另外还安排文聘、王基、陈泰以及徐质等将领自交州向北进发,攻打庐陵。此次出征,曹真准备要以三路大军共同讨伐东吴。

而此时此刻,东吴的大将军诸葛瑾却不幸身患重病,卧床不起,难以再领军作战。

于是,孙权当机立断,提拔了诸葛瑾之子诸葛恪担任右都督一职,让他协助陆逊一同承担守卫国土的重任。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东吴也迅速做出应对部署。

司马懿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还有大将丁奉共同率领两万五千名精锐士兵增援东兴,全力抵挡庞统所部的猛烈攻击。

与此同时,年轻有为的诸葛恪,则亲率两万大军火速赶往庐陵增援,负责阻击文聘方面军的强攻。

而身经百战的陆逊更是毫不畏惧,亲自统领五万雄师奔赴江夏前线,与徐庶展开较量,抵御来自荆州方向的敌军攻势。

在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之际,司马懿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最为擅长的就是指挥部队进行急速行军,因此能够日夜不停地赶路救援东兴。

就在这时,魏军前锋营的胡遵部已经抵达堤岸,并开始有条不紊地列阵布阵。

他们不仅搭建起了坚固的浮桥,做好了渡水的充分准备,而且还分兵多路,对城池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司马懿登高远望,观察到敌方的一举一动后,当机立断作出决策——要趁敌人尚未完全站稳脚跟之时,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的奇袭!

就在此时,他果断地命令自己的长子司马师,以及智勇双全的大将丁奉率领三千名精锐士兵,乘坐着战船,扬起风帆,急速前进。

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天空飘洒着鹅毛般的大雪,天气寒冷至极。

而此时的胡遵正在营地内与众将领们饮酒取暖,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他们的士兵也因为放松警惕,导致兵阵松散不整。

司马师观察到敌军如此松懈,心生一计,对丁奉说道:“此刻正是绝佳时机,待到夜幕降临,我们可以悄悄潜入敌营,放火烧毁他们的营帐,来个出其不意的偷袭!”

然而,丁奉听到这个计策后,却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厚重的铠甲和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怒目圆睁,大声怒吼道:“封侯赏爵就在今天!何须等到夜晚?”

话音未落,只见丁奉手持长刀,一马当先地向着魏营冲杀而去。

其余的将士们见此情景,无不受到极大的鼓舞。

他们纷纷效仿丁奉,甩掉手中的盾牌,脱去上衣,光着膀子,挥舞着锋利的刀剑,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魏营。

一时间,喊杀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惊慌失措的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

他们四处逃窜,争相涌向浮桥,想要逃离战场。

由于人数众多,拥挤不堪,再加上浮桥年久失修,承受不住这么多人的重量,最终断裂崩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