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最新章节。
			     虽然朱高炽说的都是“实在话”,但却无人敢在这时候随意插嘴应诺,只是恭谨站在殿下就那么认真听着。
 “可是……”
 来了!
 陛下不明白的问题来了!
 “凡事都有着利弊,朕初时觉得,没有了天人感应似乎很不错,朕的皇权也将不再受到天人感应的约束,但仔细那么一琢磨,天人感应除开对皇权的限制外,同样也是在对皇权加以保护。”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将周公在《大诰》所说的天命真正确定了下来,那便是皇帝手中的皇权。”
 “天人感应之下,大明要是发生了灾祸,那就是朕执政不明,所以上天才降下警示,这是朕的罪过……”
 说到这里,殿下众人连忙跪下,口中高呼:“陛下请收回刚刚之言,陛下为天子,天子岂能有罪?”
 朱高炽点头:“没错,天子不能有罪,有罪便不是天子了。”
 ——在这里说一下,不知道从哪开始的,有人弄错了主次观念,就导致后来者一直弄错。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句话不能说是很扯蛋,只能说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天子既为天之元子,与天道就是平等的地位,怎么可能会有错?
 有错了也得没错!
 真正的原话,应该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因为天子独一无二,王子却可以有很多。
 天子在法理位格上等同于“神”,王子却没有这层“神格”……
 朱高炽又接着说:“天有灾祸,那就是朕做的不好,是朕德行不足,可若是国家风调雨顺,这功劳同样也可以算在朕的头上,哪怕朕什么也没做。”
 “再者,在天人感应下,皇权的法理皆是来源于无形的天道,可若是朕否定了天人感应,那朕固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样也意味着朕将失去天道的庇护,今后百姓万民又该如何看待朕?”
 朱高炽的意思简单明了,天人感应用天道给皇权做了遮羞布,给皇权披上了神圣的政治外衣,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版的“君权神授”。
 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何中国没有演化出强大的神教信仰。
 因为天人感应在本质上发挥的政治作用,实际与西方欧洲的教廷是差不多的。
 教廷让国王获得了“神”的政治外衣,让国王的权力得到了“神授”,而天人感应也让皇权得到了“天授”。
 作为回报,二者也都分化了君主的权力。
 教廷借此获得壮大,迅速成为欧洲的实际掌权者,而儒家也借此壮大,成为了地方的实际掌权者。
 儒家同样也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实现了对内的“宗教”化蜕变。
 中国的儒家,西方的天主教……
 颇具异曲同工之妙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