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最新章节。
			     要是真这么干了,那永乐大帝继位的那一天,就是大明往后皇室内战爆发的开端。
 不这么干,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从朱标留下的儿子中选一个。
 朱允熥先被一票否决了!
 朱允熥跟朱雄英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假,但他终究不是嫡长子(嫡次子)。
 对朱雄英来说,母亲是大明战神(真战神,不是调侃)常遇春的闺女,而大明唯一封狼居胥的大将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这算是双重的政治加成。
 对朱允熥这个弟弟而言,这两样都是他难以驾驭的东西。
 一旦朱允熥继位,稍微操作不当,那就是外戚坐大。
 而后,东汉末年外戚、宦官循环副本2.0上线!
 所以,朱元璋不可能选择朱允熥,那么就只能选朱允炆了。
 因为朱允炆的背后是江南官绅集团,与蓝玉这些外戚武勋不同,江南官绅不掌握军权,也不是外戚,就算江南官绅掌权了,也不会对大明江山造成威胁。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老了,他的时间已经不多。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江山的延续,他别无选择。
 而且,他只杀了蓝玉这些外戚武勋,其余武勋的实力依旧强大,足以压制江南官绅的坐大。
 就连朱允炆后来削藩,某种意义上也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认,那部当年的老电视剧确实没有乱说。
 按照史书的记录,大致差不多是这样:
 朱元璋说:孙子,爷爷我给你留了这些叔叔,帮你挡着鞑靼人,你可以稳坐江山了。
 朱允炆说:鞑靼人南下,叔叔们能挡住,可要是叔叔们南下,谁来挡住?
 朱元璋问:你想怎么做?
 朱允炆说:先讲道理,和平削藩,不行就派兵讨伐。
 朱元璋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
 这段对话出自《皇明史窃》中的记载,虽然是明朝学者的私人着作,但取材较为严谨,就连“窃”字也是作者表示自己只是记录前人遗留,不是独立创作。
 而后,这本书就被乾隆给封了,就像封他爹用来安抚人心的《大义觉迷录》一样。
 可以说,朱元璋几乎把能考虑到的,都考虑到了。
 他唯独没想到的就是,江南官绅的势力如此盘根错节,而且发展得如此迅猛激进。
 只看建文帝后来削藩的政策,完全不像其跟自己的皇爷爷当初说的那样,怀柔为主,镇压为辅。
 根本就是打着把武勋、藩王一网打尽,彻底扫进垃圾堆的毁灭算盘!
 与其说是在削藩,不如说是在平叛了!
 这谁受得了?
 如今,建文朝早已过去,但江南官绅集团,却是从未消逝,反而在朝中不断积蓄力量。
 江南多好臣嘛!
 现在明初,倒是还没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那么夸张。
 内阁四辅臣虽然有两个出身江西,另二人也出身浙江、福建,但内阁目前只负责提供建议,没有决策权力。
 而六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八个人中也只有三个是南方人,而且其中一位还是出身重庆巴县(蹇义)。
 总体而言,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