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最新章节。
			     也即是说,随着冒顿单于的成功上位,汉匈战争的爆发,就已经成了必然。
 汉朝的和亲送钱安抚策略,不可能喂得饱所有匈奴人。
 而冒顿单于也不可能为了几个和亲公主,就承担被亲儿子杀父篡位的风险。
 “蒙古与匈奴……”
 朱瞻基微微点头,他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爷爷总是要对漠北的蒙古人动兵。
 哪怕弄得国库财政困难,五次征讨有三次都算是白去,大部分时间都被蒙古人带着在草原上遛弯子。
 在听完林先生讲的地缘决定论,与地缘决定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朱瞻基渐渐有所领悟。
 蒙古与匈奴的相似度太高了,虽然两者的时间线差了上千年,但不妨碍二者因为同一片地缘,发展出相似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
 当蒙古一旦出现了某位大可汗,那就必然会与大明爆发战争。
 这甚至可能不是那位大可汗的本意,只是单纯被蒙古众部给裹挟推着,走上了这条战争的不归路。
 永乐帝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当有着要出可汗共主的苗头之时,那就立刻发兵介入。
 不用真的跟蒙古人打,只要追着他们遛弯子,遛到明军粮草不济,遛到蒙古错过最佳的放牧时节。
 届时,即将聚拢的蒙古诸部,自然而然就会土崩瓦解,不崩也没有关系。
 因为战争还有另一个隐性作用,那便是极大提高了蒙古南下劫掠的成本。
 就与汉武帝一开始与匈奴交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一样。
 可汉武帝依旧选择咬牙坚持,不惜耗费军资巨万,出动数十万的军队战马,也要跟匈奴硬刚到底。
 直到匈奴实在受不了,匈奴王庭远遁漠北,汉匈战争才终于停止。
 汉武帝看的很明白,横竖都是打,不如一鼓作气彻底把匈奴打疼!
 汉武帝之前,匈奴南下劫掠意味着发财,而汉武帝之后,南下劫掠意味着损伤巨万,别说发财了,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好说。
 再加上汉武帝后期,就不单纯砍脑袋了,愿意臣服的也可以纳入汉朝藩篱。
 对抗大汉,就要变成京观,被汉军杀绝户。
 而载歌载舞欢迎汉兵,就能吃香喝辣。
 换你,你怎么选?
 永乐帝的五征漠北,有自己的天下私心,同样也不乏战略考量。
 好歹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除了朱标外最像老朱的,怎么可能连风烛残年的蒙古人都对付不了?
 而且还被连续遛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