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最新章节。
			     “最后的天竺,其地幅员辽阔,曾经的天竺国为唐使王玄策所灭。现今大小邦国林立交错,纵横天竺南北。”
 杨士奇说道:“天竺之地局势复杂,又有森严阶级法度束缚奴化天竺百姓。”
 “所以,天竺并不适合由朝廷直接出面,进行武力殖民,否则殖民的成本,朝廷耗费不起。”
 “对天竺殖民,可采取武力征讨,再配合藩王分封戍卫,由分封藩王带动百姓,前往天竺殖民扩张。”
 总结来说,就是天竺太远,朝廷直辖的成本太高。
 在天竺不管设立总督,还是置州划县,都有点得不偿失。
 但天竺土地肥沃,而且战力羸弱,随便打一下就能轻松征服。
 大明要是因为距离而放弃,那反而更亏。
 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册封藩王于天竺就藩。
 前期出海的钱,朝廷可以承担一部分,但藩王自己也要解决剩下的部分,而且后续的殖民扩张,也都要藩王自己承担负责。
 无论成败与否,出海就藩的藩王,今后朝廷都不再为其发放宗禄。
 这就相当于甩出去了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
 作为出海就藩藩王的补偿,朝廷会授予他们军事指挥权,还有部分封国官员任免的权力,但需要报备朝廷批准。
 除此以外,有关封国民政治理,如何吸纳百姓出海殖民,对封国百姓如何征税等。
 朝廷都不会加以干涉。
 说的再简单点,这些出海就藩的藩王,只要能在海外站得住脚跟,那就是一个个的海外土皇帝。
 只要不真闹得天怒人怨,或者触犯本土律法,那朝廷不会加以管制。
 当然,朝廷授予了出海藩王这么大的自主权,几乎等同于裂土封王,那藩王肯定也得承担责任。
 朝廷要征兵,海外殖民藩国就必须无条件顺从听命,而且还需要定期前往顺天府,朝拜皇帝。
 除此以外,海外殖民藩国对朝廷商船的海关税收,以及每年对朝廷的上贡赋税等等,这些条条框框都需要严格商定。
 既是对藩王殖民分封做出的限制,也是代价。
 朱高炽听着杨士奇的口述,又翻看内阁呈递的奏章,里面内容比他口述要更为细致。
 几乎算得上是面面俱到,就连大琉球国(琉球群岛),也被囊括考虑进去。
 就在今年,大琉球国的中山王巴志,遣使抵达北京朝贡大明,顺带上报其父死讯。
 大明也从这次巴志的遣使朝贡报丧中,得知了大琉球国如今的局势消息,这位新任中山王巴志已经灭亡了北山国,统一了大琉球群岛绝大部分地区。
 仅有一个象征性的盟友南山王他鲁每,这家伙还得到过永乐帝的册封与赏赐。
 只不过,这位琉球群岛的南山王,按照琉球史书《中山世谱》和《遗老传》记录,都是妥妥的昏君。
 喜好享乐,完全不理琉球百姓死活,最后遭到巴志灭国,被俘处死。
 嗯,也就这几年的事。
 杨荣对皇帝补充道:“如今大琉球国中,最大的藩国便是那位中山王巴志所控,此人先后灭中山、北山二国,已经控制大琉球绝大部分人口土地,又正值壮年。”
 “与之相比,大琉球南山王他鲁每太过年轻,并无多少实际执政与武备经验,怕是很难挡得住巴志,巴志统一大琉球可能用不了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