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最新章节。
			     谨身殿。
 一身绯红官袍、仪态雍容的户部尚书夏原吉,缓缓迈步入内。
 才一进殿,就见里头早已坐着另外四个红袍官员,他们分别是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内阁全员到场。
 夏原吉略一颔首,算是打了个招呼。
 作为洪武朝就在的老臣,夏原吉的资历很老,去掉比较忌讳的建文朝,也能算得上三朝元老。
 在座四位阁臣,仅有开摆的黄淮能与他在资历上一较高下。
 余下三人基本都是建文时期,才开始正式踏入仕途。
 而且,就算不论资历,只论官秩品级。
 别看杨士奇他们也是着红袍的,但实际官职也就是个礼部侍郎“副部级”,肯定比不了“正部级”的户部尚书夏原吉。
 不用说什么大学士,这东西纯属荣誉头衔,实际品级很低,也没啥鸟用。
 这也是内阁创立初期,为了限制内阁权力如宰相一般做大,所专门打上的补丁。
 虚官实权,内阁没有真正的官署,只有个值班房,也没有任何实际官职,所有官职都是兼职。
 这么一看,明初的内阁,倒是与螨清的军机处颇为相似。
 不如说,螨清在用军机处时,尽可能把内阁占有的权力,给一步步拿回来。
 明初内阁本没有太多实权,真正做大全是在于洪熙、宣德,连续两代大明皇帝死的太早,又留下个年幼的小皇帝,导致皇权的正常更迭出现了严重问题。
 基本算是凑齐了主少国疑的全部条件,内阁作为皇帝秘书,理所当然就被文官集团给强推着,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
 以至于到了明中后期,往往都是先做六部尚书,才能有资格入阁辅政,这也是内阁阁臣,为何时常会被唤作“部堂”的主要原因。
 夏原吉随意找了个空位入座,就这么静静等候,也不与杨土奇几人说话闲谈。
 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这一个月时间里,他们几个都被连续召见过好几次了,早就轻车熟路。
 也能大致猜出,皇帝这次突然急召,要么是商议摊赋入亩,要么就是那位小林先生,又给他们出了什么难题。
 不多时,随着太监一声呼喊。
 “陛下驾到!”
 “臣等拜见陛下!”
 夏原吉几个匆忙起身。
 朱高炽抬手:“几位爱卿平身,都赐座吧!”
 “谢陛下!”
 看着几人落座,朱高炽也不废话,就将另一手拿着的奏本,叫贴身内侍雷震给他们传阅了下去。
 与平时递给杨士奇先看不同,这次却是先递给了夏原吉。
 夏原吉面色如常,郑重接过那部奏本,就这么认真翻看起来。
 翻开第一页:一条鞭法改革。
 一条鞭法?
 夏原吉微一挑眉,有些疑惑,但还是接着往下看。
 开篇只是粗略讲了一下摊赋入亩,又说要搞摊赋入亩,就必须配合清田均税,二者并行下去才能让摊赋入亩的政策稳定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