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古代逃荒》最新章节。
然而,当吴帝听闻洛钦说洛云竟独自率两万死士杀向敌人后方时,顿时大惊失色,一个踉跄,险些从御座台上摔了下来。
吴帝满脸慌张,众大臣也皆面露错愕。要知道,深入敌后,莫说这区区两万兵马,便是二十万大军,也无异于自寻死路。显然,她此去怕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因为洛钦未及时禀明洛云的行踪,吴帝怒不可遏,夺过一大臣的笏板,便把洛钦狠狠抽了十几下,这才罢休。
眼下派出去的兵马抽不回来了,吴帝现在能调用的兵力,算上强征进来的新兵也不足十二万,这仗还有再打下去的必要吗?
一番权衡之后,吴帝最终还是决定与胡盟联军决一死战。
吴帝缓步自御案踱至殿中,目光如刃,扫过满朝文武。
“众爱卿,敌寇犯我大吴疆土,屠戮子民、强掠城池。身为父母官,尔等可忍?
退,则国破家亡,晋国覆辙犹在眼前;进,或可搏得一线生机!吴国江山乃先辈们以血肉铸就,今日若不战而退,后世子孙又凭何存续家国?”
吴帝话音陡然拔高,接着说道:“此役必战到底!朕誓死守建邺,敌寇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即刻传朕旨意:满朝文武与将士不得擅离建邺,家眷可暂避会稽四郡。特赦诸位一日,归家与亲人话别。明日起,疏散百姓,囤积物资,准备应战!退朝!”
“谢陛下隆恩!”
听到吴帝没有扣押他们的家眷,还让他们回家与亲人告别,朝堂瞬间沸腾了起来,欢呼声、抽噎声此起彼伏,久久未歇。
太子趋步至吴帝身侧,躬身行礼后压低嗓音谏言:“父皇,会稽四城防御已然建成,易守难攻。反观建邺,城防仅余高墙,加之百姓已遵旨疏散,粮草兵员皆无后援。在此决战,恐非上策。”
身为吴国太子,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虽然他不及洛云,但也是自幼饱读兵书、深谙治国之道的,而且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面对如今敌强我弱、吴国守备空虚的困局,他比谁都清楚,唯有权衡利弊、另谋良策,才是上上之策。
“你说的,朕知晓!你们都随朕来!”言罢,吴帝便把在场皇子都叫到了东堂。
等最后一位皇子入殿后,吴帝挥手令宦官退出大殿。他缓步走上宝座,轻轻落座。
“召你们前来,朕只交代一事——明日,随你们母妃离开建邺。”
吴帝目光扫过诸位皇子,最后定在太子身上,“若朕沙场殒命,你即刻登基。切记,善待手足,勤政恤民。”
吴帝又转向其余皇子,声如洪钟:“你们当尽心辅佐,重振我大吴雄风,他日务必要夺回失地!”
说到这里,众人神色各异,其他皇子也许知道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只能默默领命。
太子神色复杂难辨,眸光中似有两股力量在拉扯:既有逃离建邺的迫切,又藏着不忍离去的纠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有一位皇子神态冷毅坚决,眉间写满不容动摇的执念,显然打定主意要留下来。
而七皇子洛钦却是一脸期待:“父皇,儿臣必须留下来!”
吴帝眉头倏然蹙起,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他也没想到,决意留下来的人竟然不是太子。而是这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七皇子。
吴帝浓眉倒竖,目光如炬地逼视着:“你会排兵布阵?”
七皇子神色一滞,“呃…不会!”
“那你能冲锋陷阵?”吴帝的声音愈发冷硬。
“也…也不能!”七皇子垂头,声音小得几不可闻。
“既不通兵法,又不善厮杀,”吴帝冷笑一声,“你想留下来埋灶做饭?”
七皇子涨红着脸,结结巴巴道:“回父皇,这…儿臣亦不会!”
“哼,如此无能,莫非你是想留在此处看戏不成!”幸亏是够不着,否则吴帝恐怕会扬手给洛钦一个大鼻兜。
“父皇息怒,儿臣如今对看戏已无兴致。”
看到洛钦一副嬉皮笑脸,太子顿时来了脾气:“七弟!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你怎能在此胡言乱语,惹怒父皇?若有良策,便速速道来,休要在此儿戏!”
洛钦依旧吊儿郎当,浑不在意地耸耸肩。毕竟自小没少挨洛云的揍,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论起抗压力,他在东吴皇子中称第二,便无人敢认第一。
“父皇,儿臣恳请将建邺城防改造一事全权交由儿臣负责,还请父皇再调拨两万老兵予儿臣!无论是胡贼、蜀寇,还是越匪,若敢来犯,儿臣定叫他们有来无回!”洛钦重重拍了拍胸脯,那架势仿佛已胜券在握。
“什么?”所有人皆是一惊,都以为这洛钦脑袋被门夹了。
“胡闹!”吴帝猛地一拍御案,厉声怒斥,“朕还以为你性子能收敛些,谁知你仍是这般不知天高地厚,简直混账!”
“不是…父皇,先听儿臣细细道来!”洛钦急得直摆手,言辞急促,“在西宁,姐夫仅率两万老弱残兵,便将十几万胡盟军击溃,使其狼狈逃窜。彼时,儿臣亦在现场,亲眼目睹此景!”
“什么?”吴帝刚要继续斥责,却猛地顿住——洛钦口中的“姐夫”二字,如重锤般敲在他心头。
自从洛钦从晋国回到东吴,便对这些器械走火入魔了。而他又看到洛云拒绝了徐谦,还常常为薛定落泪。虽然他比薛定还大两岁,但 “姐夫” 这个称呼,倒也叫得毫无违和感。
吴帝如今已然知晓,洛钦口中的这位姐夫,正是之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薛公子。他心里明白,洛云呈给他的兵书,大概率也是源于薛定的传授。
倘若真是如此,那洛钦刚才所言便绝非无稽之谈。想到这儿,吴帝赶忙催促道:“关于关西宁之战,你速速向朕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