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曹操之子,大汉柱石》最新章节。
“此子天人之才,非常人也!”
……
短暂的愕然过后,现场一片哗然,对这首七言诗赞不绝口。
七言诗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先秦,那个时候就出现了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
文人雅士们不排斥七言,只是七言诗太冷门了,目前这个时代无人精通七言诗,这才沦落为游戏之作。
七言绝句,这个极为生僻的诗体,按照在场文人的想法,更为曹铄增加了创作难度。
但他就是轻松的作出了诗,还没花多长时间。
毫无疑问,在场的文人都认为曹铄在诗文一道是奇才。
而刚才还在自说自话的曹操,此时那是脸色骤变,满脸的不敢置信,他想不通曹铄怎么有这样的才能。
老实说,如果让他作出这样的七言诗,他是绝对作不出来的。
曹操虽然对自己的诗文才情十分自信,但也只精通四言诗与五言诗,七言的诗体创作,他极少涉猎。
曹铄居然能作出这种七言诗,他甚至感觉儿子的诗文水平不弱于自己。
“敢问二公子,此诗可有名字?”
现场有文人忍不住发问。
“诗篇既兴而作,并未想好诗名。蔡大家精通诗词歌赋,不如由蔡大家命名吧。”曹铄轻笑一声,从容应答。
清平调其实是曲名,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赏花,觉得如此美景当有新的乐章相配,于是就召见李白过来作诗。
李白凭借他的才华,作出了清平调三首,其中一首就是方才曹铄吟诵出来的那首诗。
但这清平调显然不适合用在这里,所以曹铄干脆说没想到名字,并让蔡琰取名,以拉近关系。
蔡琰愕然,听到曹铄要自己命名,感觉不理解。
为什么他要自己给诗作取名,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不过,在场的文人雅士一听曹铄想让蔡琰取名,却没有像蔡琰一样胡思乱想,只感觉这很正常,毕竟蔡琰有洛阳才女的名声。
现在一个个都劝说蔡琰取名。
蔡琰收敛心神,旋即柔声笑道:“曹公子过奖了,妾身当不起“大家”的称谓。”
“不过公子既然要妾身取名,妾身思索一番,感觉此诗篇暗合乐章,今年又是兴平年,不如以“兴平调”为名,你看如何?”
“兴平调?”曹铄嘀咕一声,点了点头,“这个诗名不错。”
蔡琰嫣然一笑,“曹公子满意就好。”
说着,她又看向四周的文人雅士,“可还有人想上来作诗?”
众人交头接耳,却是没人上来了。
“二公子诗压全场,我这浅陋之作就不说出来丢人现眼了。”
“是啊,曹公子七言诗一出,我可没脸把自己作的诗拿出来。”
“可以预料,这篇兴平调今日过后,必然传遍天下,我等皆成陪衬了。”
……
文人们皆是自叹不如,实在是七言诗还没有固定的体裁,结果曹铄就作出了一篇七言诗中的顶级作品。
换成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超越了不知道多少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