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铜镜通古今,大唐的复兴》最新章节。
在庐州城外,一处灾民聚集地宛如一片被命运遗忘的角落。
破旧的帐篷稀稀拉拉地分布着,在料峭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风卷走。
张大力一家七口人挤在其中一顶最为破旧的帐篷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父母精神萎靡,毕竟大老远从黄州赶来庐州对他们来说,很耗费精力。
一儿一女尚且年幼,刚刚吃过衙门的赈灾粥,倒也安静下来,没有再哭喊着。
而张大力刚刚成年的弟弟张小力,则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沮丧。
毕竟来了庐州,他们一家老小的生存不成问题。
有载心仁厚的庆王施粥赈灾,他们至少不用担心饿死。
但张大力身为家里的主心骨,显然需要操心的事情更多。
张大力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粗糙的大手不停地在头发上乱抓,发出沉闷的叹息声。
他们一家刚从百里之外的灾荒之地逃难而来,本以为庐州能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虽说幸运地分到了五亩土地,可这土地再好,没有种子也是白搭。
衙门承诺的土豆种子迟迟未到,一家人每天只能望着那片荒芜的土地发愁。
更糟糕的是,他们来的时间实在不巧,之前庐州城内各大工厂的招募早已结束。
一家人的生计,此刻就像悬在悬崖边上的一根稻草,摇摇欲坠。
毕竟总不能一直靠衙门赈灾,他们也需要想办法自力更生才行。
“大力,你看这地,荒了这么久,得好好修整一下。”
张大力的妻子王氏看着眼前杂草丛生的土地,叹了口气。
自从旱情之后,很多土地都一直荒废着。
张大力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愁容。
“我知道,可是现在连种子都没有,修整了也没用。我得去城里打听一下,看看什么时候能发种子,顺便看看有没有商家招工。”
王氏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
“那家里就靠你了,一定要找到办法。”
张大力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我一定会找到办法的。你们先去修整田地,等种子来了就能种上。”
“爹,咱们到底该咋办呀?”儿子小虎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焦虑。
他的小脸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显得蜡黄,眼睛却瞪得大大的,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
张大力看着自己年幼的孩子,心中一阵刺痛,强挤出一丝笑容,拍了拍小虎的肩膀。
“别慌,爹这就去想办法。你们几个先去把那五亩地好好修整修整,说不定种子明天就到了。”
一旁,妻子王氏正默默地缝补着一件破旧不堪的衣服。
听到丈夫的话,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担忧和关切。
“他爹,你自己小心些,要是实在找不到办法,也别太为难自己。”
张大力重重地点了点头,站起身,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打着无数补丁的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庐州城走去。
一路上,他看着周围同样面黄肌瘦的灾民,心中五味杂陈,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家人找到一条出路。
终于,张大力来到了庐州城的城门口。
眼前的景象让他一下子愣住了,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城门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琳琅满目,卖包子的热气腾腾,卖布的摊位色彩斑斓,卖杂货的摊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新奇的玩意儿。
张大力的眼睛一下子看花了,他局促地站在那里,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显得与这繁华的景象格格不入。
自从庐州人口爆发式增长,就吸引来大量的商家在庐州落地生根。
毕竟人口多了,就有做生意的机会。
特别是庆王开设了几个厂,月俸在如今年代算很高了,这一点就更加吸引了商家的到来。
张大力定了定神,朝着衙门的方向走去。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弄清楚土豆种子的下落,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
很快,张大力来到了衙门前。
他站在门口,望着那威严的大门,心中涌起一阵胆怯。
衙门里进进出出的官差们神色匆匆,让他有些望而却步。
但一想到家中嗷嗷待哺的家人,他还是鼓起了勇气。
瞅准时机,张大力走向一个看起来面善的年轻官差,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小心翼翼地说道:
“官爷,小人有礼了。小人是外地新来的灾民,分到了五亩地,可一直没等到土豆种子,不知官爷能否告知,这种子到底啥时候能发下来呀?”
年轻官差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张大力一番,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老乡,你别着急。上面已经有消息了,土豆种子这两天就会运到,保证每家都能领到。你就安心回去等着吧。”
张大力听后,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连忙再次作揖道谢。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那官爷,您可知道这城里有没有商家在招募工人呀?小人想找份活儿干,好养活一家人。”
年轻官差点了点头,指了指街道的方向,耐心地说:
“这城里倒是有不少商家在招人,不过薪酬方面嘛,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了。你沿着这条街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些招募告示。”
张大力心满意足地谢过官差,沿着街道缓缓走去。
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他的眼睛不停地在街道两旁的店铺上搜寻着招募告示。
终于,他在一家米店门口看到了一张泛黄的招募启事。
张大力的心跳陡然加快,怀揣着一丝期待,他走进了米店。
店内弥漫着浓郁的米香,老板正坐在柜台后面算账。
“老板,您好。我看到您这儿在招人,我想问问是招做什么的呀?”
张大力有些紧张,声音微微发颤。
老板抬起头,上下打量了张大力一番,脸上露出一丝嫌弃。
“搬米,你能行吗?”
“能行,能行!我有的是力气!”张大力连忙点头,眼中满是渴望。
“一个月三百文钱,管一顿午饭。干得好,月底兴许还有点赏钱。”
老板漫不经心地说道,眼神又落回了账本上。
张大力心中一沉,三百文钱,这对于养活一家七口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问道:
“老板,能不能再多给点?我家里人口多,这点钱……”
“不行就拉倒,有的是人抢着干!”
老板不耐烦地打断了他,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
如今庐州城外的灾民不知道有多少,多少人都等着找一份生计。
他开的薪酬虽然不多,但也不担心招不到人,反正如今庐州最不缺的就是人。
张大力无奈地走出米店,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他继续沿着街道前行,又看到了一家布庄在招人。
他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布庄。
布庄里摆满了各种花色的布匹,老板娘正坐在一旁绣花。
张大力走上前,恭敬地说道:“老板娘,我看到您这儿招人,我想试试。”
老板娘抬起头,瞥了他一眼。
“我们这儿招的是伙计,要会算账、会招呼客人,你会吗?”
张大力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板娘,我不太会算账,但是我有力气,可以帮忙搬货、打扫。”
老板娘皱了皱眉头:“不会算账可不行,我们这儿不需要只会干粗活的。”
张大力失落地走出布庄,太阳已经渐渐西斜,他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但他顾不上这些,又来到了一家杂货店。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看起来比较和善。
张大力说明来意后,老板说道:“我这儿倒是缺个帮手,主要是帮忙卸货、整理货物。一个月四百文钱,你愿意干吗?”
张大力咬了咬牙:“老板,能不能再加点?我家里实在困难。”
老板摇了摇头:“不行啊,这已经是我能给的最高价了。现在生意也不好做,大家都不容易。”
张大力无奈地离开了杂货店,他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
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商家张贴的招募告示,可上面写的薪酬都低得可怜,仅仅够一个人勉强糊口。
可他一家七口人,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他在心里盘算着,这样的薪酬就算自己累死累活,也无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就在张大力满心犹豫之际,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激动的呼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