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堡宗:我在草原望北京

第10章 时代的洪流下(求收藏)(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明堡宗:我在草原望北京》最新章节。

傍晚时分,朱祁镇来换药,见老妇神情疲惫,便道:

“阿婆,我看他恢复的不错,晚上让下人看着就好了,你可以休息一下。”

“不用了,阿失不醒,我哪里能睡的着。”

朱祁镇也有过奶奶,理解做奶奶的心情,便不再言语。

老妇看着朱祁镇操作换药,忽然问道:“这个药水究竟是什么东西,我看你干什么都要抹一点。”

“这东西,叫酒精。”朱祁镇把瓷瓶递给老妇看。

老妇沾了一点尝了尝,辣得直皱眉头:“这东西比我喝过的最烈的烈酒还要辣,我瓦剌还有这种东西?”

“这是我从烈酒里面提取出来的酒之精华。”

“怎么做的?”

“阿婆想学,回头我可以教你。”

“你真能教给我?”老妇很惊讶,“我听说,汉人的医术都是师徒一脉相传,从不与外人知晓。”

“没什么大不了的。阿婆别忘了,我曾经可是皇帝,如今龙椅都丢了,还会在乎这点东西么?况且,这酒精很有用,阿婆你是个好人,学会了,将来还能多救几条人命,不也是好事吗?”

“我不过是个普通人,依我看,你才是个真正好人啊。”老妇感慨道。

又过一会儿,老妇又道:“陛下,你可曾去过苏州?”

“不曾去过。”

“老身便是苏州人士。”

“苏州可是个好地方啊。”朱祁镇道,“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老妇叹了口气:“其实苏州也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好。听老人们说,前元的时候,苏州的确是个好地方。但是有明以来,税负太重,老百姓都活不下去,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外地过活。”

朱祁镇听到这话,不免摇了摇头。

当年元末乱世,朱元璋的大本营在南京,张士诚的大本营在苏州,二人是死敌,距离又如此之近,几乎天天干仗。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赢了。张士诚虽然打仗不行,但他有一点好,就是对百姓很不错,苏州百姓却普遍怀念“张王”,每年都给张士诚烧香,对新来的皇帝老朱则不是很感冒。

这一下惹火了朱元璋,他一怒之下,给苏州及周边地区增加了数倍的税赋,以惩罚他们对大明的不忠。

还有种说法,说朱元璋此举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是他想通过重税瓦解盘踞在江浙的士族门阀,以便更好地集权中央。

不管原因如何吧,重税之下的结果就是,苏州从鱼米之乡,变成了遍地破产户,人人争相逃离的地方。

只听老妇继续道:“我本名王福英,与我丈夫在苏州府乡下当佃农。永乐八年,我二十四岁,当年收成不好,欠了很多租子,正巧明军北伐,我有个同村的有钱亲戚是军户,被朝廷征调。他不愿意去,就掏钱雇我丈夫代他去。”

“我丈夫正好用钱,没办法就答应去了,按大明律,随军是可以带家属的,我放心不下他,便跟着一起,来到北边。”

“后来,我丈夫打仗死了,我也被也先的父亲脱欢俘虏,他看上了我,便娶我做了夫人,取了个蒙古名字敏答失力,从此便在草原上生活,到今天已经四十多年了。”

“也先的父亲叫脱欢?是和当年元顺帝重名吗?”

“没错。”老妇莞尔一笑,“蒙古人叫脱欢的很多,意思是铁锅。因为蒙古很穷,铁锅往往是全家最贵重的一件家具,而铁又有坚固顽强的含义,所以大家都爱给男孩取这个名字。”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