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气象

第16章 诺真水之战,六千唐军完胜薛延陀三万大军(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01】突厥回归引发薛延陀不满

薛延陀汗国,原为敕勒“十五部”之一,世代臣服突厥,游牧于大漠以北(今蒙古国境内)。

贞观四年(630年),大唐击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被太宗册封为真珠毗伽可汗(以下简称真珠,下同)。自此翻身农奴把歌唱,欢天喜地做主人。

当了主人的夷男把王庭开设在郁督军山(蒙古杭爱山),领土东与靺鞨(居住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古民族)接壤,西与西突厥交界,南邻沙漠,北至俱伦水(即呼伦湖,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敕勒、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落也都归附于他。

夷男对太宗感恩戴德,不仅每年不远万里派使者到长安朝贡,还主动替大唐做向导,参加了贞观十三年(639年)击破高昌之战。

东突厥败亡后,其部落有的北归薛延陀,有的西投西域,还有十万余人跟随突利可汗降附大唐。

关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大唐君臣进行了认真讨论,归纳出两种意见:一由魏徵提出,让突厥人回到故地,在大漠以南放牧,永世为大唐守边;一由温彦博所倡,把突厥人与汉人一体对待,使之成为大唐臣民,选拔其中贤良入宫做护卫以示恩宠。

“天可汗”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意见,在突厥故地设置了十个州,让突厥权贵在长安担任高级将领。这一举措效果不错,大幅提升了唐军战力,在后来与吐谷浑和高昌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谁知发生于贞观十三年(639年)一次针对太宗的暗杀行动,让太宗改变了原有想法。

当初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跟随兄长投唐,做了中郎将。结社率为人行为不太检点,总爱做些出格的事让突利替他擦屁股。一次,他又做错了事遭到突利训斥。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诬告突利谋反。太宗对他这种做法很是鄙视,许久没升他的职。

他于是心怀不满,私自拉拢下属,形成了一个四十多人的小团伙,计划在晋王李治四更出宫时,避开护卫闯入皇宫刺杀太宗。

四月十一日晚,他们挟持突利儿子贺逻鹘埋伏在宫外准备按计划行事,不料当夜突起大风,晋王没有按时出来。结社率担心阴谋泄露,遂率众直接向皇宫发起进攻。

他们穿越四重帷幕四处胡乱放箭,当即射死射伤数十名护卫。这些训练有素的皇宫护卫在经过一阵短暂慌乱后,很快反应过来,在折冲都尉孙武开的率领下奋起反击,打退了结社率。

这里有个知识点,所谓“折冲”是唐时统军正职的名称。贞观十年,太宗下诏将统军改称“折冲”,意为制敌取胜、折冲千里之外;副帅改称“果毅”,意为果敢坚毅。

结社率等人逃进天子马厩,抢走二十余匹马向北逃窜,被唐军追获斩杀。贺逻鹘因被迫参与,免除死罪流放岭南。

这件事情过后,太宗越想越后怕,朝中群臣也开始认为不应再把突厥人留在京畿。

七月初九,太宗任命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熟为右贤王。让他们率领居住在内地的突厥人回归漠南,替大唐保卫北疆。突厥人却畏惧薛延陀汗国的强盛,担心遭到报复谁也不肯出塞。

为了安抚突厥民众,太宗专门派大臣郭嗣本携诏前往薛延陀,传旨真珠可汗:“颉利可汗败亡,他的部落都已归化大唐,我宽恕了他们往日罪责,嘉勉他们日后听令大唐,对待他们的权贵如同我的臣僚、对待他们的民众如同我的百姓。中国素来注重礼义,不会灭亡他们国家。打败他们,只是因为颉利祸害百姓,并非贪图他们的土地和人畜。我曾答应他们,等到时机成熟,替他们换个可汗,将他们安置于漠南故地,听凭他们自由放牧。”

“如今看到他们人口增长,我很高兴。既然当初已经承诺,不可再失去诚信。今年秋季我打算让突厥渡河,重归故土。”

“你们薛延陀在他们之前受到册封,你们是大国,他们做小国。你们在漠北,他们处漠南。各守本土,镇抚部落。如若你们之间无故互相侵犯,我定会发兵追究责任。”

突厥是薛延陀故主,好不容易被大唐收拾掉了,现在又要回来。刚刚一统草原的真珠可汗心里自然一百个不愿意,但他碍于太宗往日恩德和大唐那支野战无敌的雄师劲旅,只得奉诏听令。

于是太宗下令阿史那思摩率领突厥部众前往漠南建立王庭,并亲自赴齐政殿为他饯行。

阿史那思摩眼含泪水举杯对太宗祈福:“奴才在国破家亡之际,承蒙陛下收留,重新当上了可汗,我愿带万世子孙永做陛下臣民。”

太宗又派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格为阿史那思摩颁布册封文书,在黄河边筑坛确立疆界。

太宗对侍臣说:“中国是根干,四夷是枝叶。割掉根干去奉养枝叶,大树怎能繁荣!朕当初在突厥人的安置问题上没有采纳魏徵意见,以致今日狼狈。”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十三,阿史那思摩率部众渡过黄河,将王庭设置在原来的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拥有人口三万户、士卒四万人、战马九万匹。

临行前他上奏太宗:“臣蒙受厚恩,当了部落长官,情愿子孙万代永做一条忠犬,替国家看护北疆。但是如果遭到薛延陀侵犯,恳请您能让我退回长城以内!”太宗批准了他的请求。

【02】夷男误判,野战无敌的唐军

四月初一,朝廷颁布诏书通告全国,计划明年二月份到泰山封禅。

五月份,有彗星出现在太微星。太史令薛颐奏告此事不吉,不可到泰山封禅;起居郎褚遂良也劝谏太宗,天象不吉应暂缓封禅。

当时的君王非常相信天象征兆,太宗也不例外,随即下诏取消明年的封禅计划。

本来封不封禅是大唐内部的事,与远在万里之遥的薛延陀无关,但当时过于迟缓的信息传递速度却让薛延陀对形势产生了严重误判。

七个多月以后,也就是十一月份左右,真珠可汗这才收到明年二月份组织封禅的圣旨。

他非常开心,召集群臣说:“天子要到泰山封禅,境内大军必会随同护驾,届时边防守备定然松懈。我们趁机消灭阿史那思摩,还不易如反掌!”

于是真珠可汗让儿子大度设做统帅,发动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落,动员了二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穿越漠南,屯驻于白道川(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接着又占据善阳岭(古山名,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南),向刚从内地搬迁而至的阿史那思摩发起猛攻。

此时的突厥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阿史那思摩无力抵御,遂按当初与太宗的约定,率众退入长城,据守朔州(唐时朔郡,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并遣使向长安告急。

十一月十六日,太宗诏令兵部尚书李世积统兵六万,从正面迎击薛延陀;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自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东北)出兵,策应主力作战。

营州都督(治柳城,今辽宁朝阳)张俭率所部骑兵及奚、契丹等部落威逼薛延陀东境;凉州都督(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东)李袭誉率所部袭扰薛延陀西境。

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预备队,屯驻于灵武待机(宁夏银川灵武县)。

众将接到诏令即将出征,太宗向他们面授机宜,告诫说:“薛延陀自恃强盛,穿越沙漠一路向南,持续行军数千里,已然人困马乏。用兵要旨在于捕捉利用战机,形势好时,速战速决;形势不好,抓紧撤离。”

“薛延陀没有趁阿史那思摩不备将其击溃,在阿史那思摩退守朔州后又不抓紧离开,可见其必败无疑。”

“我已命令阿史那思摩焚毁附近草场,薛延陀粮草即将耗尽,野外又一无所获。据斥候侦知,他们的马匹因无草可吃,把周围树皮都快啃光了。”

“你们应当与阿史那思摩互为声援,先别急着打,待他们撤军时再奋起反击,必可一战而胜。”

十二月十二日,养精蓄锐的唐军在诺真水(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境内)向薛延陀发起总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欢乐宋
欢乐宋
王大卫穿越到了大宋朝,还是双穿,他一边捣腾两边的东西挣大钱,一边等待汝瓷和钧瓷问世挣更大的钱。你以为他是腹黑男主,他却为了朋友杀辽使,平青唐,战西夏,争霸海域。你以为他不解风情,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追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王大卫说:大宋朝,我来了,全都给我嗨起来!
王大胃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