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第94章 太子来了太子来了!快点,把你们的魅力展现出来!(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最新章节。

“王德,去给孤把缴获的那份东突厥王庭堪舆图给孤拿来.....”

“王德,把河东道的堪舆图也拿来”

“王德,去给孤看看,这次回来的时候,并州道漕运司的汇总报告有没有带回来.....”

“王德......”

要说如今大唐被百姓称赞最多的东西,莫过于曲辕犁和暖炉这两种东西。

今年长安周边的雪下得颇为的密集,如果放在以往,即便是长安城之中,都少不了要有百姓被冻死。

然而。

今年大家却是全都猫在家中,暖暖和和,丝毫没有因为外面的风雪而发愁。

太子东宫,尽管从并州回到长安,且马上就要年关。

李承乾这位太子却是一点没有给自己放假的意思。

在参加了两次皇宫举办的宴会,和群臣和宗室的一些成员,熟络了一番之后,便又重新进入到了并州道的那般工作状态。

长乐公主托着腮,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家皇兄,面对一桌子的堪舆图和各种文书,却能够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小脸红扑扑的。

“皇兄,这都要过年了,百官都准备休沐,父皇更是已经好几天没有召开朝会了,只有你在这里忙碌个不停,皇兄你就不累吗?”

李承乾轻笑一声,手中一根铅笔在小本上记录着什么。

一边时不时的看一眼一旁的沙盘。

“累?为什么会累?丽质难道你每天看着自己的糖果铺子越开越大,开出长安,开到太原府,开到洛阳,开到江南,甚至开到国外,你会觉得累吗?”

长乐小脑瓜之中,瞬间浮现出一辆辆装着黄金的马车,从四面八方运回长安,进入她口袋的模样。

霎时间便是忽然理解了皇兄每日为什么能够如此勤勉了。

她撇了撇嘴。

“要是父皇能有皇兄你一半勤政,也不至于让如今的长安,都比不上太原府繁华。”

李承乾手上铅笔微微一顿,蹙眉。

“父皇这几日在做什么?”

长乐摇头。

“不清楚,但几乎每天都在甘露殿,面见各位大臣”

李承乾微微颔首。

......

“不行不行,你的脑袋是让马蹄踩了吗?还美女救英雄?亏你程咬金想得出来!朕是想要让承乾有一个心仪的女子,不是有一个心仪的傻子!”

“还救朕的承乾?哈!那小子就算是打不过,整个长安也没有人能够抓得住他,再者说了,你当东宫锦衣卫的眼睛是tm瞎的?!”

李世民逐渐有些暴躁了,看着面前秦王府一干老臣,还有裴寂等几个武德老臣,来回的在甘露殿之中踱步。

这些大唐顶尖的大人物们,面对李二陛下的又一次驳回,各个眉头紧锁。

彼此时不时的低声交流一二。

知道的,还能够看出来这些人是在谋划给太子殿下寻觅一个太子妃的人选。

不知道的,怕不是以为李世民要攻打高句丽......

“陛下,咱们商议了这么久,可若是太子殿下不出门呢?臣认为,当下不管我等有多么合适的人选,按照太子对于这种事情的抵触情绪,若是带人直接上门,恐弄巧成拙。”

“我等当先想办法,让太子殿下从东宫出来,这才好伺机安排一些巧合不是?”

房玄龄沉吟着,终于是说出来一句有用的。

闻言,李世民连连点头。

“没错,这倒是朕忽略了,那逆子如今每日都在东宫忙碌,朕都搞不清楚他怎么到了年关了,还能给自己找出来那么多的活......”

房玄龄,杜如晦不着痕迹的对视一眼。

心中齐齐叹息。

那是太子殿下没事找事吗?

分明是陛下您眼里没有活儿啊!

李世民捋着胡须,沉思着让太子走出东宫的办法。

想到前两天那场家宴之上,自家太子的惊人之举,尽管只是一场误会,李世民却也是真的怕了。

自己当初还是太子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和长孙皇后成婚了。

然而至今自家太子,却是甚至没有传出过,有和谁家的女子亲密的消息。

忽然。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拍桌子。

“朕想到了!”

“孙义,去给朕把太子那日给朕的那个箱子拿过来,另外.....把朕的那个几个儿子也叫来,告诉他们,若是他们真的想要太子好,那就莫要惊动他!”

李世民嘴角露出几分高深莫测的笑意。

看着一众肱骨大臣们奇怪的目光,轻笑一声。

“众卿勿忧,若有朕的这些儿子帮忙,太子身为皇兄,想要让他从东宫出来,为我等大计谋求机会,还是很好处理的......”

众人面面相觑。

明明是给太子寻觅一个符合眼缘的良聘,此刻不知道为何,竟有种陛下想要给太子殿下来一次玄武门之变的滑稽感。

很快,孙义便是带着李恪和李泰为首的一众皇子,出现在了甘露殿。

李世民板了板脸上的表情。

“咳咳,你们来此地,都没有惊动太子吧?”

李泰摇头:“父皇您是有什么事情吗?如果说皇兄犯了什么错,惹您生气的话.....皇兄没错。”

李世民:“......”

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让孙义拿来马鞭的冲动,李世民清了清嗓子。

“你们皇兄,如今也该到了婚配的年龄,然而,你们和他去并州道半年,可曾见过他和什么女子亲密过?”

李泰和李恪两人对视一眼,摇头。

“皇兄每日都在操劳政事和军务,太原王氏王铭不止一次的向皇兄提过他们王家的嫡长女,然而皇兄一直不为所动.....就连从并州道出发返回长安当天,王铭都没死心。”

闻言。

甘露殿群臣之中,荥阳郑氏家主郑江顿时急了。

“陛下,那王铭当真是狼子野心,竟然企图窥伺太子妃之位,实为不轨啊!”

李世民轻哼一声,淡淡瞥了一眼这个家伙。

“你们荥阳郑氏北上之时,也不是没有带族内女子去并州啊,朕阻止你们了吗?还不是你们郑氏女没本事?朕的太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郑江瞬间老脸一红,支支吾吾,却是拱手半天说不出来个什么。

他们荥阳郑氏嫡女姿色比起那王氏女不遑多让。

门楣亦是世族出身,五姓七望之后。

放在别的地方,那绝对是所有人挣破头的姻亲。

然而。

如果对象放在这位主持新政,灭东突厥,还逼死五姓七望之中几家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那还真的不够看。

论身份,人家是太子,世间谁敢说比他还要高贵?

论能力,并州道的政绩,以及至今还被关在长安天牢之中的颉利和突利两个东突厥可汗,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论财力.....把这位太子惹毛了,荥阳郑氏的财产,那就是太子的财产!

郑江不说话了。

李世民这才轻哼一声,重新看向了此刻自己的几个儿子们。

“朕不瞒着你们,储君乃是国本,朕不是要求太子即刻迎娶太子妃,但至少应该有合适的心仪姑娘,如此朕和你们母后才能放心,不让他染上什么恶习。”

对于两日前自家父皇因为那场误会而暴怒时,满是杀意的眼神,刻骨铭心的李恪和李泰两人,急忙点头如捣蒜。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瞒着皇兄,好像也确实没错。

李世民扬了扬手中的一份份“许愿卷轴”,先是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许愿“要打国子监教习一百个手板”的李佑。

又瞪了一眼许愿“每月各个口味的糖果一袋”的李治。

深吸一口气。

“这是你们皇兄给你们向朕要的东西,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朕修改了一番,已然是盖了大印,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去你们皇兄那里,让他亲自来领你们的封赏圣旨!”

“记住了,是让他亲自来!”

东宫。

“啥?领个破圣旨,还要孤亲自去?孙义那个家伙是腿瘸了,还是被丢到皇庄去了?”

正忙着和几个模拟世界召唤出来的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商议年后的并州道黄河水利工程的李承乾,听到李恪的话。

惊愕之余,当场破口大骂。

本就因为众人初步估算出来,选址和一期河道建造工作,至少需要投入上千万贯,而有些脾气不爽的李承乾。

此刻讲起话来,是毫不客气。

李恪低头:“皇兄,父皇就非要让你亲自去,我去那边求过了,他就是不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关于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陈翊穿越到这个战乱纷争的时代,成为了起义军的一名小渠帅!在起义失败的未来背景下,正在围城颍川陈翊却又面临断粮之危!就在陈翊准备拼死一搏之际,他竟绑定了愿力系统,开启了愿力商城!只要有愿力点,他就可以兑换无限香喷喷、软绵绵的大肉包!于是,历史上最大的传销头子诞生了!陈翊:“兄弟们,跟着我,大肉包管够!义军:“誓死追随将军!一天后,颍川城被攻破
天下翱翔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