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第278章 据点(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最新章节。

沈逾白哂然一笑:“三位大人想来是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太久了,以为这临海尽数在你们掌控之中,殊不知腐烂的根须扎根再深,也终究掩盖不住腥臭,一旦飘散出去,就是被人连根拔起之时。”

三人脸色一变。

薛岩铁青着脸怒喝:“看来你这两日关黑屋子还未尝够教训,不知按察使司用刑下来,你能熬多久!”

康年也知不可再耽搁下去,必要尽快将沈逾白的给废了。

“来人!”

门被推开,二十来人冲了进来。

沈逾白瞥了冲进来众人一眼,嘴角噙着一抹冷笑。

受两天苦已经够了,他并没有将按察使司的苦都受一遍的想法。

若果真进了刑房,他的手机必然保不住。

里面全是阿锦的视频,他可舍不得丢弃。

“劳烦周百户了。”

沈逾白一开口,周显便呼出一口浊气,森然的目光就落在对面三人身上:“本官终于可以说了,那些银子大人一早就交给锦衣卫运走了。”

“不可能!你们二十人全在州衙,根本没有人离开临海!”

薛岩下意识反驳。

“当然不是我们,是隐匿在临海的锦衣卫。”

周显扫一圈三人逐渐铁青的脸色,心中便是一阵暗爽:“你们临海足足有三十个锦衣卫的据点,你们却一无所知,竟还以为整个临海尽在你们掌握,简直是笑话!”

三人大惊。

怀逸远浑身冒寒气,牙齿颤得“咯咯”响。

三十个锦衣卫据点!

岂不是锦衣卫遍布临海各处?

那他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被天子知晓多少?

康年更是猛地站起身,直接问怀逸远:“怀大人,临海受你管辖,果真有锦衣卫据点在此?你为何隐瞒我?”

都指挥使薛岩也是一拍桌子,站起身对着怀逸远怒喝:“你不是说只有四处据点,均被你端了,怎的还有如此之多?!”

怀逸远一开口,连声音都是颤抖的:“锦衣卫若是那般好铲除,朝堂上下又如何会如此惧怕?”

他们自是知晓锦衣卫无孔不入,费尽心思寻到四处端点。

本以为已高枕无忧,谁知竟还有三十个!

难怪去年他们严防死守,沈逾白的上疏照样呈上了京城,原来竟是有锦衣卫的帮忙!

通了,一切都通了。

康年双腿发软,瘫坐到椅子上。

薛岩眼珠子却是一动不动,仿若被定死了:“四……四百多万两……都……都运往京城了?”

“以锦衣卫的手段,十天前就已到了京城。”

周显看三人那惶惶不安的模样很解恨。

你们不是嚣张吗?怎的现在反倒成了软脚虾了?

怀逸远猛地抬头盯上沈逾白:“好你个沈六元,竟设毒计害我等!”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宋骑天下
宋骑天下
关于宋骑天下:现代工科博士赵启意外穿越成宋徽宗赵佶,面对即将到来的靖康之耻,他决心扭转国运。第一步,就是扩大特务部门皇城司,细分皇城司的职责。当群臣怒斥他“不务正业时,赵启默默将新研发的踏张弩换装三军。金兵南下惊奇发现,宋军竟人人手持神臂弩,万箭齐发如暴雨倾盆……而更让他们胆寒的是,宋军铁骑竟比女真骑兵还要凶猛!
刺州的素白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现代精英周平安,一觉醒来竟魂穿古代周家庄的“傻儿子!十八岁的傻少爷,意图掌控命运?!但内有家族倾轧,外有匪患威胁,县令更是笑里藏刀想吞并家产!开局即是地狱难度?不,这是他的英雄启程!真实的穿越该如何智勇破局?且看周平安一介布衣下,如何以雷霆手段,在这动荡的大夏朝站稳脚跟,穿出一片新天地!爽点不断,智武双全!
宏的传说
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
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
科普狂人意外穿越到一个没有火器的封建王朝。以小土匪头子为起点开始攒家底。偷宝藏,收编流民,火并其他山寨都是增强实力的最好方式?不不不,作为穿越者就这么大点志向岂不让人笑话?早听说皇帝有多爽了,当然要泡美女,搓武器,也搞个小皇帝当当啊!历史上开国皇帝起点低的比比皆是,咋就不能多我一个?土匪开局,优势在我!
一一嘉一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关于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重生为西汉边塞孤儿,李铮意外被匈奴掳走。十年后,他竟以“天狼神将之名统帅匈奴铁骑,横扫草原。长安城破在即,他却率军反戈一击,阵前倒戈。“大汉儿郎,他举起染血的长刀,“随我——回家!未央宫内,汉武帝看着这个俘虏变将军的传奇:“你要何赏赐?李铮单膝跪地:“臣求一纸和书,愿为陛下永镇北疆。他融合汉匈精锐,建立铁血兵团。当匈奴单于再次南下,惊见长城上飘扬的狼旗与汉字交织的战
毅源归来
沈少卿探案
沈少卿探案
围绕着神探沈少卿展开,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卷入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中。从阴森诡谲的古宅迷案到牵动人心的市井悬案,每一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复杂的人性纠葛。沈少卿抽丝剥茧,于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在一次次与黑暗的较量里,揭开层层迷雾,还原事件本相。书中不仅有扣人心弦的推理过程,更有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描摹,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悬念与智斗的探案世界。
砚边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