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其实也不难(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唐锦绣》最新章节。

故而轻描淡写道:“其实解决之道很简单,可以成立一个单独的机构,承担学院的筹备建设,自负盈亏,不跟国库要钱就行了。”

屋内陡然一静。

四个人眼珠子瞪得滚圆,死死的盯着房俊,一脸惊诧莫名……

太子李承乾连连对房俊使眼色,神情焦急,显然很是担忧房俊如此“胡言乱语”会激怒皇帝,说不得就是一顿板子打下去。

房俊则悄悄给他比划了一个“安心”的手势,让他稍安勿躁。

李二陛下很是不雅的掏了掏耳朵,侧身疑惑的看着房玄龄:“爱卿,朕没有听错吧?”

房玄龄哭笑不得,心里恨不得将这个不靠谱的儿子拽出去狠狠的揍一顿,涉及到以亿计的钱财,你居然说不跟国库要钱?老子倒是无所谓你将身家都搭进去,可问题是就算咱家再有钱,又如何支撑得起这样一个举国之力的工程?

听到陛下的问话,他无奈道:“若是老臣没有耳鸣……陛下大抵是没有听错的。”

孔颖达对于经济之道完全就是个小白,这位醉心于学问,哪里有心思去管那些俗事?闻言一脸懵然,没有说话,心里却想房家居然这么有钱?

李二陛下看向房俊,没好气道:“简直痴人说梦!即便是当真成立这么一个单独的机构,可是这等天文数字一般的钱财却要如何去赚取?”

房俊傲然道:“别人自然不行,但是微臣想必还是可以的!”

“……!”

这等嚣张狂妄之话语,李二陛下却发现自己居然无言以对……

毕竟眼前这个小子,可是有着“财神”之赞誉,反掌之间聚拢千金,等闲事尔!

这么一想,李二陛下居然觉得若是让这个小子去试一试,说不定还真就能成……

一直未曾说话的聿明氏,此刻点了点头,说道:“若是当真这座学院的建设提上日程,那么还请陛下允许聿明氏参与其中。吾聿明氏不要官、不图财、不邀名,甘愿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力,参与到创建这座学院的过程之中,建成之后,功成身退。”

李二陛下愕然,聿明氏不是从来都不参与进红尘俗世么?为何先是帮助房俊在江南建设华亭镇,现在又如此支持房俊建设这个学院?

不过他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聿明氏一族皆是一时之人杰,通晓古今,于阴阳术数等等领域皆有涉猎,有他们加入,自然事半功倍。

当然,现在建不建这座学院还是没影子的事情呢……

房俊冲聿明氏点点头:“英明的决定,聿明氏必定会在学院的建设过程当中收获良多。”

聿明氏不在乎钱财名利,而学院的建设将会设计到无数的新式技术,算学、物理、几何、冶金……这正是聿明氏孜孜不倦追求的“天人之道”,显然聿明氏一眼便看穿了房俊建设这座学院背后的真正用意。

李二陛下看向一脸平淡的房俊,总觉得这小子实在是太过妖孽,想了想,问道:“那你说说,打算如何来赚钱?”

归根究底,建不建这座学院还是钱的问题,只要不将国库掏空了,那么李二陛下便可以完全支持。

房俊摊手,一脸疑惑:“赚钱而已,又有何难?其实最简单的办法,便是成了一个学院的机构,挂靠在‘东大唐商号’之下,资金问题立马解决。只要陛下同意,那些有股份的世家门阀和文武大臣们,也没胆子反对吧?”

李二陛下想了想,点点头:“谁敢反对,踢出去就是了。”

房俊大汗。

果然是封建社会啊,不仅没人权,连私有财产都不受保护,人家当初真金白银的投进来,结果您一句话,啥都没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