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二陛下的以退为进(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唐锦绣》最新章节。

文臣群起反对,哪怕是跟房玄龄关系甚好的岑文本、魏徵、唐俭等人,亦纷纷谏言此事万万不可。武将这边则全体沉默,皆目光幽幽的看向李二陛下,等着李二陛下表态。

李二陛下的态度,将是一个风向标。

是重用文臣稳定内政,还是倾向军方开拓进取,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帝国的方略,所有的政策亦会在这个方略的基础上策划、实施。

这将决定文武两方在以后的地位……

李二陛下举起手,制止了殿内的议论纷纭,沉声说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那此事就作罢。房俊虽然功勋显着,但到底年青,难免有失稳重,尚需委以重任加以磨砺方能成大器。等朕好生琢磨琢磨将其召回京师之后要委以何任可以更好的彰显其能力再说吧。”

文臣们这才消停下来,不过心中皆是五味杂陈。

皇帝的话语谁还听不明白?

所谓的晋升为开国县公不过就是一个幌子,故意让李孝恭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反对,实则乃是以退为进,等到以后委以房俊重任的时候,谁还能再说出反对的话语?

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都被你们给谏言弄没了,再阻挡房俊担任高官,那可就是反目成仇了,而且不仅仅是得罪了头号大棒槌房俊,亦是得罪了李二陛下……

君权至上,身为皇帝想要重用臣子难道都不行?人家房俊的成绩功劳实打实的放在那里,就算皇帝重用也是理所应当,可绝对不是幸进!

*****

这次议政草草收场,本也不是正式的朝会,李二陛下命宫中内侍将事先准备的一些皇家御用之物赐予文武群臣,便将大伙统统赶走。

文武大臣看着李二陛下不豫之神色,皆心中惴惴。

说到底,这次也是文臣们伤了陛下之颜面。陛下想要重用房俊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却偏偏不得不顾忌大臣们的反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亏待”房俊,心中能舒坦那才叫怪了。

稍后不久,东宫那边便收到了这次议政的详细内容。

太子李承乾坐在偏殿的火炕上,对面前的老臣苏世长说道:“此刻父皇定然极为恼怒,那些大臣啊,当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父皇留,有些过分了。”

火炕烧的滚热,桌上的茶盏冒着香气,锦绣的垫子铺在炕上,柔软温暖。

他所说自然是李二陛下不得不将房俊召回长安,甚至连加官进爵都遭到反对这件事。

苏世长乃北周官宦世家出身,十一岁的时候便曾上书北周武帝谏言,武帝甚为惊异,特召见他。隋朝建立之后世袭父爵,为长安令。大唐开国,历任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洒,乃是李二陛下的心腹谋臣,更是李二陛下智囊团“十八学士”之一……

苏世长机辩博学,敢于直言,多次劝说太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淫,不忘俭约,拜谏议大夫。此人在天策府中与杜如晦、房玄龄等齐名,只是为人低调,名声不显,不为外人所知。

现官职为谏议大夫,乃是李承乾之启蒙恩师,关系极其亲厚。

苏世长年老资格也老,所以在太子殿下面前并不需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他跪坐在李承乾面前,低头看着桌上的棋盘,心中盘算着棋局走势,一边随意说道:“殿下仁厚,焉知如此情形就不是陛下一手策划呢?依老臣看,这满朝文武不过都是陛下手里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尔!”

李承乾大吃一惊:“苏大夫何出此言?”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