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第19章 曹家大好男儿,当骑貂蝉胯赤兔(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家兄孟德》最新章节。

“喏,侄儿这就滚。”

“回来?”

“叔父有何吩咐?”

曹德沉思了一会儿说:“你去告诉将士们,吕布军中恐怕有变,只要坚持住今日,我料定那厮将会撤军。”

“喏。”曹昂抱拳道,然后又问曹德:“叔父,可趁吕布败退时追击?”

曹德没好气的骂道:“你父昔日讨董时的教训,你忘了吗?”

曹昂知晓曹德是说曹操讨董时,孤身一人带军追击西去长安的董卓,在荥阳被董卓手下徐荣打得满地找牙,脑袋都差点被开了瓢,要不是曹洪把马让给曹操,搞不好曹操现在已经化为一堆白骨。

“喏!”

果然,吕布玩命打了一天,见打不下鄄城,只好连夜灰溜溜的走了,半夜学徐荣埋伏等了一宿,哪知曹德不上当,只好又冷又饿的急匆匆赶路与陈宫等人汇合,往东朝徐州投那汉末大好人刘大耳去了。

大耳兄弟,布哥哥我来也!咱们一起接着奏乐接着舞……

“曹阿瞒,你那几万人是吃干饭的吗?就是放几万条狗都能撵上貂蝉,你居然让她跑了?你对得起我在家里辛辛苦苦的为你守这份家业吗?”

话说大曹安顿好濮阳诸事,领军返回鄄城,被曹德脱口大骂不止。

“二郎,这番是大哥不是,下次定能为你擒住那貂蝉。”大曹讨好道。

曹德却不依:“吹吧你,这话你说多少次了?你自己数数。”可怜我那貂蝉姐姐,我何时才能救你出那贼窝啊!

大曹只好道:“那我再从他处补偿于你如何?”

曹德说:“你且说来我听听,否则我必不饶你。别以为你那些破事天知地知你知,惹恼了我告诉嫂嫂去,我看你今后还能进州牧府后院吗?”

大曹吓得连忙捂住曹德的嘴,急忙道:“二郎,不可乱言,被你嫂嫂听着了,我又挨骂了。”

原来这大曹死性不改,明面把所有美人都送来给曹德,私底下却自个留了几个,怕被曹德发现,只好养在外边。丁夫人虽然不是妒妇,但有一点,那就是大曹有多少女人都行,不过你得带回来给老娘磕头敬茶,否则别想从老娘手中拿一分钱出去养狐狸精。

曹操说:“我给你升官怎么样?不行啊。那给你兵权,要多少给多少,反正我的就是你的。”

曹德说不感动是假的,大曹对自家人是没得说的,君不见夏侯惇历史上打仗一直输,官却一路升。

曹德说:“这样吧,我吃些亏。他日若大哥擒了那吕布,赤兔归我如何?”

那日曹德看吕布骑着赤兔威风八面,说不羡慕是假的。赤兔马放到后代那就是妥妥的豪车啊,男人混社会,哪能缺豪车美人。

我曹家大好男儿就当身骑貂蝉,胯下赤兔走天下。

大曹笑道:“就这?大哥同意了。”说完笑着离开曹德院子,翻墙回家找丁夫人坦白去,省得他日又被二郎要挟。

为啥翻墙?

原来是老曹虽然同意不分家了,但是却在大曹和曹德两家大院垒了一堵墙,用老曹话说。

老子天天看到阿瞒那嘚瑟样,就吃不下饭。

抢了那么多钱也不孝敬孝敬老子,哪怕给个一亿钱也行啊。

我有不嫌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关于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林飞穿越综武世界,激活系统后因系统无用,躺平摆烂,抄小说充道场秘籍。十年后遣散弟子,本想清净度日,却不知弟子们凭小说领悟的能力震动江湖。杨右挑战唐皇,步惊云寻仇雄霸,众弟子掀起风浪,林飞也被卷入江湖纷争。
十三柳
敕封一品公侯
敕封一品公侯
关于敕封一品公侯:现代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秦渊意外穿越,沦为大华皇朝一枚跛脚赘婿。一次意外,他发现自己的大脑居然能检索整个图书馆的知识库,然而当下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身份的枷锁。在夹缝中生存的同时,命运的暗线不知不觉中悄然展开。这辈子命犯桃花,挡不住的孽缘,他该怎么抉择?他这跛腿如何能恢复如初?求医问道,困难重重?莫名其妙成了神秘的鬼谷派门人,竟然意外的吃香,世人敬畏且忌惮,却又想从他身上获取隐秘的
孟子骑单车
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
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
关于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雇佣兵程毅意外魂穿元末,一睁眼就出现在红巾军战败现场。为了活命,他带着五百红巾军逃亡丹江,却因为江水阻隔,目睹数百人被如猪狗般屠戮,血染江河,因而义愤填膺。记忆流转,两世交叠,他意识到此后数百年的一切,他的每一个抉择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未来!为他心中的未来!他决定,裹上红巾,踏入乱世。金戈铁马,笑傲豪杰,汉家不为奴,元末我为尊!
倦鸟落旧林
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关于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贾颜穿红楼,成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带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良性逆转!王夫人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结果越反着来越好运!
小绿叶芽
中国古代奇闻录
中国古代奇闻录
本书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本书中同时含有未经科学证实的内容,请理性看待,拒绝封建迷信,拥抱科学生活。希望各位读有什么想看的故事可以留言,尽量满足各位读者,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建议,请在评论区多多留言。
仁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