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第931章 解决火气问题(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最新章节。

最初的尝试堪称灾难。简陋的黏土砖炉密封性不足,到处漏气,点火的瞬间不仅没收集到预想中的“石炭气”,反而喷出大量浓烟和火星,差点引发火灾。

好不容易改进密封,又因温度控制不当,得到的要么是未充分干馏的半生焦,要么是烧过头的灰烬,产生的气体也忽多忽少,极不稳定。

更危险的是,一次测试中,导出气体的竹管因高温和压力爆裂,泄漏的煤气差点让靠近的匠人中毒昏厥。

幸亏叶明提前严令必须佩戴浸湿的口罩并在上风口操作,才未酿成大祸。

挫折和危险让小组气氛一度低迷。但叶明每日必至,不仅没有责备,反而和他们一起分析失败原因,调整设计方案。

他提出了“水封”的概念来防止气体倒流爆炸,改进了进气口和烟道的设计以控制燃烧温度,甚至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通过水流洗涤冷却气体的“净化罐”。

每一次微小的改进,都记录在厚厚的《石火实验录》中。

渐渐地,那桀骜不驯的“石炭气”开始变得听话起来。

焦炉产出的焦炭质量逐渐稳定,虽然还不如西山焦炭,但已堪使用。而更令人振奋的是,那通过管道导出的气体,被引到特制的喷口点燃时,竟喷出近乎无色、温度极高的火焰,甚至将一块铁料烧得微微发红!

“成了!大人!真的成了!”一个满脸烟灰的格物员看着那稳定的火焰,激动得声音嘶哑,“这气火,比柴火、炭火温度高多了!”

宋应文小心翼翼地用这“气火”加热一小坩埚铁料,记录下熔化所需的时间,比使用等量焦炭缩短了近三成!

“大人!若能大规模应用,不仅可解焦炭短缺之困,更能提升冶炼效率!”

叶明看着那跳跃的气焰,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虽然这实验炉距离实用化还有很远的路,密封材料、管道耐热、大规模净化存储都是难题,但最难的已经达成!这条路,走通了!

“立刻着手设计更大、更稳定的实验炉!目标是能同时供应一座小冶炼炉的焦炭和燃气!”叶明下令,“所有参与人员,记大功!赏格翻倍!”

能源破局的曙光初现,尽管微弱,却足以振奋人心。

傍晚,叶明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躯回到国公府。

难得的,父亲叶凌云和二哥叶风都在家,母亲李婉清特意吩咐厨房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宴。

饭桌上,气氛却并不十分轻松。叶风在户部任职,似乎听到了些风声,忧心忡忡道:“三弟,近日部中同僚私下议论,言及兵械院耗费日巨,西山煤矿又突生变故,恐后续粮饷支应…会有难处。陛下虽支持,然国库并非无限,长此以往,恐非善策。”

叶凌云闻言,放下酒杯,看了叶风一眼:“风儿,户部之事,自有章程。明儿所为,乃陛下钦定,关乎国本,纵有艰难,亦需克服。”

话虽如此,他眉宇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朝堂之上的压力,他比叶风感受更深。

李婉清忙打圆场,给兄弟二人夹菜:“好了好了,难得一家人聚在一起,不说这些朝堂之事。明儿,多吃些,瞧你累的。瑾儿,今日在学堂学了什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综漫:原来是赛亚人啊
综漫:原来是赛亚人啊
(排雷:乐子文,无脑,OOC,慎入。)有人告诉邈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她遇到了……总想喂血给她喝的千年老妖骂她是猴子的刘海怪人问她一袋米要扛几楼的蚊香眼叫她小苹果的变态裸男还有想拉她去殉情的青花鱼精……她遇到很多人,也救过不少人,可是当有一天她找齐龙珠回到自己的世界,世界却濒临毁灭……
樱花味咸鱼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