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第104章 皇家为什么礼仪里那么多?(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节。

李世民安慰自己好大儿李泰:

“没关系的小青雀,无论父皇多忙,只要你来朕都会教你书法。”

李恪李愔和杨妃娘娘是痴母多败儿,李世民和李泰是慈父多败儿。

长孙皇后看不下去了,她最见不得皇帝为了后宫之事荒废政务,这不是打她这个后宫之主的脸嘛。

“二郎,这怎么可以,连青雀自己都知道不能来打扰你,你身为天下之主,怎么能自己耽误政务。”

“没关系的观音婢,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说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没才干嘛,朕是青雀父皇,应该好好教导他才是。”

这句话的意思: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李世民是想培养李泰,正好李泰也爱跟着自己学。

望子成龙嘛,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的教导下越来越优秀?

这个世界上也就父亲最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超越自己,也只有父亲不会因为你的才能超过自己而嫉妒甚至诽谤你。

长孙皇后也是经常看书的,不然做不到屡次劝诫李世民。

长孙皇后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好,但长孙皇后从史书里学到作为皇后的育儿之道,就是兄友弟恭,兄强弟弱。

别看李恪的名声不好,先生说他不学无术,还在皇宫调皮捣蛋。

这些在皇宫人人都知道,长孙皇后这个后宫之主怎么不知道?

但是李恪就爱跟着李承乾,出事都找自己大哥擦屁股和想办法,长孙皇后帮李恪在李世民面前说好话,平息李世民因为李恪生气,都是因为这个弟弟,是太子李承乾的跟班,不是李承乾的对手。

李泰不一样,没事就和李承乾争风吃醋,李承乾和李泰,还没李承乾和李恪走的近。

再说了,李世民也没为李恪耽误政务,现在要为了李泰这么做,完全不是明君所为。

从长孙无垢从秦王妃,升到皇后的那天起,长孙皇后就立志要辅佐李世民做和汉文帝那样的明君。不然,她那本《女则》不白写了。

长孙皇后说:

“那二郎,你可知齐国左师触龙曾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一直把青雀带在身边,那青雀毫无历练,即使学成了,又和赵括纸上谈兵又有什么区别?难道二郎你的兵法是在家里读兵书读出来的吗?”

长孙皇后举一反三,李世民说一个典故,长孙皇后说三个怼回去,甚至拿李世民自己来反驳李世民。

李世民无话可说,自己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反驳自己?

李世民吃瘪,但是刚刚才说出的豪言壮语又收不回来。

李泰这时开口了:

“父皇,母亲,儿臣想出宫建府,请教那些书法大家。”

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李泰自己说出来才能替李世民挽回面子,李泰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撒个娇,怎么成了父皇母亲的辩论赛了?

李恪要在这里,一定当着李世民面骂李泰是个婊子,大老爷们儿的撒什么娇。

长孙皇后觉得这个办法好,这样李泰也能少被李世民宠爱,再这么助长下去,真不知道未来的李泰会干出什么“兄友弟恭”的好事来。

这地方就成了当初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的想法一样,都是为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着想。

可惜哟,有些人的毛病不会因为换个人劝说就能好。

“不行,你不满十二。”

李世民不乐意了,怎么又要朕出钱?李恪那样折腾朕都没给钱。

长孙皇后问:“那恪儿不也没满十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