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吾乃世家子》最新章节。
就在长安某些嗅觉灵敏的人,已经嗅到了风中传来的细微变化之时。
蜀中的“除乱军”已经越过了襄阳的城防!
当然,双方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李恪的大军乃是绕城而过。
时至除乱军抵达襄阳城防之下时,襄阳的城楼上似乎正在举行什么庆祝仪式。
是日,城墙各处火炮齐鸣,声震于野。时而枪炮齐鸣,时而声威震天!
李恪惊骇莫名,遂令人抵近查探。
探马耽搁数个时辰,遂探明乃是城中刺史老母高寿八十有三,故而启用兵仗喧鸣拜寿。
“呸!如此靡费民脂民膏,李承乾那厮竟然不闻不问,真真是不当人子!
帝位所托非人,实乃父皇治世最大的败笔!
然瑕不掩瑜!父皇仍有本王这等后代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待本王拨乱反正之后,定要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李恪说完了场面话,却也不找当地刺史理论,麻溜的下达了转进的命令。
实在是城头上炮声正隆,听着属实让人肝颤。
李恪本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特意绕了一个大圈,避而远之。
渡汉水,过新野,直往南阳而去。
城头上,直到那乌央乌央的人马离去,襄阳刺史才站上城头目光凝重。
有那佐官言道:“吴王反意已显,刺史大人为何不留住他呢?即便做不到完胜,可凭着我襄阳天险,打他一个元气大伤也不算难事。”
刺史笑道:“反意已显?谁定的罪名?中书省的命令没看到吗?不管不问不接触,由的他去……
什么意思不明白吗?”
佐官迷惑,遂直言道:“下官不解,这吴王未经陛下旨意,拉起一票人马,穿州过府,明显是有作乱之心。
我等为陛下分忧,难道也又错了?”
刺史笑道:“偏你能看懂,满朝上下都是棒槌?”
“这……”
“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了,这也是陛下的优点,一向有什么说什么,从不云山雾罩,若是连这个都看不明白,你也别在官场上混了。”
“大人的意思是,陛下要将此事闹大?”
“对啊,放任不管是为了什么?就是要闹的天下皆知啊!闹得反贼没了任何退路,必须要明正典刑才可安抚天下才是。”
佐官大惊:“大人的意思是,陛下要吴王死?”
“放肆,一派胡言,分明是吴王要自绝于我大唐!”
“可是为什么呢?难道陛下昔日与吴王有仇?”
刺史摇头:“或许也并非是陛下的意思,你想想吴王的血统,再想想中书省那位大佬的身份,许是那位老大人借题发挥也说不定。
朝中有几多巨擘是靠着蚕食前隋的尸体起家的?城外那位殿下又是个什么血脉?你仔细想想。
昔年卢国公驻扎剑南道,那位殿下又是怎么在卢国公的眼皮子底下扯起了这一票人马?
卢国公可是瓦岗寨出身呐!李积也是!
在这些人眼中,隋朝的遗脉便说是眼中钉也不为过。
若是能顺手坑上一手,我想他们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佐官疑惑:“天下皆传,陛下乃是……耿直之人,岂会如此,呃,长于谋算?”
“都说了,是其他人算计的,关陛下何事?再者说,传言就一定是真的吗?就算是真的,便是再憨直之人,他也是陛下!
所谓陛下,身边最不缺的就是经天纬地之才,陛下只需会用人就行了,本身才干么,不重要。”
…………………………
随着李恪大军的行进,唐州、许州、汝州各地纷纷急报进京,长安城内传言一日三变,吴王意图谋反的态势越发明显。
随着朝中流言四起,眼看朝廷就要捂不住了!
终于在一个阴郁的清晨,朝廷放出了消息,吴王意图谋反,朝廷即将率领大军平叛!
消息一出,本就暗流涌动的长安城,顿时哗然!
甘露殿中,李象正襟危坐,面色严肃的盯着案几上的地图,显得很是严肃。
右手处,长孙无忌嘴里念念有词,却不知在说些什么,若是靠近听听,却是再默念一些人员名单,这名单中,也是以姓长孙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