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最新章节。
其他人纷纷应和,说错话那位跟着点头,才发现自个后背有点发凉。
是的,靳柯失算了。
方南枝人家有爹娘,方铜虽然官位小,但胆子是真的大,大到天上去了都,直接去靳府来了一通骂街。
靳府这样的高门大户,平日里往来的,也没有这么不讲究的人?
说话那个脏,他们气死都不知道怎么骂回去,还担心用脏字眼丢了自个脸面。
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偏偏方铜骂街还是奉太子之命来的,理直气壮。
有百姓也在议论这事,他们想的就简单多了。
“那方大人才是真汉子,官小怎么了?当男人的,要是妻女都护不住,还算什么男人?”
“靳府的老爷也太过分,朝廷上的事,怎么算计都行,往人家小姑娘身上扯什么,想逼死人啊?”
“我闺女以后嫁人,就要嫁个方大人这样的。”
平日里,大伙对高门大户点头哈腰,不敢得罪,但心底,谁没有个梦,能以小人物身份去和那些欺负人的对上?
方铜一个八品官,就做到了。
他们羡慕、佩服、向往。
“我听说方大人是入赘的?看来赘婿也有好的,不是各个上不得台面。”
“你们懂什么,男人好不好,看他本身品行,和入赘有什么关系?”
“方大人真疼闺女,钱夫人这继母也不赖,遇事真出头啊,投生到他们家,真是享了大福。”
“话说,两人怎么不再生个儿子?”
“人家有,姓秦,跟亲爹姓,据说是在国子监读书的,不是恩荫进去的。”
百姓们唠嗑越唠越偏。
总之,方铜一战成名,别的能耐不知道,胆气和护女这两条真是让人开了眼界。
别说是有太子给撑腰,换个旁的官,哪怕是仗势不也得委婉点?
骂的那个脏,那么痛快,他是半点没顾忌会不会损了太子颜面,肯定是句句发自肺腑。
皇帝用晚膳时,就叫两个小太监学靳府门口的事。
听着一句句“靳老狗”,他用饭都香。
不愧是他特意选中的官,破格提拔,就是得他心思,都不用他引导什么,自个就对上了他看不惯的世家。
这说明他们君臣有默契啊。
皇陵险些被盗的怒气,都消散许多。
才用完膳,太子就来了。
“儿臣查到,两次刺杀案的刺客,和皇陵被盗一事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同一批人。儿臣的人一路追查,在晋州府、泉州府发现了端倪。”
“两府之地,私盐纵横,官盐常年卖不出去,私盐贩子有很大规模的团伙,陈子君当年获罪,也和私盐有关,儿臣怀疑刺客可能是私盐贩子团伙之人。”
清衍神色平静,语气笃定。
可皇帝哪能听不出来,他在胡说八道。
泉州府是哪儿?是靳氏的老家,发源之地,靳氏就是当地最大的世家。晋州府临近泉州府,两地私盐泛滥,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这些年,皇帝没少派人去,一开始派的钦差,还死了一个,说是水土不服,他来了脾性,又接着派人。
第二个钦差没死,但疯了,说是遇到土匪,马车冲撞,撞坏了脑袋。
第三回,皇帝是派平王去的,皇亲国戚,还给了他调兵之权。
没人敢杀王爷,再动手,皇帝就要来真格的了。
平王一去半年,只觉处处艰难,小的盐枭好抓,好杀,但杀了也没用,真正的私盐团伙就那么几家,藏身之所多的是,还有人护着。
他只能抓了些当地贪污的官员、闹得最凶的私贩贩子,回京交差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是背地里算双方妥协,皇帝不再管这事,换当地的私盐贩卖收敛,要保证两府每年上交的盐税在固定的额度上,不能少。
之后,两府表面平静下来,只是私盐一事藏得隐蔽,不敢再嚣张了而已。
对皇帝来说,这也是心病之一,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解决。
一来,私盐泛滥,说明他们有私盐来源,不知道人家在哪开盐矿的,查不到源头上,就断不了。
二来,强势断了,那两府的官盐就需要加大供应。
可朝廷掌握的盐矿开采是有限的,要供应整个朝廷,确实不大够。
要不然老百姓做饭都舍不得放盐吗?
盐贵也是减少盐需求的手段之一。
再增加两府,就怕盐供不上。
三来,这些私盐贩子哪来的胆量和朝廷叫板?杀了两个钦差啊!都是靳氏这样的世家纵容的。
也就是说,动私盐,是从以靳氏为首的世家大族嘴里抢食。
总之不好办。
私盐纵横是真,可把这事扯在刺客、陈子君的案子里,还是有些勉勉强强的。
清衍这么说,就是单纯针对靳氏,要动他们了。
皇帝很欣慰儿子的胆气,身为储君,就得有啃硬骨头的魄力。
但又觉得他冲动,为给小姑娘出口气,不至于,这事好好谋筹,缓缓图之更好。
“太子,此事复杂,不是……”
“父皇,私盐在两府泛滥已久,苦的是当地百姓,儿臣查到这些年,出售的官盐都是平价到了私盐贩子手里,再由他们高价卖出。”
两府年年交够的盐税,都是这么来的。
皇帝听着,心中也有了怒火。
他以为是官盐限量卖给百姓,够税,再由私盐贩子折腾,这些世家大族的人心是真的很,根本不给百姓买平价盐的机会。
“你在泉州、晋州有人手?”皇帝突然问。
这样的内情,他都不知道,太子临时查就能查出来?
“大理寺卿之子,赵邑,在泉州府洪塘县任县令,儿臣与他有些往来。”
清衍并不隐瞒。
皇帝听的眉头一挑,他知道太子有暗地的势力,大理寺卿也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