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

第84章 王嘉胤之死(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最新章节。

一月的时候,杜文焕为了将叛军引回陕西,便命陕西军离开了延安府,回到西安府军营。

叛军趁这个机会又攻占了之前失守的清水堡、黄埔川堡等堡城,甚至在一月末占领府谷县城,起义情绪再次高涨。

府谷县城成为叛军新的据点,治下百姓十余万,义军规模恢复到近万将士。

同时叛军也听说了贾珠在陕西的这一番举动,闹的叛军人心惶惶。

有人主张向贾珠投降,反正他们起义的诉求,贾珠都已经满足他们了,他们没有必要再反抗朝廷,而且,面对贾珠的铁骑,他们没有一点胜算。

还有人主张坚持反抗,要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争取。

王嘉胤主张反抗到底,决不投降,就算贾珠打来了,大不了和当初面对陕西军一样,逃到黄河对岸的山西。

可是他却不知道,如果陕西军真的想要歼灭他们,他们根本逃不了。

而且,陕西军和辽东军不可同日而语。

王嘉胤不愿意投降,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一是,他不相信大乾朝廷,甚至也不相信贾珠所做的那些,认为只是灾民们以讹传讹。

朝廷只稍微给了灾民们一点好处,灾民们便感恩戴德了,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就算贾珠真的做了这些,以后还能持续吗?

如果贾珠离开了陕西,这些措施还会被大乾官员们执行吗?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大乾官员不可信,大乾朝廷不可信,只有推翻大乾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政权。

让谁做主都不如让他们自己做主。

二是,他体会到了权力的好处。当初他只是一个逃跑的边军,在乡野纠集三五个同乡打家劫舍,是最底层的人员。

但现在,他是义军的精神领袖,是上万义军的首领,治下有十余万百姓。

钱权名利色,他统统都有了,他才不愿意主动放弃这些。

谁也不知道,投降之后,朝廷会怎么处置他。

如果遇到一个仁德开明的皇帝,他也许还能保全性命,甚至被封一个官职。

如果遇到一个暴虐狭隘的皇帝,他作为贼首,肯定会被以儆效尤,难逃一死。

无论如何,都不如自己领着一支叛军逍遥自在。

大部分将领其实都是主战派,不同意投降,他们都是草莽英雄,常年把“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些话挂在嘴上。

这些人包括?王佐挂、?高迎祥、王自用、?不沾泥、吴廷贵,以及?不沾泥的属下李自成和?高迎祥的属下张献忠等人。

大部分普通将士都是投降派,他们认为已经没有必要打仗了,他们加入叛军本来也只是为了吃一口饱饭,没有别的更高的追求。

而且,他们本来只是农民,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不想随时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两者都没错,都有自己的理由。

如果叛军真正自由的话,愿意抵抗的可以留下来继续抵抗,愿意投降的人也可以选择投降。

但是叛军不允许队伍中有人投降,投降者视为反叛,将被处以极刑。

在哄骗与高压之下,叛军终于镇压下这股投降的风气。

贾珠到延安府的第二天,便向府谷县出兵,要拿下这座县城,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

好不容易得来的县城,王嘉胤并没有直接弃城,大不了打不赢的时候再逃跑。

贾珠率两万多骑兵四面出兵,将府谷县围的水泄不通。

两万骑兵披甲持锐,寒光闪闪,光是这股气势,就将很多叛军将士吓到了。

起义几个月来,他们还没见过这样的队伍,看来这次是真的踢到铁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