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帝婿

第1059章 读作士官,写作政委(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极品帝婿》最新章节。

刚解决完算学的争议,一波见平,一波又起。

魏征突然放下手中茶盏,杯底与案几碰撞间豁然起身,眼神锐利如刀,直视李斯文:

“蓝田公,算学之事,老夫百般赞同,但这‘武科’,老夫却要问上一句——

科举本是选拔文官之措,为何要掺进武科?与武举又有何区别?

再者,精兵悍卒是在战场上拼杀而成,反观靠科举选出来的武将,怕只是个会背兵法的赵括,难当大任!”

这话戳中了不少文官的心思。

朝堂上文武本就有些隔阂,若科举再掺进武科,文官的话语权怕是会被进一步削弱。

李斯文正要开口,却见李靖已经先一步端起茶盏,慢悠悠抿上一口,笑吟吟的看向魏征。

朗声回道:“魏侍中,你这话实在有失偏颇,老夫今日便与你辩上一辩!

某出身行伍,麾下将士中亦有不少通读经义的大才,只是连年为国征战,没时间,更没机会参加科举。

若设武科,考骑射、兵法,既能选拔有勇有谋的武将入伍。

也好让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知道,只要有真本事,哪怕出身贫寒,哪怕曾弃笔投戎,也能有更高的成就!

这对提振军心,拔高战力,大有好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

“另外,如今北境突厥残部蠢蠢欲动,西域高昌、海外诸国也都不算安分,大唐正处求将若渴的紧要时机。

不止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更需要能领兵打仗,又能处理军政的帅才。

自古穷文富武成共识,而武举选拔的,也多为武勋子弟,他们有家传武艺,祖传兵法,却未必真懂如何带兵打仗。

反观被埋没在行伍间的寒门,却有不少人弓马娴熟,真才实学得到验证,又曾苦读几年经书...

若武科能提拔出身寒门的勇将,也能平衡世家的军中势力,这对朝廷,对陛下,都是大好事。”

“诸位,武科并非要取代武举,而是对其的补充。”

李斯文见缝插针的补充两句,趁众人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起身对着众人拱手笑道:

武举侧重武艺,主要选拔那些能催营拔寨的猛将。

而武科则更侧重文武双全,旨在选出帅才。

考骑射,是为了保证入伍士官能领兵冲锋;

考兵法,是为了保证士官深谙行军道理;

考文字,则是为了保证士官能代为处理军中政务。

正所谓猛将易得,帅才难求。

若科举能选拔出一批文武双全的士官,既能让猛将安心打仗,又能避免要职无人,军政混乱,使人尽其才。”

其实以李斯文的设想,通过武科选拔出的人才,应该与后世政委的职责更为类同。

打仗时冲锋在前,休战时鼓舞士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