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激战1860

第113章 东洋的心思(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开篇激战1860》最新章节。

随着与清廷签订了一纸约章,两江地区由此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旧更迭之间,总会难免生出混乱。新掌两江大权的陈济怀,自然深谙这个道理。

因此,保持稳定,平顺的渡过这个危机四伏的时期,被他定为现阶段执政的核心方针,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

在内政方面,为了尽量快速的平复民众,因这场变革而带来的恐慌,除了在上层做必要的废立以外,在中下层基本沿用了原来的一切。

更全面的改革,只有待大局相对安稳之后,再逐步的进行。

对于两江最高层面的治理,陈济怀暂时推行诸司三省体制,取代了大清原有的官署。

今后还准备在局面平稳后,陆续引入西方的议会参政等制度。

所谓诸司,是指在两江全域内,分管各领域事务的部门,相当于内阁各部。

包括,外务司,防务司,财务司,海关司,交通司,刑律司,农业司,工业司,贸易司,监察司,学政司,民政司,等等。

而三省,指的是两江治下的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这三个省各自的行政事务管理,其下仍暂时沿用道、府或州和县的管理结构。

这个“三”字,并不是固定下来的,只是因为当下两江仅有这三个省,而已。

至于各级官员的任用,则是一件比较令陈济怀头疼的事情。

两江自治以后,出现了一大股人员迁出的潮流,包括官宦和民间两个层面。

在民间层面,普通百姓还好,在经过最初的,相对短时间的惶恐之后,随着安抚和淡忘,便渐渐适应了下来,依旧我行我素的,操持着生活。

但那些乡里的士绅们,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而这一类人群,也是长久以来,在华夏民间有着核心影响力的阶层。

虽然陈家经营江南日久,各种新鲜事物也推行过不少。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劝导或打压,已经使得两江的士绅阶层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还是有许多思想极其顽固守旧的,仍无法接受自治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与外省或朝廷里的高官,有着家族上的关联。于是这些人,便选择了离开两江。

对于他们,陈济怀的态度是,放行。只要他们不裹挟,不制造混乱,就由他们去。走了,反倒比留下来阻挠新政,或暗中搞破坏要好。

相比民间的人员流失,官吏的外流,就比较令人惋惜了。

在原有的数量庞大的两江官吏中,不论开明还是守旧,很多人还是更看重自己的顶戴,和功名仕途。

两江自治以后,这些官宦们不可避免的,将从此脱离大清的官僚体制,这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难以接受的。因此纷纷选择离开。

这些人员的流失,特别是中下层官员,可以说对两江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然而这却是清廷最高兴看到的。

朝廷对此一面幸灾乐祸,一面推波助澜。放出话来,说只要有人离开两江,朝廷一定给予优议,还会为其安排新的实缺,甚至是肥缺。

清廷所承诺的,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另当别论。但确实鼓动了很多人,也给陈济怀添来更多的麻烦。

为了尽量降低不利影响,他只得采取两手对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