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1329章 挥动屠刀(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餐馆通古代》最新章节。

“九子夺嫡本就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

但好在继位的雍正皇帝胤禛算是清朝数得着的明君。

也没让趋于崩坏的康熙晚年局势进一步滑落深渊。

康熙你自己也得庆幸是胤禛继位。

否则你们清朝即便不分崩离析,也好不了多少。”

康熙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他面色深沉似水,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任小天知道康熙此人是个极有主见的皇帝。

也没想着凭借自己三两句话就能说通他。

俗话说板子没挨到自己身上之前谁也不知道疼。

大概康熙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再接着说你下一个过失。

这第二点就是康熙在对待汉人百姓的矛盾性上。

之前我说过,康熙曾经用过多重手段笼络人心,让百姓承认清廷的统治。

比如说任用汉人官吏、推行一系列的喊话措施。

而且康熙也一直都在宣扬所谓的满汉一体言论。

事实上他真的做到了吗?我认为并没有。

不可否认,康熙登基之后也的确让汉人的百姓地位有了那么一点提高。

但康熙内心中汉人的地位仍旧远远比不上满人的。

甚至说康熙虽然任用汉人,内心里却随时都在提防着汉人。

我举个例子来说。

平定三藩之乱后,肆意的对汉人百姓进行血腥的屠杀。

因为在康熙看来,他们都是附逆的罪民,断无半点可以饶恕的可能。

诸位应该还记得我曾经说过,满清入关时曾犯过滔天的杀孽。

尤其是巴蜀之地几乎十室九空,明末三百万户锐减到只有九万户。

为了填补当地的人丁空缺,清廷不得不把湖广地区的人迁移到巴蜀。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巴蜀之地好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人口也堪堪到了百万。

可就在平定三藩的时候,康熙竟然再次将巴蜀之地屠戮一空。

这次比第一次屠蜀的时候做的更绝。

百万人口在屠刀之下大多丧命,最后幸存下来的只有几万人。”

“嘶~~~”

刘启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一百万人就这么无辜的送了命?

秦始皇更是握紧了拳头,目光死死的瞪向康熙。

雍正紧张的咽了口口水。

生怕下一刻皇帝们就会一拥而上,将他的父皇活活打死。

康熙面色铁青,却硬生生的没有说一句话。

任小天继续说道:“不光是巴蜀之地。

由于吴三桂曾在湘地和赣地活动,也曾有百姓支持过他。

对此康熙对这些可疑的地区实行了无差别清缴。

他称贼民难分,一例杀之。

屠刀挥动之下,两地人头滚滚。

所到之处但见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平定吴三桂的老巢昆明,大军入城之后。

因为极为痛恨首作叛乱的云南人,康熙纵容八旗兵掳掠屠城、逼良为奴。

云南巡抚赵良栋看不过去,上书给康熙劝谏他。

赵良栋说百姓既然已经投诚了,那就不要再杀他们了。

岂料康熙回信将赵良栋痛骂一番,然后继续听之任之。

而台岛的郑经也参与到了三藩之乱。

康熙为防台岛再次生变,也为了断绝台岛的后援。

他强制让沿海的百姓内迁,房屋农田尽皆烧毁。

迁徙途中的暴力致使百姓死伤过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