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第650章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最新章节。

“所以我才直接来找你。”侯亮平也站了起来,“这些都还只是我的观察和猜测,没有实证。拿到明面上说,只会打草惊蛇。但在你这儿,我知道它们会变成最有价值的情报。”

两人相视一眼,多年的默契尽在不言中。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启动正式调查的案子,尤其是在涉及到那位身份不明的“老领导”时,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我明白了,”赵承承平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先不动声色地从外围查起。你那边也多留心,但千万不要暴露。”

“放心,我有分寸。”

送走侯亮平后,赵承平没有立刻休息,侯亮平带来的信息像一把火,重新点燃了他体内所有的战斗细胞。他站在窗前,看着侯亮平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之中,心中已然有了计划。

他回到办公桌前,锁好门,拉上窗帘,整个办公室瞬间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密室。他没有去动专案组的任何资源,而是打开了自己的内部权限,开始调阅那几个侯亮平提到的省级重点工程的档案——“滨江新城”基建项目,“西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电子档案一页页地在他眼前划过,办公室里只剩下鼠标点击的轻微声响和主机风扇的嗡鸣。随着阅读的深入,赵承平的脸色越来越沉。

侯亮平的直觉是对的。

这些项目的招标过程,无一例外地都存在着巨大的疑点。招标公告的发布时间到截止时间被压缩到了极限,几乎是卡着法规的底线操作,客观上排除掉了大部分有实力但流程繁琐的大公司参与竞争的可能性。

更惊人的是,最终中标的几家公司,竟然全都是在招标公告发布前一两个月内才刚刚注册成立的!

三天后,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洗刷了整座城市。

清晨,天色刚刚放亮,一辆牌照普通的灰色越野车便在湿滑的山路上盘旋而上。车窗外,山林被雨水浸润得格外青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薄薄的雾气在山腰间缠绕,如同一条条轻盈的纱带。

然而,车内的气氛却与这份宁静的山景格格不入。

赵承平手握方向盘,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蜿蜒的道路,眉头却始终没有舒展。昨夜档案里那些新成立的公司、仓促的招标流程和模糊的法人信息,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在他的脑海里反复纠缠。纸面上的线索冰冷而抽象,他需要亲自来看一看,感受一下这个旋涡中心的真实温度。

坐在副驾的侯亮平同样沉默着,他褪去了几天前在办公室里的那份戏谑,换上了一身不起眼的深色夹克,整个人如同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锋芒内敛。他知道,今天这次“故地重游”,不再是散心,而是一次不动声色的抵近侦察。

车子在云台寺山门外的停车场停下。

果然如他们所料,雨后的清晨,又是工作日,偌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只有他们一辆车。往日里本该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的寺庙,此刻却显得异常空旷与寂静。

两人下了车,一股夹杂着雨后凉意和淡淡檀香味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但赵承平的心头却像是被这山间的湿气浸透,沉甸甸的。昨夜档案里的那些名字和数字,与眼前这座暮鼓晨钟的千年古刹重叠在一起,形成一种荒诞又冰冷的违和感。

他们沿着湿漉漉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两旁的古松柏被雨水洗得苍翠欲滴,不时有水珠从叶尖滚落。寺院的朱红色大门虚掩着,没有检票的僧人,也没有喧哗的游客。

跨过高高的门槛,院内更是安静。只有屋檐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砸出清脆而单调的音符,回荡在空旷的庭院里。大雄宝殿前的巨大香炉里,残存的香灰被雨水浸透,凝结成黑色的泥块,不见一丝烟火。

这份过于冷清的景象,反而让气氛多了一丝诡异。

赵承平和侯亮平慢慢走进寺庙院子。

只见几个穿着颜色暗沉、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工作服的人正在庭院各处扫地。他们与其说是僧人,不如说是被雇来打理杂务的临时工,动作迟缓而机械。一把硕大的竹制扫帚在他们手中,有气无力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摩擦声。他们并非在认真清扫,更像是在完成一种流于表面的仪式,只是将沾满泥水的落叶和积水从路中央推到墙角,任由它们在那里汇集成一滩滩更深的浊流。他们对赵承平和侯亮平的到来显得漠不关心,浑浊的眼神只是在两人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又垂了下去,继续与脚下的落叶进行着缓慢而无效的搏斗。

这种漠然,在赵承平看来,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即便是在雨后的清晨,也应该有早起的僧人诵经或是打理香火,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生气。而眼前的景象,却像是一座被遗弃的庭院,只有几个麻木的杂役在进行着毫无灵魂的劳作,处处透着一股荒疏和败落。

赵承平的心沉了下去,他一边缓步前行,一边用他那双早已习惯于在最细微处寻找破绽的眼睛,无声地解剖着眼前的一切。

这寺庙的建筑群显然有些年头了,朱红色的廊柱经过风雨侵蚀,漆皮已经大块大块地剥落,露出底下灰白色的木质纹理,像老人脸上干裂的皮肤。墙壁上,精美的彩绘壁画也已褪色模糊,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轮廓,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然而,这份古朴和沧桑,却被一种刻意的、不协调的新旧对比打破了。

在大雄宝殿的侧面,一片区域被高高的蓝色铁皮挡板围了起来,挡板上印着早已模糊不清的“安全施工”字样,有些地方已经锈迹斑斑,挂者欲坠未坠的雨珠。这里,就是侯亮平提到过的那个蹊跷的扩建工程现场。

赵承平的脚步下意识地放慢了,他看似不经意地踱到挡板附近,目光锐利地向内里扫去。

挡板的缝隙间,可以看到工地内部的景象。侯亮平的描述没有丝毫夸张,甚至比他亲眼所见的更为触目惊心。

水泥地面上,随意堆放着几堆小山似的黄沙和石子。那些沙子颜色驳杂,明显没有经过筛选,里面混杂着肉眼可见的泥土块、小石子,甚至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物。这根本不是建筑用沙,更像是从某个野地里随意挖来的劣质品。旁边堆放的红砖更是惨不忍睹,颜色深浅不一,从暗红到土黄,仿佛出自不同的窑口。许多砖块的边角早已破损,甚至有些砖的中心位置,已经出现了蛛网般的细密裂纹。用这种材料盖起来的房子,赵承平毫不怀疑,一场稍微大点的暴雨就足以让它现出原形。

这种明目张胆的偷工减料,已经超出了普通施工队为了牟利而打擦边球的范畴,这分明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豆腐渣”工程!而寺庙管理层对此的视若无睹,更像是一种默契的合谋。赵承平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这工程的目的,或许真的不在于“建”,而在于“拆”。利用劣质工程套取项目资金,再以工程质量问题为由拆除重建,如此循环往复,便成了一条源源不断的洗钱渠道。

挡板后面,还停着一辆半旧的蓝色解放卡车,车斗里锈迹斑斑,车身上溅满了干涸的泥点。车斗里零乱地放着几把铁锹、一个破损的安全帽和几卷扎带,但并没有看到任何大型的施工机械。整个工地空无一人,估计是因为下雨,工人们都放假了。

他们绕过气势恢宏却死气沉沉的大雄宝殿,沿着一条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青石板小径,向着寺庙后院的禅房区域走去。

这里的氛围与前院截然不同。如果说前院是荒疏中带着一丝可供游人观瞻的体面,那么后院,则彻底卸下了所有伪装,袒露出一种不加掩饰的、近乎私人领地的森严与隔绝。

空气仿佛在这里凝固了,变得更加潮湿和沉重。高大的院墙隔绝了外界的视线,也隔绝了大部分的风声。庭院里的寂静不再是空旷,而是一种压抑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暗中窥伺的沉寂。偶尔从墙外茂密的林间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非但没有打破这份宁静,反而像石子投入深潭,更凸显出此地的幽深与诡秘。

这里的禅房排列得并不规整,而是错落地分布在一片精心打理过的竹林和几块嶙峋的太湖石之间,每一间都显得独立而隐秘。房门大多是古朴的木质结构,窗棂上糊着半透明的高丽纸,从外面根本看不清室内的情形。赵承平的目光扫过这些紧闭的门窗,他几乎可以肯定,就在这些看似清修的禅房背后,正进行着一桩桩与佛法毫不相干的肮脏交易。

侯亮平的脚步微微一顿,他用下巴朝左前方的一间禅房点了点,那间禅房的位置最为幽深,门口还种着两棵姿态虬劲的罗汉松,显然是此地最重要的一处所在。

“方丈的禅房。”他用唇语无声地说道。

赵承平心中一凛,目光立刻投了过去。就在这时,他的视线被禅房门口一个突兀的身影牢牢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

他并没有穿僧袍,而是着了一身极为普通的深色夹克和西裤,脚上蹬着一双擦得锃亮的黑皮鞋。这种打扮,与周围青灯古佛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像是误入桃花源的渔人,却又带着一种与此地主人熟稔的自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