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烈唐春秋》最新章节。
安存秀刚进寨中议事厅,手下几员心腹将领吵吵嚷嚷地鱼贯而入,大喇喇地随意找了把椅子坐下,又继续争执不停。
安存秀不以为意地提起桌边的水壶,伸出食指探了探壶温,然后仰头咕噜咕噜灌了个饱,将身上暑气赶走了大半,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水壶,伸了个惬意的懒腰,将双手没风仪地搭在自己首创的太师椅扶手上,不紧不慢地敲着手指,望向众人。
众人顿时鸦雀无声。
“禀校尉!”石敢身为第二都都头,第一个站起身来向他禀报,“将士们半个时辰前已经饱食,整装完毕,现在营房休息,随时待命出征。军中已备下三日干粮,一应物资辎重都已收拾妥当。”
安存秀将手下士卒分为六个都,自己亲领第一都——玄甲都,但是其他都得人都习惯称为侍卫都。
安存秀将头倚在太师椅靠背上半眯着眼睛,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太师椅后一个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上前走上前帮他轻捏着肩膀。
少年名为吉星,长得眉清目秀,乍一看与安存秀容貌都有几分相似,只是肤色较为白皙,眼神清澈淳厚,自从安存秀到辽地,就一直跟随左右。
“沈州与营州那都已飞马急报,”石敢偷偷瞟了一眼安存秀,“虎鞭简单炮制也已一同急送节度使。韩厝说这边天气热要尽早入酒的好,药效更好。”
“嗯?——”安存秀拉长了语调,猛地睁开了眼,精光直射,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石敢,又将目光瞟向了末座的一个年近四旬中年文人。
韩厝屁股边仅仅沾着椅子边缘,闻言猛地站了起来,一张老脸青了又红,低声呐呐地说了句,“这天确实挺热的。”
安存秀没好气地挥了挥手。
韩厝如蒙大赦,忙不迭退回去,一屁股猛地深坐了下去,刚坐下又觉得不妥,瞅着没人注意,不动声色地慢慢将身体移到了最初的沾边位置。
“山中铁匠已命人全部带回,矿工与矿口处也做了妥善处理。”宛若一块石头感觉不到安存秀目光异样,石敢继续说道。
安存秀闻言愣了下,张了张嘴还是忍住没问那些契丹奴隶矿工怎么处理的,仍是点头示意对方说下去。
“大寨周边的三十里范围,已派了数批斥候,每个时辰都会有人回报。”
“石都头安排的还算妥当。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近来干旱,沙河水浅是否会被敌人乘船溯江而上?”第五都都头李全武开口问道。
“不会,近几年我已派人记录过水文,便是前年大旱,沙江上游水位也仅下降一尺不到,水流湍急,浪急还有暗礁,晋人都不敢乘船,契丹人不习水性,更加不可能,他们又非江淮的弄潮健儿。”安存秀自信地回答道。
“今早起了雾,久晴有雾必雨。”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年大汉开口说道,是第四都都头黑常之,他和阿玉喜一样都非晋人,他是渤海国人,单独领着一都渤海骑兵。
他的意思很明显,下了雨就更不怕沙江为敌人所用了。
“三河城派人通知了没?”安存秀沉吟了一会,突然脸色凝重地问道。
三河城在沙河下游三十里处的右岸,沙河在差不多转了个90度弯后在那与另外一条支流柳河一起汇入辽河,再南奔大海。
三河城城主名为安存信,与安存秀同为安青山义子。
三河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水路方便契丹、渤海与晋国的商人跨国经商,常取道这里,故而要比青龙寨富庶很多。
安存秀刚至青龙寨缺粮之际,曾经向对方求援,却为对方所拒。
“派人通知了。”石敢回复道。
“那就好,就这样吧,你们各自回营,等我的军令。石敢你留下。”安存秀站起身来。
众人依令唱喏退出房间。
“石敢,你不合在众人面前扯虎鞭之事。我知你欲借此削弱节度使在众人中的威信。然青龙军乃你我手中重建,且能登堂入室者皆可信之辈,你无须有此顾虑。”安存秀拍了拍自己手下第一大将的肩膀,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万一有什么传到安青宁那里,我没能力保你啊。”
“果然卑职有什么小心思都逃不过校尉的法眼,校尉既然对刚才诸位同僚这么信任,又哪里用得着担校尉下被人出卖呢。”石敢脸上露出一副与长相不符的促狭表情,“再说了人家节度使高高在上,云端一般的人物,哪里会在意我这只地上小蝼蚁。”
“石敢!”安存秀皱起眉毛,“以你的头脑,岂不会明白一个合格的谋士既需谋事也需谋身,你做我的张良、陈平就行,不用做董安于、晁错。”
“校尉果有逐鹿之志,石敢甘附骥尾。”石敢仍是满脸堆笑。
“石敢你头昏了吗,在胡说八道什么?”安存秀霎时满脸恼怒之色,沉声怒喝,“吉星,你出去,免得传染了他的昏病。”
吉星闻言,轻手轻脚走出房间,顺带将门悄悄关上,人却站在门口,小心地盯着来往的人,谨防有人偷听。
石敢低着脑袋,微不可察地轻叹了一口气,不作一声。
“我知道你之前在晋阳游学时,受了不少委屈,心中多少会有愤懑怨恨之气,口出悖乱之语。但是哪个英雄未起之时不是几经挫折磨难?若非他们胸襟广阔,宠辱不惊,百折不挠,尽做小儿女姿态,又岂会成就大事?”安存秀压抑着声音,尽量使语气缓和点。
“校尉!”石敢猛地跪倒在地,“你误会卑职了。”
安存秀没料到对方竟有如此大的反应,一时愣在原地。
“敢生于辽地,梓里乡亲生活困蔽,李匡筹视为弃地,横征暴敛,契丹人当做猎场,杀人打草谷。敢只求一明主复振汉唐余烈,保乡梓平安。
敢于国中与中原游学五年,所见那些诸侯豪杰鱼肉苍生,生杀予夺毫不在意。
唯有校尉顾及民生,体恤百姓,不辞辛苦教导他们挖塘蓄水,开田种稻。校尉宁愿率部深入敌境厮杀,也不对治下百姓横征暴敛,沙河流域十万苍生,无不感恩戴德,铭记腹内。
敢是真心实意希望校尉您能主政辽东造福桑梓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