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938章 农植所(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那师傅现在是否想建立这样的衙门?”

朱翊钧忽然问道,好像他很感兴趣似的。

看到魏广德看向他,小皇帝一笑就继续说道:“朕觉得师傅的这个对策是对的,朝廷需要这样的衙门。

朝廷天天说重农,但除了兴修水利外,似乎也没其他作为。

这些年天灾不断,朕觉得得重视,特别是师傅说这东西适合西北和多山地区,我大明这样的地方好像还很多。

嗯,很有必要。”

朱翊钧这会儿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配上那张小孩的面容,让魏广德多少感觉到一丝喜感。

“只要师傅上奏,朕一定会批红准了这个奏本的。”

最后,朱翊钧又认真的说道。

他感觉师傅是在为朝廷着想,才会提到这个事儿。

特别今日之事,只是因为好玩,他其实只是想作弄下师傅,结果师傅看到这种从未见过的食物就产生了兴趣,要了解这种作物的生长环境,这才是一心为朝廷办事的态度。

虽然御麦是应对旱情和多山地区的植物,现在朝廷头疼的是水害,可以前朝廷也没少面对旱情一筹莫展。

若是有了这种作物,在旱情时就可以及时让各地让农民改种这类不需要太多水浇灌的作物,地里的收成也会高起来,老百姓就能活命了。

这个主儿,朱翊钧认为自己能做,母后应该也不会反对才是。

“陛下重视农桑,臣在这里代天下百姓谢陛下。

不过朝廷制定政策,需要全方面考虑,不能因个人喜好就制定,所以此事臣下来会和内阁其他辅臣商议一番。

此事,还需要户部和工部的协助,所以臣这里还不能做出决定。”

魏广德开口说道。

“好,魏师傅下去和内阁及户部、工部商议,也把朕的意思说下。

都说农业兴,则民富国强,农业废,则民穷国弱,朕觉得师傅的建议很好,这才是体现朝廷重视农业的表现。

特别是这御麦,可以试着在全大明推广,以前山地是没什么产出的,主要是没有好的作物。

既然魏师傅发现了这种作物的生长特点适合在山地推广,我想生活在山地的百姓应该因此受益了。”

小皇帝这会儿很兴奋,他不懂为什么魏广德要说先要和户部、工部商量,朝廷要做,不是他下道旨意就可以的吗?

但是,小皇帝朱翊钧还是知道,魏师傅说的应该就不会错。

另外,朱翊钧还从刚才对话里知道了,御麦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山区,以后大明的粮食将不再只是平原上能够耕种,山地也可以利用,也会有产出。

“对了师傅,这个衙门,师傅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好?挂在那个衙门下?”

虽然魏广德说要回去商议,但他不觉得张居正会反对,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现在他好奇,魏广德会把这个新衙门叫什么。

“专门发展农业的衙门,臣以为叫农植所,挂在工部之下,在全国十三道各建一处或多处,选择有代表性的官田划入其中,专门种植、培育抗旱抗涝作物,寻找新的,可食用的作物。”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其实,一开始魏广德是想说“农科院”的,这个单位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毕竟培育出养活十四亿人口的杂交水稻,否则后世的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就会很头疼。

要知道,那会儿优良的水稻亩产可达千斤,而现在大明南方的良田,水稻能亩产四百斤都是丰收年了,寻常不过二三百斤,这是多大的差距。

说到这里,魏广德又指指下面那两个花匠说道:“他们已经熟悉了御麦的种植,一旦这个新衙门建立,也要从西苑调入农植所当差,负责照顾御麦。

他们要担负起准备大批御麦种子的工作,待各地分所建成,就要及时把御麦种子送过去,还需要他们指导各地载重。”

魏广德可不会只在京城建一个种植基地,在他的考虑中,大明朝十三省都要建这样的种植基地,实验种植新作物,寻找种植技巧。

毕竟,植物的适应性很重要,南方的作物在北方就很难栽种,同理,北方的亦然。

御麦虽说在西苑种的极好,但是否真的能就此在其他地方推广,魏广德也不是很有信心。

他是知道的,后世玉米种子就要很多品种,复杂的很,反正他是不懂的。

每个地方都有适合的种子品种,要是拿错了,收成就会减少甚至绝少,所以他必须考虑到这些,避免官府推广下去,结果种不活,善政也就变成恶政,倒霉的是老百姓。

现在各地圈官田试种,成功了再推广,也可以利用官田预先准备好各地推广所需的种子。

慎重,朝廷制定政策首先是要慎重,不能拍脑壳就随便定下来。

从文华殿出来,魏广德回到内阁,手里还拿着几颗成熟的玉米,这是要给张居正他们看的实物。

单单靠嘴巴说太麻烦,魏广德就直接要了几颗玉米果实,让张居正和吕调阳看到实物,知道所谓的御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然后在内阁架起一口锅煮熟,让大家吃一次。

按照西苑那个花匠的说法,这御麦他们家已经吃了十多年了,因为嘉靖皇帝那会儿只吃了一次就不吃了,觉得味道不好。

听说这次也是御膳房里几个小内侍因为饿了偷嘴,把玉米扔进煲汤里,意外发现煲汤很鲜美,煮出来的玉米也比水煮的好吃,这才动了心思,做成一道菜送上皇帝的餐桌。

否则,西苑收获的那几筐御麦又都便宜那些花匠,带回去自己处理了。

按照西苑执事的打算,本来是要在来年增加御麦种植的,没想到一下子变成要向天下推广,朝廷为此还可能会新增一个衙门,农植所,专门研究、推广新作物的种植。

玉米在后世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是饲料,储存也非常方便,晒干脱粒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不过魏广德今年是不打算说出来的,还是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要是来年还想不到,他再往这个方向提一嘴。

实际上,魏广德可不认为这些人会想不到,这时代主食稻谷、大麦都是晒干后处理,稻谷也会以谷子的方式保存,需要食用的时候再脱皮,这样保存时间会更长。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找到长期储存御麦的方法。

进入内阁,魏广德没有回自己值房,这会儿已经是午休时间,内阁其他人也刚吃完饭不久,都在各自值房休息。

叫过旁边的一个中书舍人,魏广德对他说道:“你去吕阁老值房,请他去首辅值房,我有要事和他们商议。”

“是,魏阁老。”

中书答应一声就往吕调阳值房走去,魏广德则带着御麦直接到了张居正这里。

“善贷,听说今日陛下赐宴。”

魏广德进入张居正值房,耳中就听到张居正的话,好像有点酸酸的感觉。

“呵呵,今日是陛下顽劣,还想作弄臣下。”

魏广德打着哈哈解释道。

“哦?”

张居正微微诧异,不过这时候他的眼睛已经看到魏广德手里拿着的东西。

“你手里的是什么?”

张居正惊奇的问道。

玉米这东西,或许现在在云南、广西等地百姓已经不陌生,可是对生于湖广,长时间呆在京城的张居正来说,就是一件他从未见过之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