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525章 京城琐事(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在古代读书科举,到考中秀才,到底要花费多少银子?

过去都是在私塾启蒙,孩童启蒙,一般是在乡下秀才或者童生的私塾里完成,每年大约需要一两银子。

但是,这只是启蒙,真正要准备科举,就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这时候,低档次的私塾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秀才可以教人学习最基础的四书五经,至于童生,他自己或许都没把四书五经搞明白,又如何能教出学生来?

其实,童生只是民间叫法,官府是不会承认的。

童生见官,也勉强可以自称“学生”,毕竟是读书后辈,但什么权利都没有。

而就算是要达到可以参加县试、府试的程度,少说也要读书五年。

买书要花掉十多两银子,五年的束修就算前三年启蒙算三两,后面两年学习粗浅的四书五经,至少也需要五两,光是学费这一块,就要花掉八两。

这还是只针对“神童”的算法,实际上,普通人读书,怎么也需要七八年才下场应试的。

所以学费这一块,一、二十两银子的花销才算比较正常。

之后每年笔墨纸砚的花销,也是一笔不低的开支,几年下来,二十两也是要的。

都还没有参加考试,只是勉强达到资格,五十两银子已经花出去了。

之后的县试、府试报名,具保,特别是请禀生做保人花费的银子,这又是十两银子的出处。

单单是县试,六十两银子没了,若是乡野之人,还要在县城住下几天,吃住又是一两银子。

之后的府试,就涉及到交通费、吃住费,只比县试又多出几两银子的支出。

好吧,这都还没开始真正的科举,也就是参加院试,八九十两银子就已经花出去了,这还没算同窗和好友之间外出的应酬。

所以,秀才,就算是天纵奇才,一次就考中的学子,拿到秀才功名的时候,家里最少已经花掉百两银子。

这段时间里,可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

也就是这几年,朝廷在各县推行公学,孩童启蒙已经免费,书本费也因为是朝廷在各省集中印制诸如《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启蒙读物,比书局卖的便宜点,可也得花掉几两银子。

而公学里的教授,大多启蒙段也只有聘请童生、秀才兼任,即便是高级学堂,开始讲解四书五经的内容,也只是秀才,其实对于科举,那是差得远。

转到禀生开办的私塾好些,当然,最好是举人私塾读书,才有机会中试。

这对于对家中子弟寄予厚望,又已经花掉几两银子的贫苦家庭来说,一两银子的报名费还有五两银子的保费,那就是天文数字,也难怪许多百姓不满科举制度。

此时大明普通百姓的收入又是如何?

乡野间,大体是按照家中壮年劳力租种田地,所以,基本上算出壮年劳力,也就可以算出家庭收入。

在农村,青壮年收入大约在八两银子左右,而城市里则十两。

大明的户籍制度,一般来说各家各户都是人口比较多的,一家十口人这种情况很正常。

十来口人,可青壮只有三、四个,一年收入也就三、四十两银子。

扣除生活花销以后,实际上能剩下的,不到十两。

在过去,一大家子人,咬牙供一个人读书,还是勉强能够维持的。

这也造就了明代文风鼎盛,各地都有大量读书人参加科举。

好吧,这,其实也属于地方上所谓的殷实人家,每年至少还有结余。

而现在,各家供养数个孩童启蒙,可后面的读书,可就不是他们能承担的了。

“过去县试,对于报名学子没多要求,只要有人作保,交了报名费,就可以参加考试。

我能理解,他们想要家族子弟鱼跃龙门的想法。

你我当初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可惜,科举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殷实家底,根本支撑不到乡试。”

大明只有在院试、乡试才是真正开始淘汰的阶段,县试、府试虽也有名额限制,但毕竟属于选拔考试。

学子其实很难体会到科举的不易之处。

许多穷苦人家孩子,很能读书,大多也只能考到院试,侥幸中了秀才,往往就再难继续科举。

聪明的人,往往这时候就以秀才身份开私塾赚钱,用这笔钱继续供自己乡试所需。

读书读傻的,才会一门心思继续冲击乡试,希望能够成为举人,然后是贡士、进士,当官。

魏广德在内阁巴拉巴拉说了一通,礼部和都察院倒是勉强算接受了,吏部王国光等人则是至始至终都没说话。

这件事儿,王国光早年听张居正说过,这事儿是魏广德折腾出来的,因为地方上收换帖银,担心下面的人打这笔钱的主意,所以给这笔银子找了个出处。

让更多百姓识字读书明事理,这自然是好的。

只是没想到,今年各地县试报名学子猛增,应该就是前两年启蒙读书的一批人,自认为学了几个字儿,就想要下场试试。

殊不知,完全就是给人送钱的。

“其实啊,这也不是坏事儿,等上两年,大家也就明白了,自然就不会再有今年发生的事儿。”

魏广德说道。

“那时候,怕是大部分孩童在启蒙后,都会离开公学谋生了。”

许国开口道。

“对,这才是当初我们推行公学的本意。

要的就是他们能看懂朝廷邸报和告示,这样朝廷下达的命令,百姓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才不会被地方上官吏蒙蔽。

朝廷三年才选二三百个进士,要那么多人读书干嘛?”

魏广德笑道。

徐学谟这时候又开口说道:“魏阁老,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今年闹出这事儿.....”

“无妨。”

魏广德一摆手,他知道徐学谟的意思,无非就是今年各地县试、府试的幺蛾子,会影响到院试,进而影响到今年的乡试。

这种情况,不利于朝廷开科取士。

“行文后,七月开始,各地受影响的府县马上开始县试,八月底府试,院试推迟到九月底。

至于乡试,十一月吧。

至于今科的举人,怕路途遥远赶不及上京备考,会试也推迟就是了。”

虽然这次地方上因为科举闹出大事儿,影响其实很恶劣,但朝廷只要补救得法,也能控制影响。

“至于具体时间,我有个想法,那就是各地府县把参加会试的学子集中,走车马驿,由兵部派员护送,准备车船,算好时间送到京城。”

其实,各地对于参加会试的学子,官府都会补贴一笔银子。

比如魏广德当初从九江出发进京赶考,是可以从九江府领到二十两银子和一辆马车,马车到京后归还驿站即可。

不过魏家自己准备马车,并没有用官府的车马,所以实际到手三十两银子。

当然,这笔银子其实是不够上京花费的,但确实有这个出处。

而魏广德这次显然是打算让兵部规划各地学子进京赶考的路线,由他们统一接送。

“因为运河上冻,南方学子走陆路,怕是许多人会受不了。

给他们两条路选择,一是陆路,二是海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大汉芳华
大汉芳华
变身卫太子?!卫青已逝,武帝垂幕,前途缥缈!既赐我重生,便许我逆势翻盘!手掌日月,脚踏乾坤,北驱匈奴,南平夷匪,西通大漠,东踏倭岛,抚万民,立新政,封禅天下!秦皇已去,汉武难兴,唯我刘据,重塑盛世中华!“江山代有人才出,武帝老爹,您该退休了!……你保我一世平安,我还你大汉芳华!(郑重声明:本书是娱乐产品,不是正史,想考古的朋友请飞过!)
玉面仙狐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