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商队不是军队,他们携带的粮草和水,是不足以支撑他们长途跋涉数千里之遥的。”
“即便是我们不知道的商路,也可以在城中集市设立税监钞关,即可收税了。”
官府做生意为什么被读书人骂与民争利呢。
因为官府隶属的官商是不用交税的,自然民间的商人无法和官营的商户竞争。
朝臣、商贾怒斥朝廷与民牟利,但是李隆基自己带头把税赋给交了,而且商户虽然隶属朝堂,但官府只监管账目,不参与经营,就彻底稳定了下来。
开元二年,李隆基经中书省下旨,市关和海关、边关的税监商税一起复设。
李隆基笑着说道:“有山有水,把有水的地方占了,把路修通,商队只需要缴税,就可以走大道,不用担心山匪、马匪、突厥人直接抢了他们的货,他们自然就肯缴税了。”
“穷山恶水,他不好走啊,商队是要赚钱的,一旦被抢了,颗粒无收,人货两丢。”
诸多朝臣止不住的点头。
李隆基笑着说道:“那么我们盐铁会议正式开始,占领河套,恢复太宗、高宗年间的十八府。”
“第一要务,是建立水马驿,朝廷的政令无法达到,那就不是大唐的领土。”
驿站是大唐皇权的延伸,驿站都不到,那不是大唐的领土,修驿路,乃是第一要务。
李隆基让高力士拿出了一副堪舆图说道:“这是信安王李祎,考察了集宁地图的地形,画出的官道驿路图一览。”
“集宁城设集宁府和复设饶乐督都府,东受降城改为云中城,设云中府,朔州都督府迁到此处。”
“中受降城改为信安府,西受降城改为丰州府,信安府设安北都护府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
“在瀚海都护领瀚海、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萼、贺兰等八州。”
“大致说来,大碛以北隶瀚海都护府,以南隶单于都护府。”
“集宁城至云中城亦有驿路,是所谓四通八达。”
李济深吸了口气笑着说道:“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八月,唐太宗命李靖等出定襄道,李勣出通漠道,凡六总管,分兵全面出击,至贞观四年三月,颉利为唐军所俘,被送至长安,东突厥亡,唐王朝来自北面的威胁得以解除。颉利至贞观八年死于长安。”
“册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帐于郁督军山北。”
“唐平东突厥,漠北皆为薛延陀所有,“东至室韦,西至金山,南至突厥,北临瀚海”,有胜兵二十万,成为漠北的强国。”
“原来东突厥败亡之后,将其降众多安置在河套之南,至贞观十三年(公元39年)发生了原突利可汗之弟结社率徒夜袭御营的反叛事件,因而朝臣以为东突厥余部留河南不便,建议徙到黄河之北。”
“太宗听从这一建议,以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令其率众渡河,还其旧地。”
“思摩惮恐薛延陀强大,不肯出塞,太宗于是命司农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告诫薛延陀:
“尔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各守疆土,镇抚部落,其喻分故相抄掠,我则发兵,各问其罪。”
薛延陀表面服从,但对突厥渡河还至漠南,极为不满。”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封禅泰山,行至洛阳,薛延陀可汗夷男乘此机会,命子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屯白道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进击思摩。唐命李勣、薛万彻引军抗击,大败薛延陀。
薛延陀因之上书谢罪,并于第二年献马请婚。
唐太宗许以新兴公主,让夷男备迎亲之礼,并准备在灵州与夷男相会。但因薛延陀国无府藏,征来羊马远涉万里,畜口耗死过半。
唐太宗于是下诏绝婚,并停幸灵州,双方又进入交战状态。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夷男死,嫡子肆叶护可汗拔灼杀庶兄突利失可汗曳莽自立,称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发兵寇掠夏州,为唐将执失思力击败,逃依阿史那时健,后为回纥所杀,尽屠其宗,其众五六万人奔逃西域。
后来,这些部众又推夷男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遣使奉表,请居郁督军山北,而铁勒诸部皆感危惧,唐亦恐为边患,命李勣攻灭其国。咄摩支请降于唐在回纥的使臣萧嗣业,入朝于京师,留在长安。
薛延陀亡后,契苾、回纥等部亦相继降唐。
唐因其地置十三个羁縻府州,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又置燕然都护府(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后旗西南)以统之。至武则天统治时期,由于突厥再次强大,在漠北的回纥、契苾、思结、浑等铁勒诸部徙于甘州、凉州一带。
突厥颉利败亡之后,唐曾命李思摩统领突厥余部从河套南渡河至漠南,建牙于定襄城,但思摩却“不能得其众,下多携背”。
他感到惭愧,因请至京师宿卫,后卒于京师。思摩既不能驭众,所以这些北渡黄河的突厥余部有些渡河而南,分处于夏、胜二州之间,漠南之地,遂为车鼻可汗所占有。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命右骁卫郎将高侃引回纥、仆骨等兵出击,其部下皆背车鼻来降。
至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车鼻为高侃所擒,送于长安,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州,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
一直至高宗调露元年(公元579年),单于都护府境内突厥首领阿史那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发动叛乱,立阿史那泥孰匐为可汗,一时单于都府统辖区内二十四州酋长皆起而响应。不久就为唐将裴行俭所破,斩泥孰匐,擒温傅、奉职以还。
温傅部又曾于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迎颉利族子伏念于夏州,将渡河立为可汗,亦为裴行俭所俘,斩于长安东市。
骨咄禄是颉利族人,亦姓阿史那氏,原为单于都护府下云中都督舍利元英属下的一个首领,世袭吐屯。
颉利族子伏念败亡之后,他收集残部,逐渐强大,并自立为可汗,以其弟默啜为杀、咄悉匐为叶护。
接着他就出兵寇掠单于都护府北部,并进攻并州,杀岚州(治宜芳县,今山西省岚县北)刺史王德茂,分掠定州(治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县),为霍王李元轨击退。
后又攻妫州(治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围单于都护府,杀都护府司马张行师;攻蔚州(治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杀刺史李思俭;围丰州(治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南黄河北岸),执刺史崔知弁。唐曾遣淳于处平、爨宝壁等将领引军出击,皆为所败。
长寿二年(公元93年)默啜攻灵州,杀掠人吏,武则天以白马寺僧薛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领十八将以讨之,未遇突厥而还。
接着,默啜请和,授为迁善可汗。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默啜上书,请还河西降户即代为讨伐契丹,武后许之。
默啜因得降户及讨契丹所掠家口,兵众更盛。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默啜一面请求和亲,一面又要求将安置于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的突厥降户还于突厥,又索单于都护府之地及农器、种子,武后不许。纳言姚璹、鸾台侍郎杨再思以契丹未平,请依默啜所求给之。
“乃悉驱六州降户数千帐以与默啜,并给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铁四万斤,并许其婚。”
继之,默啜进犯檀、幽、蔚等州,入定州杀刺史孙彦高,焚百姓庐舍,掠男女无少长皆杀之。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令其充河北道行军大元帅以讨默啜。军未发而默啜抄掠赵、定等州,掠男女八、九万而去。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掠陇右诸监马万匹。至中宗即位,默啜又寇灵州鸣沙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西南黄河东岸),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拒战败绩,死者六千余人。
默啜因而进寇原州、会州,再次掠去陇右牧马万匹。中宗因命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充朔方道大总管以御之。仁愿于是筑三受降城,绝其南寇之路。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遣子移涅可汗引同俄特勤等率精骑围逼北庭,唐都护郭虔瓘出击,斩同俄于城下。西突厥十姓部落左五咄陆、右五弩失毕及其子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等皆率众来降于唐,被安置于金山和河南,唐命薛讷为凉州镇军大总管,屯凉州,以郭虔瓘为朔州镇军大总管,屯并州,用以安抚新附,防止钞掠。
而且六胡州的突厥降户大多是中亚的昭武九姓胡。在河套南灵州、夏州之间设置了鲁、丽、含、塞、依、契六州,以唐人为刺史,将降户变成向唐纳贡服役的编户。
拟朔方大总管王晙为北庭都护府镇抚大将军,郭知运为陇右道大督都,薛讷回长安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