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那年1985》最新章节。
			     一边搞生产,一边搞建设,这就是春井坊酒业的现状。
 随着天气不断的转暖,建设速度上面,也是在不断的加快。
 就说水泥完全凝固的时间,就是缩短了。
 整个建设,还是更多的靠人工来进行,至于说机器设备,国内本来就缺乏。
 反正,农村不缺劳力,而且还是大量的空闲劳动力。
 让这些空闲劳动力来做工,能够拿到工钱补贴家用,也是极好的。
 接下来的时间,对于陈元庆来讲,倒是过得相当平静。
 他也没有折腾其他的事情。
 就是销售部那边,在蓉城和渝州建立起了销售渠道。
 通过一定的广告宣传,在当地市场稍稍的打响了一定名气。
 当然了,春井坊在蓉城和渝州市场上面,价格自然也要卖得贵上一些。
 白标春井坊卖2块一瓶,金标春井坊卖5块。
 敢是提价,和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有关,卖得太便宜人家反而觉得你的酒差。
 春井坊到了这价格,已经算是到达了极限。
 陈元庆这段时间,一直都是在思考,如何才是能够把春井坊的名气提升上去。
 国内现在的名酒,到底是谁认定的?
 市场么?
 市场认定更多靠广告。
 广告能够帮助企业在前期迅猛发展,但是最终想要在市场上面站稳脚跟还得要看质量和名气。
 陈元庆记得,国内的名酒认定是开的全国评酒会,在这个会上面,认定了国内的名酒。
 根据记忆以及现阶段陈元庆收集的一些资料,评酒会已经开了4次。
 第一届是1952年在京城举行,评出四大名酒。
 第二届是1963年同在京城举行,评出八大名酒。
 第三届是1979年在大连举行,评出新八大名酒。
 八大名酒和新八大名酒在名单上面是不同的,有新酒榜上有名,自然也有老酒除名。
 所以,名酒在一定程度上面来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变的原因,是人们的口味变了,还是酒厂的酒变了?
 第四届是1984年在太原举行的,评出了十三种名酒。
 评酒会不是年年召开的,要几年乃至十几年时间才是召开一次。
 陈元庆记得,是有开了第五届评酒会的。
 具体时间有着些忘记了。
 但是,估计就是这几年时间。
 第五届评酒会之后,就没有这类由中央部门组织的全国性评酒活动。
 之后倒是有食品工业协会白酒评委会每年进行白酒评定,并且会颁发类似于奖状的证书。
 可评定的结果,不准用于广告宣传,不被宣扬的结果,根本就无法形成任何的影响力。
 而这几届评酒会评定的名酒,即使到了后来,大家也都是认可其评定的权威性。
 比如说第四届评酒会评定的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
 全部是耳熟能详的白酒品牌。
 当然,评了名酒,也并不意味着就高枕无忧了。
 里面有三五个牌子的酒,后来发展得都不好,企业还在,但市面上却很少见。
 陈元庆在本子上面写下“评酒会”三个字。
 所以得要在下一次评酒会开之前,春井坊就业除了扩大市场和名气外,还得要搞出来一款不错的白酒。
 等到评酒会再开,新的名酒名单里面必须得要有春井坊酒。
 如此,春井坊酒业才算是成就金身。
 有了评酒会的背书,春井坊酒业只要不自己作死,那么在未来的白酒市场里面,很容易就能够占据上一席之地。
 “在想什么呢?”
 陈元庆:“酒厂未来发展的事情。妈呢?”
 陈元庆口中的妈,不是张桂兰,而是吴明凤。
 周楚欣瞅了眼陈元庆的本子,她有翻过陈元庆写的本子,上面写的都是一些日常以及感悟之类的。
 感悟这东西,每个人都有很多。
 但很多时候,感悟到了,转眼就忘记了。
 所以就出现,同样的事情,总是犯。
 陈元庆把感悟写在本子上,就像是在学习的时候,备了一个错题本或者说一个经典题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