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最新章节。
胡山长的话在他脑中回荡——“磨砺”、“考校”、“故人”?
不过,此事不由得他多想,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如胡山长所言,王明远瞬间变得忙碌起来,甚至可说是疲于应付。
不止是策论科,经义、诗赋、乃至算学的山长,仿佛约好了一般,总会寻各种由头,或是在讲堂上突然发问,或是将他唤去私下考校。
所出题目往往刁钻深刻,远超寻常学子所需应对的范畴。
起初,王明远倍感压力,每次考校都需绞尽脑汁,全力以赴。
直到那位总是笑眯眯的经义科山长,在一次考校后,捻着胡须点醒了他:
“明远啊,不必如此紧张。诸位山长对你频频考校,其一,自是因你才学出众,堪当磨砺。这于你,是加压,亦是淬炼。
其二嘛,于我嵩阳书院众多学子而言,观摩你与山长们问答交锋,亦是难得的学习机缘,可借此印证自身所学,看清差距,戒骄戒躁。”
老山长笑得像只狐狸,压低了声音:“再者,此举于你,还有一重更深的好处,你可曾想到?”
王明远心中一动,福至心灵,脱口而出:“山长之意是……‘养望’?”
“哈哈,孺子可教也!”经义山长抚掌轻笑。
“古往今来,欲金榜题名,尤其是角逐那鼎甲之位,仅凭考场那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需得有名声在外,需得有士林清誉,需让座师、朝中诸公提前知晓有你这么一号人物!
来日殿试进选,天子面前,才可对你多几分关注,此事于你日后仕途一道也大有裨益!
你这游学之路,固然是增广见闻、切磋学问,又何尝不是扬名立万、积累声望之路?
周老大人为你规划此途,用心何其深也!”
王明远顿时豁然开朗,心中所有疑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滚烫的暖流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原来恩师为他谋划至此!
这番良苦用心,他若不能有所成就,岂非辜负至极?
至此,他不再视考校为负担,而是将其视为难得的磨刀石与进阶之梯,每一次都全心投入,表现越发沉稳出众。
他在嵩阳书院的名声也越发响亮,从最初的“关系户”、“周老徒弟”,逐渐变成了真正令人敬佩的“秦陕解元”、“岳麓高才”。
就在他逐渐适应这种节奏,沉浸于学业与声望积累之时,这日他刚从藏书楼出来,准备回小院,但是却远远的望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似乎等了有一会儿,面上也带着些疲惫。
见到王明远回来,连忙上前两步,脸上堆起熟悉的客气笑容,此人正是当初为他办理入院手续的那位刘管事。
“王相公,您可算回来了,小的在此等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