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最新章节。
连续几个月的“龙焱”项目攻坚,让算法部的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尤其是李晶,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项目阶段性成功后,陈薇特意找林烨商量,觉得必须给这支立下汗马功劳的团队松松绑,强制他们进行团建,费用公司全包。
消息传到算法部,一群习惯了与代码和公式打交道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觑,对于“玩”这件事,反而有些无所适从。去唱歌?估计全是跑调轰炸。去聚餐?大概率变成技术讨论会。最后还是李晶拍板,提出了一个极具部门特色的方案——玩他们自己之前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一款内部AR解谜游戏《逻辑迷宫》。
这款游戏本来是用于测试新算法和交互逻辑的,场景复杂,谜题烧脑,融合了空间几何、密码学和一些神经网络的彩蛋,难度极高。用自己做的“刑具”来“折磨”自己,这很算法部。
团建日,地点就选在了公司宽敞的休闲活动区。零食饮料堆满了长桌,气氛轻松。算法部的工程师们脱下了平时的格子衫或T恤,换上了更随意的休闲装,但大部分人脸上还是带着那种特有的、沉浸在逻辑世界里的专注表情。
李晶作为部门老大,简单讲了两句:“今天规则就一条,忘记工作,尽情掉坑!看看咱们自己挖的坑,到底有多深!” 引来一阵会心的笑声。
游戏需要佩戴星火AR眼镜,四人一组合作解谜。当大家进入游戏构建的虚拟迷宫时,画风开始逐渐跑偏。
“等等!这个空间拓扑结构不对啊!我明明计算了欧拉示性数,这个通道不应该存在!”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工程师对着空气比划,试图用数学证明游戏场景出bug了。
“王工,别算了!那就是个视觉欺骗陷阱!你得用旁边那个反射镜调整光路!”同组的队友赶紧提醒。
“哎呀!这个密码肯定是SHA-256加密的,暴力破解得算到什么时候?”另一组有人哀嚎。
“你傻啊!看看墙上的壁画,那九头蛇的九个脑袋指向的数字,可能就是密钥提示!结合凯撒移位……”
“移位多少?你得考虑斐波那契数列还是素数序列?”
一群最擅长解决问题的脑袋,此刻却被自己设计出的、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的复杂谜题困得团团转。活动区内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讨论:
“我认为这个机关需要同时满足图灵完备性和香农熵的理论极限才能触发!” “不不不,你忽略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在这里的应用场景!” “你们别吵了!快看地上这个图案,像不像损失函数的梯度下降曲线?”
旁观的其他部门同事笑得前仰后合。市场部的林曼拿着手机一边录一边笑:“我的天,他们这是在团建还是在开学术研讨会?”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了活动区门口——技术总监周伟。他本来是下楼拿东西,被这边的热闹吸引了过来。
“周总!”李晶眼尖,立刻跑过去,一把拉住他,“来来来,您也来体验一下!给我们指导指导!”
周伟下意识就想拒绝,他手头还有一堆“玄武”下一代芯片的架构评审报告没看。但看着算法部这群年轻人(在他眼里)期待又带着点“不怀好意”的笑容,再看看那奇妙的AR迷宫场景,他心底那点被繁忙管理工作压抑已久的技术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
“行吧,我就看看。”周伟推了推眼镜,故作严肃,但还是接过了一副AR眼镜戴上。
这一戴,就再也没摘下来。
起初,他还保持着技术总监的架子,背着手,在各个小组后面踱步,偶尔指点一句:“这个节点的状态判断逻辑有问题,应该加个互斥锁。”或者,“你们组的通信协议开销太大了,效率低下。”
但很快,当一个小组卡在一个涉及三维空间非欧几何转换的终极难题前,抓耳挠腮不得其解时,周伟忍不住了。
“让开让开!”他挤到那个小组的虚拟操作台前,眼睛紧紧盯着空中复杂的几何光影模型,手指下意识地在空中虚点、划动,嘴里念念有词:“不对,你们的思路错了。这不是简单的黎曼流形问题,它嵌套了克莱因瓶的拓扑特性……看这里,这个奇点的处理方式,明显借鉴了霍奇理论对上同调类的简化……关键是要找到那个隐藏的、违反直觉的连通分支!”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像个发现了新玩具的孩子,又像个在战场上找到了关键突破口的将军。他直接夺过了小组的虚拟控制权,开始飞快地操作、演算、推理。
算法部的工程师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平日里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技术总监,此刻像换了个人似的,眼神发光,动作迅捷,嘴里蹦出的全是他们听得懂但组合起来就无比艰深的术语。那种纯粹的技术狂热和解决问题的执着,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攻克一个个技术堡垒的周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周总……玩起来这么猛啊?”一个工程师小声嘀咕。
“废话,你也不看看当年‘神经输入法’的核心算法是谁带队攻克的……”另一个资深一点的工程师低声回应,语气带着崇拜。
在李晶和其他几个高手的辅助下,周伟带领这个小组,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找到了那个隐藏的、违背常规空间直觉的“钥匙”,成功打开了最后的谜题大门!
当象征着通关的绚丽光影在AR视野中炸开时,整个活动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不仅仅是为了通关,更是为了周伟这惊艳的表现。
周伟这才如梦初醒,摘下AR眼镜,看着周围兴奋的同事和下属,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脸上难得地泛起一丝红晕,但嘴角那抑制不住的笑容,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畅快。
“咳……这个游戏……设计得还有点意思。”他试图恢复平日的严肃,但眼里的光藏不住。
李晶笑着递给他一瓶水:“周总,您这水平,以后我们测试游戏难度,得找您当终极考官了!”
周伟接过水,喝了一口,看着这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感慨道:“很久没这么……纯粹地思考一个技术问题了。感觉脑子里的锈都被磨掉了一些。”
这次团建,效果出奇的好。不仅让算法部的精英们彻底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在笑料百出中增进了感情,更意外地让他们看到了技术领袖周伟的另一面——一个依旧保持着对技术最原始热爱和极客精神的“大孩子”。
而周伟自己也发现,偶尔从繁忙的管理和评审中抽离出来,回归到这种纯粹的、充满挑战性的技术玩乐中,仿佛能重新点燃内心的火焰,获得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