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吴中四姓!"
听到这个词,孙坚父子皆是一愣。
孙策因在庐江居住多年,尚能理解。而漂泊在外十余载的孙坚则面露困惑:
"公瑾,何为吴中四姓?"
周瑜见状解释道:
"伯父久离江东,对此或有不熟。这吴中四姓,乃指顾、陆、朱、张四大家族。"
"其中陆家最为显赫,子弟数百,奴仆上千。因陆康任庐江太守多年,在吴郡已成首屈一指的豪门。"
"顾家次之,其家主顾雍乃蔡中郎高徒,弱冠之年便执掌家族,历任要职,治绩斐然。"
"朱、张两家虽不及前两家,但自黄巾之乱后,也通过子弟入仕而日渐壮大。今日迎接伯父的张疑,便是现任张家家主。"
周瑜继续道:
"这些年来,四家通过联姻结盟,早已盘根错节,荣损与共。因此在江东才有'吴中四姓'之称。"
"原来如此。"
听完解释,孙坚的眉头已然紧锁。
"没想到离家这些年,吴中竟已大变样!"
他转头询问秦鸣:
"军师所指的世家之患,可是吴中四姓之患?"
"是,亦非是。"
秦鸣轻摇羽扇,含笑答道:
"四姓虽势大,眼下却难成气候。"
"四姓之患还未显现?"周瑜若有所思。
秦鸣心知,这些世家真正的崛起,还要等到孙权重用之后。待到东吴末年,更是势不可挡,直至唐宋才渐衰微。
"主公,微臣所虑不在四姓,而在那些盘踞边陲的豪族!"他郑重道,"这些根深蒂固的大族,才是心腹之患。"
"边陲豪族?"孙坚父子与周瑜齐声诧异。
"诸位请看——"秦鸣展开竹简,"边陲之地,不是穷山恶水,就是贼寇横行。朝廷为防官员坐大频繁调任,反倒让百姓只认世家,不识官府。"
"久而久之,百姓眼中世家威望远超朝廷。一旦这些豪族起事,岂不是应者云集?昔日郑宝、严白虎,哪个不是豪族出身?"
他指向地图:"我军虽得江东,若不早作谋划,日后必受这些世家掣肘!"
说到此处,他仍有未尽之言。
在他看来,汉末所有的世家大族皆是祸根。
纵观历代王朝,国家多因衰微而亡,唯独汉朝却在强盛时覆灭,为何?
全因这些世家豪强!
可以说,汉朝覆灭的根源,乃至黄巾之乱的源头,皆因世家疯狂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更可悲的是,这造就了无尽的恶性循环。
若不解决世家之患,即便他助孙坚夺取天下,最终也会如晋朝一般,被世家拖入深渊!
某种意义上,晋朝虽统一天下,却只是汉朝的延续。
若制度不改,世家不治,所建的王朝不过是另一个晋朝。
五胡乱华的惨剧,仍可能重演。
但这话,他不能说。
至少现在不行!
时机未到,条件亦不成熟。
要治世家,唯有先治麾下。若贸然对天下世家宣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中原世家虽需整治,但眼下矛盾尚未激化。
而边陲世家,才是当下亟需解决的目标。
唯有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才能彻底革新。
秦鸣此番话毕,孙坚、孙策、周瑜皆陷入沉默。
此刻他们才明白,为何秦鸣选择私下密谈,如此郑重。
因他们此战的对手,远非一郡之守,而是会稽、豫章、吴郡三大郡所有世家!
毫不夸张,若这番话公之于众,秦鸣必将遭万人唾骂,甚至招致无穷刺杀!
孙坚隐隐预感,接下来秦鸣要说的必是治国革弊之策。
他当即起身,郑重一礼:
“请先生示下,该如何破局?”
孙策与周瑜亦肃然望来。
若说此前秦鸣展现的仅是军事韬略,此刻这番话则彰显其超凡的远见卓识!
这位先生对治国安邦之道,竟也如此洞若观火!
众人对秦鸣的策略充满期待!
见孙坚郑重行礼,秦鸣连忙上前搀扶:"主上不必如此!"
他含笑提醒:"主上可还记得?"
"在下不单是军师,更是扬州别驾。"
"如今大势已定,王朗、华歆之流不过冢中枯骨,不足为虑。"
"待我军平定扬州,治理之策自然要早作筹谋。"
孙坚闻言失笑:"子若子若,真叫我不知该如何夸你!"
"你简直是上天赐予我的王佐之才!"
"既然你执意推辞,不妨先说说应对之策。"
"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这些世家大族?"
秦鸣负手踱步,缓缓道来:"欲治世家,须先明其害。"
"逐一剖析其弊,方能对症施治。"
"依在下看来,世家首恶在于其私心作祟。"
"孔子曾言: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
"如今朝廷独尊儒术,世家便以此为护身符。凡出仕者若不谋私利,反被族中视为罪人。"
"长此以往,世家子弟为官必徇私枉法。"
"我军正值用人之际,难免要起用士人,这便给了世家可乘之机。"
"但若完全不用世家子弟,一则损害我军声望,二则人才匮乏难以为继。"
"此乃世家一大患!"
孙坚神色凝重:"确实如此!"
"观吴中四姓便知,不过十数年为官,竟能坐大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