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董卓思及此,拊掌赞道:"文忧此策甚妙!孤当即上表,封孙坚为征南将军!"
李儒闻言轻笑,从袖中抽出一卷帛书:"岳父不必费心,小婿已拟好诏书,仅需加盖印玺。"
"善!"董卓抚须大笑,"知我者文忧也!速取印玺来!"
侍从依言取来印玺。李儒熟练地从董卓枕下摸出玉玺,盖印后躬身道:"小婿告退。"
"且慢!"董卓忽唤住他,温言道:"近 ** 我生疏了。往后要事可直接入内,通报一声即可。"
李儒闻言暗喜——岳父的信任终是回来了!只要如洛阳时般用心,必能重获重用。
他步履轻快地退出,忽闻董越谄声道:"郎中令慢走。"
"放肆!"李儒冷眼睨视,"若非念你忠心,今日定要治你不敬之罪!"
董越赔笑告罪,又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听闻吕布私通太师妾室,已被驱逐。如今去向,末将确实不知。"
"竟有此事?!"李儒瞳孔骤缩,"此言属实?"
(“此事属实!”
董越神色凝重:
“若非如此,此地守卫之责也轮不到我肩负。”
李儒见其言辞恳切,不似作伪,不禁再次蹙眉,这绝非吉兆!
然此刻他正为孙坚攻占淮南一事忧心,即便知晓此事,亦分身乏术。
“罢了,我已知晓。”
他微微颔首,又叮嘱董越几句,便匆匆离府而去。
......
正当李儒为孙坚占据淮南焦灼之际,此消息亦相继传入各路诸侯耳中。
众人反应各异:或嗟叹,或嫉恨,或惶然,不一而足。
然毋庸置疑,此讯如同烈火烹油,令诸侯扩张之势愈演愈烈。
北方公孙瓒因袁绍诈取冀州之仇,悍然兴兵,与袁绍会战于磐河,终致惨败。
袁绍得胜后未予追击,转而全力消化冀州疆土,扩充实力。
兖州曹操据守东郡后,得谋士程昱、国士荀彧等投效,随即挥师中原,征战四方。
南阳袁术发兵十万东进豫州,与陈王刘宠对峙于陈国边境。
其余如荆州刘表、徐州陶谦、平原刘备、西凉马腾韩遂等,或蛰伏观望,或暗中蓄力,天下诸侯闻风而动,时局骤变。
然当此动荡之际,驻守庐江郡的孙坚军中,却迎来一行不速之客。
072章 擢升扬州别驾,蔡昭姬之父
“黄天在上,后土为证,天命所归,福泽黎民。朕初临朝政,闻天下贼寇纷起,幸有破虏将军孙坚,南剿群盗,北平羌乱......”
庐江郡守府外,孙坚率众躬身聆听诏谕。
宣读圣旨的老宦嗓音沙哑,如粗砂磨耳,令众人倍感煎熬。
冗长宣诏终至尾声:
“特擢孙破虏为扬州刺史,兼领奋武将军,加封关内侯。望卿尽职尽忠,不负朕望,钦此!”
“初平二年四月诏。”
老宦展露笑容:“诏谕已毕,请孙使君接旨。”
孙坚肃然起身接过诏书,随即喝道:“来人!引天使暂歇!”
“诺!”小吏趋前恭请:“公公请随我来。”
“有劳了。”老宦拱手致意,随小吏退出府门。
待宦者离去,众人纷纷向孙坚道贺。
「恭贺主公开府扬州,荣膺刺史之职!」
虽是二回庆贺,此番众人的恭维却比先前更显隆重。这不仅因朝廷诏令已至,更因孙坚麾下新添了许多陌生面孔——自其全据庐江后,孙氏亲族陆续来投。
首推吴景与孙静,前者乃孙坚妻兄,后者是其胞弟。另有孙香、孙贲、孙河等孙氏子弟接踵而至,令孙氏幕府人才济济。此刻听闻孙坚正式受任扬州刺史,众人自是喜不自胜。
孙坚含笑拱手:「同喜!先前无诏书在身,委屈诸位了。今夜吾将拟定官职,明日宣告任命,还望诸位继续与吾同心戮力,共襄王事!」
此言一出,满堂欢腾。待孙坚再三劝勉,众人方欲散去,却听他忽然道:「子若留下议事。」话音未落,堂中众人面面相觑——哪见秦鸣身影?
王粲见状急忙附耳低语:「主公,军师昨日告假休沐,您亲准的。」孙坚恍然拍额:「倒忘了这茬!」原是秦鸣连月劳顿,昨日特请休沐携家眷出游。适才因接诏欣喜,竟忘了此事。
「罢了,且让子若好生歇息。」孙坚摇头轻笑,「仲宣随我来。」王粲当即应诺,随其转入议事厅。莫看淮南仅辖两郡,单是孙坚幕府属官便有百余职缺待定,此刻灯下铺开展齿格,朱笔悬而未落。
孙坚凝视着冗长的官职名册,停顿片刻后沉声道:
"仲宣,首项任命:秦鸣为扬州别驾,兼军师祭酒。"
"遵命。"
王粲对这个决定似乎早有预料,提笔便记录在案。
与此同时,舒县闹市。
秦鸣侧身对尾随的孙策皱眉道:
"伯符,保持距离行吗?"
"我需要个人空间。"
身后两米外的孙策无奈应答:
"先生,末将身为护卫统领,理应贴身守护。"
"所谓贴身也不必这般接近吧?"
秦鸣指向孙策身后浩荡的卫队,数十名亲兵将街巷堵得水泄不通,更有先锋小队在前清道。
这般阵仗令市井百姓纷纷避让,彻底破坏了他想体验寻常百姓生活的兴致。此刻他只感到无比烦躁。
孙策面露难色。孙坚严令必须确保秦鸣安全,尤其在鱼龙混杂的街市更不敢懈怠。但见对方态度坚决,只得妥协:
"依先生之意,但请允许末将随行左右。"
"这还差不多。"
秦鸣刚转身,便听见身旁传来貂蝉清越的嗓音:
"公子何必为难策将军?"
"将军也是恪尽职守。"
薄纱掩面的貂蝉眼波流转,虽遮去半面容颜,却更添神秘风韵,引得路人频频回首。这番话让正在遣散卫队的孙策几乎热泪盈眶,心中暗赞师娘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