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南坊三大书肆门前搭起了木棚,挂着“新政问答亭”五字布幡。李瑶派去的学者轮值坐镇,身旁摆着油印的《民约白话解》。
一名铁匠蹲在摊前翻看小册子,指着一条念道:“‘技艺不限性别,算术人人可学’?俺闺女也能学账房?”
“不仅能学,”值守的幕僚笑道,“将来还能考工部匠籍,领俸禄。”
旁边卖菜妇人插话:“那我儿子读了书,以后不怕里正乱划田亩了?”
“正是。”那人递过一本,“您看这第三条——‘农子习律,可自陈田契’。只要识字明理,谁也不能强夺你的地。”
消息传开,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支持,也有人不满。
三日后,南坊多处张贴的《民约十六条》草案被人撕毁,墙角还留下墨迹未干的斥责:“李氏篡礼,行夷狄之俗!”
李瑶接到回报,并未动怒,只命情报网追查笔迹与墨料来源。不到一日,查明系几名被革职的前吏胥暗中煽动,已在城外客栈被捕。
她亲自调阅供词,又让人将《白话解》加印五千册,配以插图故事:铁匠之女学会算账,帮父核清账目;农夫之子读律护田,驳回豪强侵占。每册末尾附一行小字:“新政不夺你所守,只为给你所缺。”
市井间渐渐风转。
这日傍晚,李震正在政事堂批阅各地回文。一份来自河东的快报写道:某乡塾新增女子班,十二名女孩入学,塾师称“读书声比往日更亮”。另一份来自江南,说有商户之女参加算学科考初试,成绩居前三。
赵德走进来,放下最后一卷《新风论》修订稿。“太学那边已安排妥当,明日便可开讲。”
李震翻完手中文书,缓缓起身,走向窗边。
天光将尽,宫外街市灯火渐起。远处传来孩童背书的声音,断断续续,却是齐整:“……男女皆应识字,商工亦可言志……”
他静静听着,许久未动。
苏婉送来一份新编教材样稿,是女医学堂用的《基础诊疗入门》,里面配有大量手绘图示,语言通俗。“第一批学生下月就能开课。”
李瑶也到了,带来最新舆情汇总:七州之中,支持新政的民间声量已达六成以上,尤以中小城镇为盛。“很多人开始相信,改变不会吃掉他们的日子,反而能让日子过得更好。”
赵德站在一旁,低声道:“仍有反对之声,但多是失势旧吏,民间应和者寥寥。”
李震点头,转身踱至沙盘前。他的手指沿着北境防线缓缓划过,最终停在一处关隘。
这时,门外侍卫快步进来,呈上一封急报。
他拆开看了一眼,眉头微动,却没有展开细说,只是将信纸折好,放入袖中。
屋内众人察觉异样,目光齐聚。
“北边有动静了。”他说了一句,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落入静水。
他的手仍按在沙盘边缘,指尖压着那座关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