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老李,你想屁吃了!》最新章节。
历经数月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的艰辛旅程,西征大军那饱经风霜的旌旗,终于再次映入了长安城巍峨雄壮的轮廓。
初夏的阳光慷慨地洒落在青灰色的巨大城砖上,反射出令人心安的、属于家的光芒。
熟悉的关中平原那湿润温润的空气,夹杂着泥土与禾稼的芬芳扑面而来,让无数离家已久、在塞外饮风咽沙的将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难以自持。
盛大的凯旋仪式早已筹备多时。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衮冕,率领文武百官,亲临长安城外十里处的灞桥长亭迎接。
但见旌旗蔽日,仪仗如林,黄罗伞盖之下,帝王威仪赫赫。鼓乐班子奏响雄浑的《秦王破阵乐》,声震四野。
道路两旁,自发聚集的长安百姓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翘首以盼,争相一睹王师凯旋的盛况,尤其是要亲眼见识那位传说中能“引动天雷破坚城”、“万军之中生擒敌酋”的传奇人物——金谷县公杜远。
行军大总管、潞国公侯君集作为全军统帅,一马当先,行至御前,滚鞍下马,以大礼参拜,接受着帝王的亲口嘉勉和万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他脸上带着符合身份的、矜持而又不失威严的笑容,口中谦逊,仿佛高昌大捷的全功,皆在于他这位主帅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然而,当他那看似随意的目光扫过身后不远处,那个骑着通体雪白神骏、身姿挺拔如松、在喧嚣人群中依然显得卓尔不群的杜远时,眼底深处那抹如同毒蛇般阴冷鸷厉的寒光,便难以抑制地一闪而过。
紧随在侯君集之后接受检阅的,便是杜远以及程处默、尉迟宝琪等一批在此次西征中脱颖而出、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将领。
当杜远那年轻、俊朗而又带着几分塞外风霜之色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道路两旁万千民众的视野中时,现场的欢呼与议论声瞬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快看!那位白袍银甲的小将军,就是金谷县公杜远!”
“天爷!竟如此年轻俊俏!真乃人中龙凤!”
“就是他!就是他用了仙家法术,轰隆一声,就把高昌那三丈厚的城墙给炸开了个大口子!”
“何止啊!听说他亲自带着人杀进王宫,像提小鸡似的把高昌王给活捉了!”
“了不得!真是英雄出少年,国之栋梁啊!”
无数的赞誉、惊叹与好奇、探究的目光,如同聚光灯般,牢牢聚焦在杜远身上。
他从容不迫地端坐于白马之上,面容沉静,嘴角含着一丝温和而又不失风骨的微笑,不时向道路两旁热情似火的百姓拱手致意。
那份在万千荣耀加身时的淡定从容,既不过分张扬惹人嫉恨,也不显局促小家子气,其风华气度,引得无数围观人群中待字闺中的少女们芳心暗许,脸颊飞红。
在道路前方那庄严的百官迎接队伍中,杜远锐利的目光也迅速捕捉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御驾之下的李世民,投来的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欣慰目光;位列文官之首的长孙无忌,神色略显复杂,但依旧微微颔首示意;
程咬金、秦琼等一干与他交好的军方老将,则更是毫不避讳地咧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甚至不顾朝仪,远远地就朝他竖着大拇指;房玄龄、杜如晦等宰辅重臣,也皆面带嘉许的微笑。
他甚至注意到了站在文官班列稍后方位,依旧是一身朴素官袍、面容古板严肃的魏征,此刻,这位以诤谏闻名的老臣,眼神中似乎也少了几分往日那种近乎苛刻的审视,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对于实干之功的认可。
然而,在这片看似和谐的迎接氛围中,杜远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也清晰地捕捉到了几道混杂在人群中的、冰冷刺骨且充满毫不掩饰敌意的视线——它们主要来自于以崔氏、王氏为首的那几位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所在区域。
隆重的凯旋献俘仪式结束后,李世民在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太极殿,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朝会,正式封赏西征有功将士。
侯君集作为大军主帅,居功至伟,加授光禄大夫,增食邑一千户,赏赐金银绢帛、珍宝古玩无数,一时间风头无两,荣宠至极。
程处默、尉迟宝琪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皆晋升为从四品上的忠武将军、宣威将军,正式踏入高级将领行列。
秦怀道护卫、渗透之功卓着,授游骑将军,赐勋爵。
刘黑闼等原跳荡营的一批有功将士,也按照杜远提前反复核实、拟定的名单,得到了应有的官职升迁、勋爵赏赐和财物奖励,彻底洗刷了“炮灰”的耻辱,命运为之改写。
当内侍高声唱出杜远的名字时,整个太极殿的目光再次聚焦。李世民看着阶下这位一次次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年轻臣子,眼中满是激赏,朗声宣诏:
“金谷县公,驸马都尉杜远,智深勇沉,临机善断,以奇策妙技破高昌坚城,亲冒矢石生擒敌酋麹文泰,扬我大唐国威于域外,功勋卓着,罕有其匹!
擢升为正三品冠军大将军,实封食邑增至一千五百户!另赐宫中珍藏绢帛五千匹,赤金千两!其麾下跳荡营将士,浴血奋战,忠勇可嘉,特赐营号‘破阵’,全军编入北衙禁军序列,以示荣宠!”
这份封赏,可谓厚重至极!冠军大将军已是名副其实的高级武职,地位尊崇;实封食邑一千五百户,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与稳固的贵族根基;
而将跳荡营整体编入负责宿卫宫禁、最为皇帝信赖的北衙禁军,更是莫大的信任与殊荣,标志着这支队伍完成了从边军“炮灰”到天子亲军的华丽蜕变!
“臣,杜远,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杜远稳步出列,撩袍端带,以大礼参拜,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就在众臣以为此次大封赏即将圆满落幕,杜远自此步入朝堂高层,前程似锦之际,一个极其尖锐、不合时宜的声音,如同夜枭嘶鸣,骤然打破了这表面上的和谐!
“陛下!臣有本奏!”只见御史台行列中,一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官员,手持玉笏,昂首挺胸,大步出列,正是出身于太原王氏、素以言辞刻薄闻名的王御史。
李世民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沉声道:“王爱卿,今日乃封赏大典,有何事不可容后再奏?”
王御史却毫无退意,目光如两把淬毒的匕首,直刺殿中尚未完全退下的杜远,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悲愤与凛然:“陛下!封赏功臣,固然是明君所为!
然,金谷县公杜远,虽立战功,然其破城之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似妖非人,诡异绝伦!军中上下皆传言纷纷,乃其引动天雷、驱使鬼神之术!陛下!
此等妖异手段,绝非堂堂正道!恐非国家之福,社稷之祥!臣身为御史,纠劾不法,匡正朝纲,职责所在,不敢不言!恳请陛下,暂缓封赏,明察此事,以防妖人乱国,祸患萧墙!”
这顶“妖人乱国”的帽子,其心可诛,恶毒至极!它不仅意图全盘否定杜远凭借血战换来的功劳,更是要将他直接打为邪祟异端,置于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死地!
“放你娘的狗臭屁!”程咬金闻言,如同被点燃的爆竹,瞬间暴怒,须发皆张地跳出武将班列,指着王御史的鼻子破口大骂。
“王老匹夫!你他娘的再敢满嘴喷粪,污蔑功臣,信不信老子现在就撕了你的嘴!杜小子那是真本事!是巧计!什么狗屁妖术?你他娘的见过能指哪儿打哪儿、说放就放的天雷吗?!再敢胡吣,老子替你祖宗教训你!”
那王御史被程咬金当殿辱骂,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硬是梗着脖子,毫不退让,反而提高了音量,试图以“大义”压人:“卢国公!此乃庄严太极殿,陛下御前!请注意你的朝廷体统!咆哮朝堂,成何体统!
若非妖术,何以解释高昌城下那一声巨响,地动山摇,砖石粉碎,宛若天崩地裂?此等毁天灭地之威,岂是区区人力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