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第119章 宗教融合:儒释道在五代的发展(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秋,洛阳白马寺的银杏树下,落叶铺成金色的地毯。寺内正在举行“三教祈福法会”,香烟缭绕中,佛教的梵音、道教的咒诀与儒家的诵书声交织在一起,数百名百姓围坐在庭院里,或合十跪拜,或屏息聆听——这幅三教共融的景象,让年过八旬的赵烈拄着拐杖驻足良久,手里的《五代宗教记》手稿,笔尖在“乱世宗教”四字上反复摩挲,思绪飘回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岁月。

“赵公,您可是来晚了!”白马寺方丈智圆法师快步走来,袈裟上沾着银杏叶。他是后周显德年间剃度的僧人,亲历过柴荣“灭佛”事件,如今已是洛阳佛教界的领袖,因敬重赵烈见证五代变迁,特意邀他来参加法会。“今日不仅有佛门弟子,还有楼观台的王道长、国子监的周老儒,正好与您聊聊五代的三教往事。”

赵烈笑着点头,随智圆走进大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却挂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匾额与道教“道法自然”的条幅,这种布置在五代初年是绝无仅有的。“这般陈设,在柴荣陛下灭佛时,怕是想都不敢想。”赵烈感叹道。

智圆法师叹了口气,指着佛像底座:“这佛像的莲花座,是用当年被熔铸的佛像残片拼的。显德二年(955年),世宗陛下下令灭佛,全国三万多座寺庙只留两千座,俺们白马寺也被拆了一半,佛像熔了铸钱。那时俺还是小沙弥,躲在柴房里,看着师兄们把佛经藏在墙缝里,才保住这些典籍。”

赵烈想起当年的场景——他奉柴荣之命,协助整顿佛教,曾特意嘱咐士兵“只拆无僧无经的废寺,有技艺的僧人要留下”。那时白马寺有个叫慧能的僧人,擅长医术,曾用草药治好过不少士兵,赵烈便以“随军医僧”为由,保下了他。“慧能大师如今可好?”

“前年圆寂了。”智圆法师语气带着怀念,“他临终前还说,多亏赵公当年相护,才能用医术救更多人。也正是从那时起,俺们佛门才明白,乱世里光靠念经不行,得有真本事,能帮百姓解决疾苦,才能留住香火。”

正说着,一个穿着青色道袍的老者走来,手里握着一把拂尘——正是楼观台的王道长。他与智圆法师是旧识,两人常一起为百姓祈福。“赵公还记得后唐天成年间,在晋阳见过的‘三教共祭’吗?”王道长笑着问道,“那时李嗣源陛下求雨,让儒士读《礼记》,僧人念《祈雨经》,道士做法事,最后还真下了雨,百姓都说‘三教齐心,天必佑之’。”

赵烈当然记得——那是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晋阳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李嗣源采纳赵烈的建议,让三教人士共同祈雨,没想到真的缓解了旱情。“那是我第一次见三教真正合作。”赵烈回忆道,“之前后梁时,朱温崇佛抑道,后唐李存勖又宠信道士,三教总互相排挤,直到明宗陛下(李嗣源)时,才慢慢放下成见。”

王道长接过话头,说起道教在五代的变迁:“后唐时,明宗陛下在楼观台修了‘三清殿’,让道士讲《道德经》;后晋石敬瑭虽依附契丹,却也没打压道教,还让道士为百姓治病。最难得的是后周,世宗陛下虽灭佛,却对道教网开一面,因为道士能炼丹、懂历法,能帮朝廷做事。”他指着殿外的“观星台”,“那就是显德年间修的,道士们用它观测天象,制定农时,帮百姓种庄稼,这才保住了道教的香火。”

三人走到庭院,正遇上国子监的周老儒。他手里捧着一卷《论语》,正给百姓讲解“仁者爱人”。周老儒是后汉乾佑年间的进士,曾在战乱中带着经书逃亡,如今在洛阳开馆授徒,主张“三教互补”。“赵公来得正好!”周老儒放下经书,“方才还在跟百姓说,五代时若不是三教互相帮衬,百姓早活不下去了。后汉乾佑二年(949年)晋阳瘟疫,儒士施粥,僧人念经驱疫,道士熬药,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赵烈想起那段往事——他当时任后汉镇国将军,亲眼见周老儒带着弟子在街头施粥,智圆法师的师父慧能大师熬制“防疫汤”,王道长的师兄则用艾草熏屋,三者配合,才控制住瘟疫。“是啊,乱世里,三教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了。”赵烈指着一个正在跪拜的老妇,“她既拜佛祖,又拜老君,还念着‘孔圣人保佑’,在百姓心里,能救他们的,就是好教。”

法会开始后,智圆法师先念诵《金刚经》,祈求天下太平;王道长接着做法事,用桃木剑“驱邪”,实则是为百姓跳驱病的舞蹈;最后周老儒诵读《论语》中的“为政以德”,劝诫百姓向善。百姓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跟着念诵,有的磕头祈福,没有丝毫违和感。

赵烈注意到,人群中有个年轻书生,手里捧着《花间集》,却也跟着僧人念诵佛经。“你既爱诗词,为何还信佛?”赵烈问道。

书生愣了一下,笑着答道:“我祖父是南唐的文人,宋灭南唐后,他带着我逃到洛阳,常说‘词能抒情,佛能安心’。乱世里,心里不安,读再多诗词也没用,得靠佛法稳住心神,才能好好读书。”

赵烈点点头——这正是五代三教融合的关键:儒家给人伦理,道教给人慰藉,佛教给人安心,三者互补,才能让百姓在乱世中活下去。他在手稿上写下:“五代三教,非互斥而互融。儒讲忠孝,立人伦之基;道讲自然,解身心之苦;佛讲慈悲,安乱世之心。百姓不分教派,唯求救苦;士人不拘门户,唯求心安。此乃乱世宗教之特色,亦为中华文化之韧性。”

法会结束后,智圆法师、王道长与周老儒邀赵烈到禅房小坐。桌上摆着素食与清茶,三人谈起五代三教的未来。“如今大宋一统,三教该如何发展?”智圆法师问道。

周老儒放下茶杯:“我认为该以儒为本,道佛为辅。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帮朝廷稳定天下;道佛能安抚民心,二者结合,才能长治久安。”

王道长则认为:“道佛更贴近百姓,比如道教的养生、佛教的因果,百姓更容易接受。朝廷若能支持三教共同发展,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赵烈看着三人争论,想起柴荣当年的做法——虽灭佛,却保留有用的僧人;虽重儒,却也不打压道佛。“老夫觉得,不管以谁为本,关键是‘利民’。”赵烈说道,“五代时,三教能融合,就是因为都在帮百姓;若将来脱离百姓,再高深的教义,也没用。”

三人闻言,都点头称是。智圆法师感慨道:“赵公说得对!俺们出家人,若不能帮百姓,还不如还俗种地。”

离开白马寺时,夕阳已西斜。赵烈拄着拐杖,走在银杏树下,落叶在他脚边打转。他想起后梁时朱温大兴佛教,却因贪腐导致寺庙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后唐李存勖宠信道士,却因道士炼丹误国;后汉刘知远崇儒,却因苛政让儒家失去民心——直到后周,才真正做到“三教为我所用,皆为利民”。

回到住处后,赵烈将今日的见闻整理进《五代秘史·文化篇》,在“宗教融合”章节写下一段批注:“五代之乱,礼崩乐坏,然三教未亡,反因融合而兴。儒家承典籍之重,道教传养生之术,佛教授安心之法,三者于乱世中互补,于百姓中扎根。智圆之慈悲,王道长之济世,周老儒之坚守,皆为三教融合之典范。盖因宗教之魂,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不在教义之深,而在利民之实。五代三教融合,非偶然之幸,实为乱世倒逼之必然,亦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之明证。”

批注写完,赵烈将手稿与当年柴荣颁发的“宗教整顿令”放在一起。那道令上,柴荣亲笔写着“诸教皆为治世之助,勿分高下,唯以利民为要”,与赵烈今日的感悟不谋而合。

窗外,洛阳的夜色渐浓,远处传来白马寺的钟声,清脆而悠扬。赵烈知道,五代的战火虽已熄灭,但三教融合的精神会永远流传下去——它不仅是乱世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会在大宋的和平岁月里,继续滋养着百姓,支撑着这个新生的王朝。

而此时的白马寺,智圆法师正与弟子们整理佛经,将五代时藏在墙缝里的典籍一一修复;楼观台,王道长在给年轻道士讲解《道德经》,还加入了儒家的“孝”道;洛阳的私塾里,周老儒在教学生读《论语》,也会偶尔提起佛教的“因果报应”——三教的融合,早已融入了洛阳的烟火气,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五代留给北宋最温暖的传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被坑到异界当传奇
我被坑到异界当传奇
第一本书,已确认扑街。230章以后会加入人机协作。大框架下,一定会写到完结,也给第一次写小说的自己一个交代。同时感谢最初选择看我写本书的书友。感谢??????。
守神止语
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时空信息传递实
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时空信息传递实
“我脑中里忽然出现一个声音:它说只要我造出来核聚变反应堆,就教能我修仙!不答应,还变成了字,漂在我眼前,老膈应了!“那你怎么不答应?宋宁闻言把眼睛一翻。“你是不是傻?医生都说了我这是神经病引起的精神病导致的精神分裂。如果我会造这玩意,还会被送去精神病院么?
没心没扉的笑
老六灵魂穿越,逆天成神
老六灵魂穿越,逆天成神
关于老六灵魂穿越,逆天成神:新作品出炉,主角杀伐果断,护短,不憋屈,没有系统,靠气运,靠自身实力,一统修真界,征战仙界,征战神界,征战时空,的爽文小说。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本书讲述蓝星上一个普通家庭,外卖员送餐途中意外灵魂穿越到修真界一个二流宗门的废物身上,没有附带“系统。了解到修真界的残酷前期先苟起来赚修炼资源,
创世神柱
千金拎菜筐?撒糖我服!
千金拎菜筐?撒糖我服!
关于千金拎菜筐?撒糖我服!:豪门团宠+娱乐圈逆袭的剧本,直接拉满!杨朵,谁料毕业夜被嫉妒者推下天台,一睁眼成了杨家刚满月的小公主。父亲是新能源大佬,母亲是国画大师,大哥掌金融,二哥是顶流影帝,三哥是生物教授。“妹妹要进圈?二哥给你量身定做剧本!“创业缺地?大哥划1000亩加1亿启动资金!“研究空间作物?三哥的实验室随便用!偏偏遇上个高冷霸总卢瑞,先天性食物过敏,却唯独对她空间种的草莓疯狂心动。“
糖豆豆烤红薯
重生七零手撕极品夺回空间嫁军官
重生七零手撕极品夺回空间嫁军官
关于重生七零手撕极品夺回空间嫁军官:前世,叶璃因不同意与继妹换婚。被渣爹,继母,继妹联手算计无奈下乡,受尽屈辱与虐待。好不容易从乡下中回来,又被诬陷有精神病。最后,在精神病院中,被人毒打致死。临死前,她看到继妹嫌弃的瘸腿未婚夫,替自己讨回了公道。重活一世,她抢回属于自己的玉镯。没想到,玉镯竟然是一个带着灵泉的随身空间。她倒要看看,没有她母亲留下的财物,没了她的玉镯空间。她的渣爹,继母和继妹。这一
桃隐乌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