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最新章节。
"中国军人向来守信。"
会谈在紧张的气氛中开始。安德烈耶夫首先发难,指责中国军队在边境的"挑衅行为"。林文澜不卑不亢,一一予以反驳。
当谈到实质性问题时,安德烈耶夫突然提出:"将军,我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莫斯科希望在东北获得特殊权益,作为回报,我们可以支持贵政府在东北的统治。"
"特殊权益?"林文澜挑眉,"就像你们在旅顺口那样?"
"类似。比如铁路权和矿产开采权。"
林文澜缓缓站起身:"大将阁下,我想你误会了。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不存在什么特殊权益。"
"将军,恕我直言,"安德烈耶夫冷笑,"以贵军现在的实力,恐怕难以完全控制东北。"
"也许吧。"林文澜坦然道,"但中国有四万万人,有五千年的历史。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行为,最终都会失败。"
会谈不欢而散。但在离开时,安德烈耶夫的副官悄悄塞给林文澜一张纸条。
回到驻地后,林文澜打开纸条,上面用俄文写着一行字:"小心内部,有人要借刀杀人。"
"看来,苏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周志宏分析道。
林文澜沉思良久:"给南京发电,详细汇报会谈经过。特别注意,要提到苏军提出的'特殊权益'要求。"
七月二十日,林文澜返回哈尔滨。他立即得到两个消息:一是南京来电,表扬他在会谈中的表现;二是边境苏军开始后撤。
"他们退兵了?"郑洞国难以置信。
"以退为进。"林文澜指着地图,"看,他们虽然从边境后撤,但在后贝加尔地区的兵力反而增加了。"
"这是为什么?"
"他们在等待。"林文澜目光深远,"等待我们内部出现问题。"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各种谣言开始在哈尔滨传播。有人说林文澜要与苏军开战,有人说他拥兵自重,甚至有人说他准备在东北独立。
"司令,这些谣言来势汹汹,"杨文涛报告,"似乎是有组织的。"
"查清楚来源。"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谣言最早是从几个政府部门的职员中传出的,而这些人都与南京某位要员有联系。
"看来,有人要在背后捅刀子了。"林文澜冷笑。
七月二十五日,南京突然来电,要求林文澜回京述职。电报语气客气,但要求"即刻动身"。
"司令,这分明是调虎离山!"邱清泉激动地说,"您一走,哈尔滨非乱不可!"
林文澜沉思片刻:"回电:边境局势紧张,职部不便离开。如需述职,请派特使前来。"
这个回复无疑是对南京的挑战。发出电报后,林文澜做了最坏的打算。他秘密召集各师主官,交代了应急方案。
"如果我发生意外,"他平静地说,"各部按预定计划行动,确保东北不乱。"
七月二十八日,南京的特使果然到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军政部长何应钦。
"文澜,你让我很为难啊。"何应钦一见面就叹气,"现在朝野上下都在传,说你要在东北另立山头。"
"部长明鉴,"林文澜坦然道,"文澜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我相信你。"何应钦话锋一转,"但是人言可畏。这样吧,你先回南京休息一段时间,等风波过去再说。"
"部长,现在边境局势紧张,我实在不能离开。"
"这是委座的意思。"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林文澜沉默良久,突然问:"部长,如果我现在离开,东北乱了,谁来负责?"
"这个..."
"苏军虎视眈眈,内部宵小作乱。这个时候让我离开,无异于把东北拱手让人。"
何应钦的脸色变了变:"文澜,你这话太重了。"
"事实如此。"林文澜站起身,"请部长转告委座:文澜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只要我还在一天,东北就永远是中国领土!"
这番话掷地有声。何应钦盯着他看了很久,最终长叹一声:"好吧,我会向委座解释。但是文澜,你好自为之。"
送走何应钦后,众将都松了口气。但林文澜知道,这场危机远未结束。
当晚,他独自登上指挥部顶楼。松花江上渔火点点,对岸苏军阵地的探照灯划破夜空。
杨文涛悄声走近:"司令,刚收到消息,苏军确实在后退,但他们在后方建立了新的基地。"
"预料之中。"林文澜望着远方,"告诉同志们,做好准备。真正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北方的夏夜短暂,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新的挑战,也在前方等待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