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最新章节。
			     三月八日。
 吐蕃。
 逻些城。
 红山宫。
 松赞干布赤脚踩在颉利可汗的头颅上,石灰簌簌落下。
 宰相尚囊上前一步,怒道:“唐皇欺人太甚!赞普,我提议......”
 松赞干布直接打断道:“宰相,不可,如今唐强而吐蕃弱,对于我们吐蕃来说,还需要隐忍。只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唐皇竟然拒绝了我们吐蕃的提议?只是,唐皇收了我们最珍贵的雪域珍宝,却没有给我们什么回礼?就是回了一个颉利的头颅,唐皇这是在威胁我们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到这里时,松赞干布脸色张红,目光愤怒。
 殿内一片死寂。
 在场的贵族们并不希望与大唐开战,至少,是在这个吐蕃弱而唐强之时,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对于松赞干布的话,无人回应。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吐蕃对上唐人,无异于以卵击石。
 须臾。
 松赞干布的叔父论科耳说:“赞普,您提出请求和亲,唐皇竟然拒绝了,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唐皇对我们吐蕃的态度是不友善的。我觉得我们吐蕃应该争取更多的盟友以对抗唐皇。”
 松赞干布点点头,“叔父说的没错。我们吐蕃必须早作打算。和亲之路断了,唐皇的态度也很明显。我们吐蕃能做的事情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兴盛吐蕃,这一切,还要仰仗诸位了。若是唐皇倘若派人来攻,我们吐蕃的勇士也不会比唐人差!”
 众人闻言,纷纷道:“赞普英明!”
 ......
 春寒料峭的三月,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如瘟疫般在河南道蔓延开来。
 先是荥阳城外的商旅发现郑氏祖宅已成焦土,继而博陵的驿卒目睹崔氏庄园血流成河。
 待到清明时节,往来于汴水的船夫们都在传说着一个可怖的见闻——清河崔氏的宗祠前,三百颗头颅垒成的京观在雨中腐烂发臭。
 这消息乘着驿马,沿着官道一路向西。
 洛阳的茶肆里,说书人压低了嗓音描述那些黑衣甲士如鬼魅般的屠戮;潼关的守军交头接耳,议论着太原王氏祖坟前新添的七座无名冢。
 每个传递消息的人都面色惨白,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场屠杀。
 五月初,当长安城的槐花开始飘落时,这则消息终于传到了太极殿。
 一个从河南道快马加鞭赶来的驿丞,在朝会上颤抖着递上奏报。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只听见竹简在御案上展开时发出的轻微沙响。
 “启禀陛下,河南道急报......”驿丞的嗓音干涩得像是磨砂,“荥阳郑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他顿了顿,喉结滚动,“全族尽殁,鸡犬不留。”
 朝堂上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老臣们面面相觑,年轻官员则死死盯着自己的笏板,生怕泄露了眼中的惊惧。
 没有人敢抬头去看御座上的天子,但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寒意正从龙椅上弥漫开来。
 李承乾紧皱眉头。
 自从三月三日灭掉河南道五姓七望后,整个大唐烽火遍布,除了关中,其他地方都已经明面上举起了反旗。
 而这些举起反旗的人,赫然是五姓七望的人。
 至于关中作乱的五姓七望势力中人,还没有成气候,就被岳飞带人平定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出了关中,处处是战乱。
 大唐,再一次陷入了战乱之中。
 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平息此次叛乱,并借机肃清五姓七望和关陇集团的地方势力,还大唐一片净土。
 时间拖得越久,对大唐越不利。
 既然他们这些人已经举起反旗,那么,朕就有足够充分的理由除掉他们了。
 百姓支持的是他李承乾,而不是五姓七望。
 关中被他牢牢掌握在手里,地方的叛乱可以迅速平定。
 这一次,就让岳飞和徐达两人各领一支军队平叛吧!
 顺带着将江南道的冯盎、剑南道的窦轨、淮南道的李袭誉、山南东道的李孝常全部收拾一遍,然后重新把江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山南东道纳入大唐疆土中。
 薛万彻所在的河北道,有王安石、程咬金在,三人联手,应该可以让河北道的叛乱迅速平定。
 至于常遇春和李定国不动,李承乾有意让常遇春负责灭薛延陀等铁勒部落,而且就食于敌,而李定国则是防着吐蕃,一旦吐蕃有异动,李定国和尉迟敬德会出兵顺势强占吐蕃国,同样就食于敌。
 而且,李承乾给了常遇春和李定国便宜行事的权力。
 这一次,他准备借着清除五姓七望和关陇集团等世家的机会,一举荡平大唐,并灭薛延陀等铁勒部落,为他登基改贞观为宣武扫平所有障碍。
 既有拓疆之功,又有平叛之绩,那么,他登基称帝,也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而且,他做的会比李世民还要好。
 成为千古一帝吗?
 做千古一帝,确实不错。
 一扫全球寰宇,足够配得上这个称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