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最新章节。
			     渔阳的“辣椒霸权”事业蒸蒸日上,高句丽边境的集市俨然成了“渔阳美食节分会场”,连高句丽王宫御厨的招聘要求都悄悄加上了“精通渔阳菜系者优先”。而张承,这位北疆的“美食军阀”,此刻正对着另一项“甜蜜的烦恼”发愁——人太多了!
 不是百姓太多,是报名参军的热血青年太多!
 自从长安“零元购”凯旋的消息传开,加上“渔阳顿顿有肉吃”的传说在民间不断发酵,各郡县的征兵点再次被挤爆。这次不仅是青壮,连一些半大孩子和满脸褶子的老农都揣着家里腌的咸鱼来报名,声称“俺虽然五十了,但一顿能吃三碗饭,给华将军扛旗绝对不倒!”
 张承看着赵云递上来的、厚度堪比《论语》的报名名册,又是欢喜又是愁:“子龙啊,咱们现在是不缺兵源了,可也不能啥人都往军营里塞啊!那个说自己能胸口碎大石的,我怀疑他是想来碰瓷混抚恤金的!还有那个说自家祖传养马,结果一问养的是驴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赵云面无表情地汇报:“主公,目前初步筛选后,符合基本条件(年龄、身体状况)者,已超过八万之数。远超我们原定补充五万兵员的计划。”
 “八万?!”张承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老子现在养兵很贵的好吗?一人一天一斤肉,那就是八万斤!一个月就是两百四十万斤!这还没算粮食、军饷、装备……董卓老贼留下的金山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穿越前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及某个让他又爱又恨的软件——某音。
 “有了!”张承一拍大腿,眼睛放光,“咱们不能搞人海战术,要搞精英化!智能化!老子要搞个‘大数据征兵’!”
 众将:“???” 主公又发明新词了?
 张承立刻召集郭嘉、田楷、赵云等人开会,宣布了他的“渔阳军区人才选拔与优化系统”(简称“大数据征兵”)计划。
 “所谓大数据,就是……呃,就是综合评判!”张承站在黑板前(他让王铁柱用水泥和木板糊的,写字效果感人),用炭笔画着谁也看不懂的图表,“我们要建立一个士兵能力模型!从力量、速度、耐力、智力、忠诚度、饮食习惯(是否爱吃辣)、甚至睡觉打不打呼噜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
 田楷听得胡子直抖:“主公,这……这饮食习惯和打呼噜,也与打仗有关?”
 “当然有关!”张承理直气壮,“爱吃辣,说明能适应恶劣环境(比如高句丽的冬天)!不打呼噜,说明潜伏能力强,适合当斥候!这都是宝贵的数据!我们要做到人尽其才,把合适的兵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比如那个能胸口碎大石的,可以去王铁柱的水泥作坊当质量检测员!那个祖传养驴的,可以去后勤部负责运输!”
 郭嘉捧着药葫芦,慢悠悠地补充:“主公之意,可是要仿效古人‘选锋’,但更为精细?此举若能成,确可提升军伍效能。只是这‘数据’收集,恐非易事。”
 “简单!”张承大手一挥,“搞个‘全军大比武’外加‘综合素质测评’!比武项目包括:负重越野(绕着新建的水泥路跑)、弓马骑射(移动靶改成吊着的火锅)、力量测试(举石锁改成搬水泥袋)、智力问答(比如‘火锅里先放肉还是先放菜’这种哲学问题)!最后由各级军官和随军文吏(他特意要求配的)联合打分,录入……呃,记在特制的厚纸板上!”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渔阳军区第一届全能士兵选拔赛”拉开了帷幕。各军营、各郡县选拔点,随处可见士兵们扛着水泥袋狂奔、对着火锅模型流着口水射箭、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问题吵得面红耳赤的魔幻场景。
 严纲看着校场上一个士兵为了证明自己“智力超群”,正在滔滔不绝地论证“辣椒传入中原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忍不住对赵云吐槽:“子龙,我怎么觉得主公这办法……有点不太靠谱?这选出来的到底是兵还是说书先生?”
 赵云沉默地看着一个士兵轻松举起百斤水泥袋,然后因为“智力问答”环节回答“火锅应该先放糖”而被扣分,最终缓缓道:“主公行事,向来……出其不意。或许,真有奇效。”
 还别说,这套看似胡闹的“大数据征兵法”,真筛掉了一批纯粹想混饭吃的“南郭先生”,也发现了一些偏科奇才。比如一个叫“二狗子”的新兵,骑射稀松平常,但味觉极其灵敏,能准确分辨出火锅底料里十几种香料的比例,直接被张承特批调去了“军粮研发司”(主要负责改善伙食)。另一个力气奇大但脑子不太灵光的壮汉,则被塞给了王铁柱,专门负责搅拌水泥,据说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华雄旗下所有正规军(2万步兵,渔阳5万骑兵,辽东3万骑兵,5千水军)名额确定,个个都是“数据”上的佼佼者(战马也筛选了一遍),至少是能吃辣、能跑步、能搬砖、还能对火锅文化说出个一二三的“复合型人才”。张承看着名册上密密麻麻的评分和特长备注,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对了!兵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匹配!老子这可是开了天眼的选拔!”
 就在张承为自己的“大数据”智慧沾沾自喜时,遥远的草原深处,一场属于公孙瓒的“荒野求生”兼“战略转进”正在上演。
 自从被高句丽大王一句“你行你上”怼到怀疑人生后,公孙瓒带着他那几千忠心耿耿(或者说无处可去)的白马义从残部,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去中原的“草原漂流”之路。
 理想很丰满:绕过渔阳势力范围,穿过乌桓草原西部,进入河套,再南下寻找中原的新老板(或者自己当老板),积蓄力量,杀回辽东,找华雄报仇雪恨!
 现实很骨感:
 首先,他们迷路了。草原广袤,没有GPS,也没有乌骨那样的“人形导航”。公孙瓒靠着模糊的记忆和一本不知道哪个朝代留下的、画风抽象堪比张承战略地图的《塞外行程指南》,成功地把队伍带进了一片除了草还是草、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
 “将军……我们好像又绕回昨天那块长得像马头的石头了……”副将看着眼前眼熟的景物,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