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最新章节。
管宁、国渊、邴原这三位辽东“文艺老年天团”,在被张承一番“文化骚扰”加“真香定律”组合拳折腾得没脾气后,终于半推半就地被塞进了刚刚挂牌的“辽东郡文教振兴办公室”。张承给他们的官方头衔一个比一个唬人——管宁是“辽东图书馆总馆长兼精神文明建设首席顾问”,国渊是“特种农业试验田总工程师兼食疗文化推广使”,邴原则是“新学研究会会长兼格物致知研究院院长”。名头响亮得能吓跑十里外的麻雀。
然而,实际送到他们案头的,却是什么《关于乐阳县至襄平县主干道水泥铺设进度滞后问题调查请示》、《辽西湾新增渔港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草案》、《辽东郡春季防疫及公共卫生管理条陈》,甚至还有《关于妥善安置前辽东守军俘虏参与劳动改造的几点意见》……堆得比管宁以前钓直钩的那块青石还高!
管宁拿着那份要求他“从文化建设角度论证加快水泥路修建对提升民众幸福感之必要性”的公文,手指都在抖,花白的胡子气得一翘一翘:“岂……岂有此理!老夫研究的是圣贤微言大义,不是水泥配方!”
国渊对着《关于推广新式堆肥技术以提升辽东郡萝卜及疑似辣椒作物产量的建议书》,脸憋得跟他的宝贝萝卜一个色:“华子健!老夫是研究农事,不是给你当粪肥工头!”
邴原更惨,他被要求“从古典经义中寻找支持建立标准化海产品加工流程的理论依据”,看着竹简上“《周礼·天官》与渔阳雪花盐质量控制体系关联性研究”这个题目,他觉得自己一辈子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差点当场把竹简扔进灶膛当柴烧。
骂归骂,但三位老先生看着公文里描述的,渔阳、右北平乃至刚刚接手的辽西郡在张承那套“水泥加大棒”政策下,道路逐渐通畅,城墙日益坚固,百姓似乎真的安定下来的景象,再想想公孙度时代辽东那种暮气沉沉、各自为政的局面,心里那点“为国为民”的死灰,终究还是被撩拨得冒起了几点火星。
“罢了……”管宁长叹一声,揉了揉看得发花的眼睛,拿起笔,开始绞尽脑汁地给水泥路寻找“儒家经典支撑”,“《孟子》云‘王道之始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嗯,路通则货畅其流,民得养生,或可附会……”
国渊则皱着眉头,一边嫌弃着那新式堆肥的味道(张承特意让人送来了样品“以供研究”),一边又忍不住琢磨:“此物虽浊,然肥力确比寻常粪肥强劲……若真能增产,于百姓亦是功德。” 他开始在竹简上勾勒堆肥池的改良设计图。
邴原最为挣扎,他对着《周礼》和那本该死的《华雄诗集》较了半天劲,最终自暴自弃地写下:“《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华将军之新政,虽不合古制,然其利民之心,或可与‘维新’之意相通?至于海产品加工……《尚书·禹贡》有‘海物惟错’之载,或可证海产之重要……” 写完后他自己都觉得脸热,赶紧把竹简塞到最底下。
这三位“被迫营业”的文化招牌,就这么一边吐槽着张承的不学无术和胡乱指派,一边却又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辽东郡的恢复建设之中。他们学问渊博,处理政务的眼光和效率,远非张承手下那群大部分靠“螃蟹口味”选拔出来的文官可比。几道政令下去,原本有些混乱的文书流转和基层管理,竟真的顺畅了不少。
消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那些原本对张承这个“边郡粗鄙武夫”持观望甚至鄙夷态度的幽州、冀州乃至青徐之地的寒门学子,听说管宁、国渊、邴原这等名满天下的大儒竟都在华雄麾下“效力”(虽然方式有点诡异),而且似乎还很受“重用”(活很多),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连管幼安都出山了?看来这华雄并非一味莽夫,或许真有可取之处?”
“若能投入华将军麾下,岂不是有机会向管先生、国先生请教经义?”
“听说辽东那边正在大兴土木,广招人才,机会定然不少!”
一时间,前往辽东的道路上,背着书箱、怀揣梦想的寒门学子明显多了起来。张承在襄平收到各地关卡报上来的“知识分子流入数量显着提升”的报告,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张承得意地对赵云炫耀,“这就叫‘名人效应’!老子把管宁他们当菩萨供起来……呃,是当牛马使起来,自然就有香火……不是,是有人才来投!”
赵云看着案头那堆由三位名士处理得井井有条的公文,难得地点头表示赞同:“主公此法……虽略显……直接,然效果卓着。三位先生确有大才。”
“那是!老子这叫知人善任!”张承脸不红心不跳地给自己脸上贴金,“让他们搞教育是幌子,抓来干活才是正经!你看现在这政务处理得多利索!老子总算能腾出手来,搞点大项目了!”
他所谓的大项目,就是念念不忘的水军基地。
于是,张承把辽东郡的日常政务往三位名士和严纲、阎柔等人头上一丢,再次带上赵云和五千骑兵,以及几个从糜家船队“借调”(半强迫)来的老船工,一路南下,直奔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沓氽县(约今旅顺地区)。他记得这里港湾条件优越,是个建立水军基地的理想地点。
队伍行进到沓氽县境内,距离县城还有数十里的一片沿海丘陵地带时,前方探路的斥候突然快马回报:
“主公!前方海边有情况!大约百余名水匪,正在围攻一个……一个壮士!那壮士好生厉害,就一个人,凭着一张弓,躲在礁石后面,已经射翻了二十多个水匪了!箭无虚发!”
张承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一个人对抗一百多个?还箭无虚发?臂力过人?卧槽!这配置……听着怎么那么像东莱太史慈啊!”
他可是记得,太史慈这个时候好像就在辽东一带避难!这可是能和孙策打得有来有回的猛将兄!而且还是忠义之士!
“子龙!快!带人冲过去!把那帮水匪给老子冲散!务必把那位壮士救下来!态度好点!那可能是老子未来的水军大都督……候选人之一!”张承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赵云领命,立刻率领一千骑兵,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