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穿猎杀手册
- 关于快穿猎杀手册:“什么?你是说我有五十万兵马,皇帝还怀疑我有反心?“没错,现在需要宿主回京慢慢发展势力。“不是,朕手里有五十万兵马,你让朕回京发展势力?“宿主,你现在是镇北将军,是忠于大夏的。“朕当然忠于大夏啊,必然忠于大夏。“可是你现在一口一个朕...“别管那些细节,给我传所有的节度使和指挥使!朕怀疑朝中有奸臣作乱!让他们随朕进京清君侧!“......声明:涉及世界很多,都为作者虚构,如有人
- 苏半城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史国栋站在伦敦眼的观光舱里,俯瞰着泰晤士河蜿蜒的波光,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助理发来的消息:"史总,苏格兰那边的加盟商又追加了三家店的合作意向。"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将手机塞回口袋,玻璃倒影里映出身后几个西装革履的身影——那是主动找上门的英国本土餐饮集团代表。
"史先生果然有魄力。"为首的白发绅士举起威士忌酒杯,冰块碰撞声清脆,"短短五个月做到全英覆盖,这在我们行业简直是神话。"
史国栋端起青瓷茶杯轻抿:"格雷先生过奖。不过是把东方的'因地制宜'用在了英伦。"他余光瞥见对方微微皱起的眉,知道这句中文成语需要解释,"就像你们酿造威士忌,高地、低地、艾雷岛各有风味,中餐拓展也要根据地域调整。"
"比如唐人街的店?"另一位褐发女士突然插话,"我听说那里的麻婆豆腐辣度是普通店的两倍?"
"正是。"史国栋放下茶杯,金属茶托发出轻响,"住在唐人街的华人大多是老移民,他们对家乡味道的渴望近乎偏执。而牛津剑桥附近的分店,我们特意推出了药膳养生火锅——那些熬夜写论文的学生,太需要补补了。"
众人哄笑间,格雷先生突然正色:"史先生,我们集团有意注资,将您的品牌推向欧洲其他市场。条件是..."他顿了顿,"必须将所有分店的中式装修换成英式复古风格。"
空气瞬间凝固。史国栋望着窗外大本钟的尖顶,想起刚到英国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店面,曾在诺丁山的巷弄里迷路。转过街角,突然撞见挂着红灯笼的中餐厅,那抹熟悉的中国红,让他这个在商海沉浮多年的人都红了眼眶。
"格雷先生,"他指尖摩挲着茶杯,"您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自动夹菜筷销量这么好吗?"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道,"因为机器上刻着'千里共婵娟'的诗句。这是我们的最新升级版,很多外国顾客不懂什么意思,却愿意为这份神秘感买单。"
褐发女士若有所思:"您是说,文化才是最大的卖点?"
"不仅是卖点,更是根基。"史国栋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伦敦的灯火在他身后铺成璀璨星河,"如果把我们的店改成英式装修,就像把威士忌装在青花瓷瓶里——看上去很新奇,却失去了灵魂。"
格雷先生沉默片刻,突然大笑:"史先生,您让我想起祖父常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奢侈品,是无法复制的文化。"
他伸出手,"或许我们可以换种合作方式?我们提供渠道,您保留品牌特色,利润五五分账。"
握手的瞬间,史国栋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国内总部发来的紧急邮件:“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德国遭遇本土化危机,当地团队为迎合口味大幅改良菜品,导致老顾客流失。
放下手机,史国栋的笑容多了几分凝重:"看来,我们的文化保卫战,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史国栋出现在伯明翰的工业区分店。穿着工装的工人正排队取餐,餐盘里飘着红油的香气。店长小李迎上来,满脸焦虑:"史总,有个德国客户连续三天来投诉,说我们的火锅不够'德式'。还提出要见您!"
"带他来见我。"史国栋解下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十分钟后,金发碧眼的中年男人怒气冲冲地走来,手里举着手机:"史先生,这根本不是我在柏林吃到的改良版火锅!"
史国栋示意对方坐下:"您在柏林吃的火锅,是不是加了香肠和酸菜?"
"对!还有啤酒汤底!"男人提高音量,"但你们这里只有辣椒!"
"因为这里是英国。"史国栋将菜单推过去,"在德国,我们的确推出了德式火锅,但在英国,最受欢迎的是加入约克郡布丁的火锅套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密码,强行复制只会失败。"
男人皱眉翻看菜单,突然愣住:"这个...炸鱼薯条火锅?"
"正是。"史国栋露出微笑,"用鳕鱼代替传统鱼片,搭配特制咖喱汤底,既保留英国特色,又融入中式烹饪技巧。"
这时,后厨传来争吵声。史国栋快步走去,只见主厨老章正和英国帮厨对峙。"我说了多少次!麻婆豆腐必须用郫县豆瓣!"老张举着调料罐,"你换成什么英国辣酱,根本不是那个味!"
英国帮厨涨红着脸:"可本地客人说太辣!"
史国栋接过辣酱瓶,看了眼标签:"这是泰式甜辣酱吧?"他转向老张,"老张,还记得我们在巴黎开店时,怎么改良宫保鸡丁的吗?"
老张挠挠头:"用了法餐的香料...但这次不一样,麻婆豆腐是川菜灵魂!"
"所以我们保留灵魂。"史国栋拿起空碗,"先按传统做法炒一份,再做一份加了甜辣酱的。"
两盘豆腐端上桌,英国帮厨尝了口传统版,辣得直吐舌头,却又忍不住再吃。而加了甜辣酱的那份,虽然温和,却少了几分韵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到了吗?"史国栋对帮厨说,"真正的本土化,不是盲目迎合,而是找到平衡点。就像你们英国人喝茶,既要保留茶叶的本味,又要加上牛奶和糖。"
当晚,史国栋召开跨国视频会议。德国团队负责人汉斯一脸疲惫:"史,我们的营业额下降了30%。"
"把菜单改回去。"史国栋直截了当地说,"同时推出'中英德融合套餐',用英国的牛排、德国的香肠,搭配正宗川味火锅。"
"可成本会增加..."汉斯犹豫道。
"你还记得我们在法国卖得最好的菜品吗?"史国栋调出数据,"是鱼香肉丝配法棍。文化碰撞带来的新鲜感,远比一味妥协更有吸引力。"
会议结束时,伦敦的夜空飘起细雨。史国栋独自走进唐人街分店,店里坐满了庆祝生日的留学生。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他惊讶地发现,中文和英文交织在一起,竟如此和谐。
手机响起,是女儿史欣儿从国内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小家伙举着作业本:"爸爸,东南大学的刘教授出国考察,说你在英国开了好多家店,听说超过120家,是不是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商店变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