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顾九连忙跑过来:“小姐,怎么了?”
“你快去找石磊叔叔,问他要点生石灰粉来!越多越好!”舒玉急切地吩咐,又补充了一句,“就是盖房子用的那种!”
顾九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转身去找石磊。
舒玉又一头扎进灶房,在周婆子疑惑的目光中,翻找出一个大陶钵和一个小一号的陶钵,宝贝似的抱了出来。
院子里,杨老爹、陈老将军,以及闻讯出来的颜氏、元娘等人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舒玉摆弄那一大一小两个陶钵和石磊刚刚送来的一小袋生石灰粉。
“玉儿,你这是要做什么?”颜氏忍不住问。
“做个实验!”舒玉头也不抬,小脸严肃,仿佛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科学攻关。
她先小心翼翼地将生石灰粉倒入那个大陶钵中,差不多铺了半钵底。然后,她让顾九端来一碗清水。
“大家退后一点哦,可能会有点反应。”舒玉像个小老师似的提醒道。
在众人好奇又带点紧张的目光注视下,舒玉缓缓地将清水倒入盛有生石灰粉的大陶钵中。
“嗤——!”
一股白烟猛地从钵中升起!同时伴随着明显的放热现象,大陶钵壁瞬间变得烫手!
“哎呀!冒烟了!”刘秀芝惊呼一声。
“小心烫!”元娘连忙把想凑近看的舒玉往后拉。
舒玉却眼睛一亮,反应正常!她迅速将那个小一号的陶钵架在大陶钵上,然后在小陶钵里加入了适量的清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小陶钵。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生石灰与水持续反应放出的热量烘烤下,小陶钵里的水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先是钵壁泛起细密的小水珠,然后水面开始冒出缕缕极细微的白色水汽,渐渐地,水汽越来越浓,水面也开始轻微地晃动起来,最终,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那小陶钵里的水竟然“咕嘟咕嘟”地沸腾了起来!
“沸了!水沸了!”赵忆第一个忍不住喊出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陈老将军猛地站起身,几步跨到跟前,瞪圆了眼睛看着那钵沸腾的水,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真……真他娘的开了!不用火!水就开了?!天爷啊!这……这……”
他猛地扭头看向杨老爹,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三郎!你看见没?!看见没?!这……这要是用在军中……不用起火就能吃上热食了!这……这是神器啊!”
石磊也是军中退下来的,此刻同样激动得满脸通红,看着舒玉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他太明白这东西在野外、在敌后意味着什么了!那是能救命的!
杨老爹虽然依旧沉稳,但眼底的震惊和欣慰同样掩饰不住。
然而,就在这一片激动欣喜的氛围中,舒玉却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那个作为加热源的大陶钵,然后抬起小脸,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陈爷爷,阿爷,实验……失败了。”
“失败?!”
陈老将军的激动戛然而止,如同被掐住了脖子,他指着那还在微微沸腾的小陶钵,“水都开了!怎么叫失败了?!”
舒玉无奈地指着下面那个大陶钵:“您看,它裂了。”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那个承受生石灰反应放热的大陶钵底部,已经出现了几道清晰的裂纹!幸好石灰剂量不多,反应不算特别剧烈,陶钵才没有当场炸开,但显然已经不能用了。
“这……”
陈老将军看着那裂开的陶钵,愣了一下,随即大手一挥,浑不在意,“裂个陶钵算什么?换结实的不就行了?铁锅!对!用铁的家伙什!”
舒玉却摇摇小脑袋,认真解释道:“陈爷爷,不是容器的问题。是生石灰反应发热量太大,太集中,普通的容器很容易损坏。而且,这东西使用时很危险,若是操作不当,石灰粉溅到眼睛里或者皮肤上,会灼伤;若是密封不好,热气喷出也可能伤人。剂量、包装、使用方法,都得仔细研究,确保安全才行。不然,好东西可能变成伤人的玩意儿。”
她本意是想说明这技术的风险和难度,劝陈老将军别抱太大希望,从长计议。
谁知陈老将军听完,非但没有被劝退,眼睛反而瞪得更大了!他猛地一拍大腿,声如洪钟:
“研究!必须研究!老子亲自盯着你研究!需要什么?你说!老子给你弄来!人手?材料?要啥给啥!老子就不信了,还能让个陶钵给难住?!”
说罢,他直接对身后的亲兵吼道:“听见没?去!把老子的铺盖卷搬进来!从今天起,老子就住这儿了!啥时候把这‘自热包’给老子弄稳妥了,啥时候再说!”
舒玉:“……”啊这?她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个巨坑?
杨老爹看着老友那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没反对。
于是,陈老将军当真就在杨家住了下来,占据了钱师父的耳房,钱师父搬到杨家老宅那头去住。接下来的五天,杨家小院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军工研发基地”。
陈老将军充分发挥了他雷厉风行、要啥给啥的作风。舒玉需要不同材质的容器?立刻让人去县里铁匠铺、陶器坊定制!需要不同纯度的生石灰?石磊带着人亲自去窑上筛选!需要尝试混合其他材料来控制反应速度和温度?各种能找到的粉末、颗粒都被搜罗了过来!
舒玉则彻底投入到了“首席研发官”的角色中。她让顾九找来厚实的牛皮纸和防水的油纸,尝试制作不同厚度、不同层数的包装袋。又反复试验生石灰与水的比例,以及是否加入沙子、黏土等惰性材料来缓冲热量,延长发热时间。
陈老将军也不催,就天天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角落里,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得老高,时不时睁眼看看进度。那两个贴身亲兵和石磊则成了舒玉的临时助手,帮着称重、混合、记录数据。连杨大江和杨大川闲暇时也被抓了壮丁,帮忙打下手。
颜氏和元娘看着小孙女/女儿整天围着石灰粉和瓶瓶罐罐打转,小脸上甚至蹭上了灰,又是心疼又是骄傲,只能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
经过无数次失败——不是温度不够,就是包装破损,要么就是反应太快太危险——在第五天的下午,舒玉终于拿着一个用多层厚牛皮纸和油纸紧密包裹、捆扎结实的扁平方块,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陈爷爷,阿爷,这个……应该可以了!”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一个方块的包装,将里面混合好的灰白色粉末(主要是生石灰和少量缓冲材料)倒入一个特制的、带卡槽的薄铁皮方盒中,然后加入适量清水,迅速盖上带有气孔的盖子,再将一个装有冷水和面饼的带耳薄铁皮方盒坐放在铁盒的卡槽上。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铁盒内传来“嗤嗤”的轻微响声,并有白色水汽从气孔中袅袅升起。没过多久,那铁盒里的水便开始冒泡,翻滚,最终将里面的面饼彻底泡软、泡熟!散发出熟悉的热汤面香气!
同时,舒玉还用木匠赶制出来的、带夹层的便携木餐盒,成功用自热包熬出了米粥,加热了面糊糊!
当陈老将军亲自用筷子挑起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方便面,送入口中,感受到那久违的、在野外也能轻易获得的热食温暖时,这位身经百战、见惯生死的老将军,眼眶竟然微微湿润了!
他猛地放下筷子,仰天发出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笑声震得院子里的树叶都在抖动:
“哈哈哈!成了!真他娘的成了!天佑我边军将士!从此以后,老子手下的兵,再也不用在冰天雪地里啃冷硬干粮了!哈哈哈!好丫头!好样的!你立了大功了!天大的功劳!”
他激动地拍着杨老爹的肩膀,又想去揉舒玉的脑袋,被舒玉机灵地躲开了——他手上还有面汤呢!
舒玉看着陈老将军激动得像个孩子的模样,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虽然这最初级的自热包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重量、发热时长、安全性等,但这无疑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陈爷爷,您先别激动。”
舒玉还是不忘提醒,“这东西虽然能做出来,但使用一定要小心,务必让将士们按照说明来,千万不能大意。还有,这只是最初的样子,以后我还能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让它更轻便,发热更久,或者用别的更安全的材料……”
“好!好!都听你的!”
陈老将军此刻看舒玉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满口答应,
“回头老子就让人按你的法子先做一批,在斥候营里试用!有啥问题,随时改进!”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竟然催生出了一项可能改变军中后勤保障的发明。舒玉看着院子里为成功而欢呼的众人,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唉,去王霜家合伙做生意的事,看来又得往后推了。希望她那边,磨得也有点进展了吧?
不过……能帮到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好像……也挺不错的?
小丫头摸了摸下巴,看着那还在冒热气的自热包,眼里又开始闪烁起新的、名为“科研”的光芒。也许,她可以试着把番茄酱也做成浓缩膏状,方便携带?或者……
得,看来她这个“总工程师”的担子,一时半会儿是卸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