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杨老爹继续道:“奴大欺主,往往不是因为给的少,而是因为赏罚不明、规矩不清,或是主家心软,过于纵容,让他们忘了自己的本分。咱们家的这些人,眼下看着都是好的,老实本分。但人性经不起试探,更不能用过多的金钱去喂大胃口。给的超过了他们应得的份例,久而久之,有些人非但不会感恩,反而会觉得是应得的,一旦稍有削减,便会心生怨怼,甚至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咱们定的这个数,不高,但绝对不低,对得起他们的付出,也让他们有个盼头。关键是要立下规矩,干得好,年终自然另有赏赐;犯了错,该罚也得罚。这才是持家之道。明白吗?”
舒玉听着阿爷的话,仔细想了想。确实,如果月钱给得特别高,万一将来生意不好,想降下来就难了,反而容易生出事端。现在这个标准,既体现了主家的宽厚,又留有余地,更重要的是确立了“规矩”。她想起自己之前想的“按劳分配”,在阿爷这里,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光是按劳动量,还要符合身份、规矩和长远的平衡。
她认真地点了点头:“阿爷,我明白了。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杨老爹眼中露出一丝欣慰:“明白就好。持家之道,在于平衡,心可以善,但脑子要清。”
最终,杨老爹拍板:立刻给刘李两家人和石磊等十人补上这个月的月钱(按大人五十文标准),并从下月开始按时发放。同时,给主家人也定下工钱标准(杨大江、杨大川八百文,元娘、刘秀芝六百文),一并从这月开始执行。
颜氏虽然肉痛得无以复加,但听着老头子的话,也知道这是正理,只能捂着心口哀叹:
“规矩是好事……就是这钱……哎呦……我得再去算算,这一个月光月钱工钱就得出去多少……”
晚饭后,当杨老爹将补发月钱的决定宣布时,院子里的人都惊呆了。
周家人早就习惯了,一早就猜到应该是忙忘了,只是欣慰自家找了个好主家。刘李两家人和石磊等汉子,则是惊喜交加!他们原本以为主家管吃管住已是天大的恩情,根本不敢想还有月钱!此刻听到自己也有份,而且标准不低,顿时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连连道谢,只觉得跟对了主家,干劲更足了。
发钱的时候,颜氏一边数着铜钱,一边念叨着“省着点花”,但看着下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看着自家人接过钱时那焕发出的光彩,她心里那点肉痛,似乎也慢慢被一种“这钱花得值”的踏实感所取代。
杨大江、杨大川、元娘、秀芝在下人散去后被叫到正房。当杨老爹将“给主家也发工钱补贴”的决定宣布时,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除了舒玉,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杨大江兄弟和元娘、秀芝面面相觑,脸上是错愕和一丝不知所措。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还能从公中领“工钱”。
颜氏忍着肉痛,宣布了标准(自然是下午和杨老爹、舒玉商议后的结果,考虑了身份和贡献):
“大江,管着窑上,出力多,担责任,每月暂定八百文。”
“大川,管着铺面,经营辛苦,也是八百文。”
“元娘,掌管灶上和大宗针线,协调女眷,六百文。”
“秀芝,协助经营铺面,六百文。”
这个标准,远比下人们的五十文高得多,但也体现了差距。
杨大江摩挲着手里的铜钱,犹豫了一下,竟然转身走到颜氏面前,憨笑着把钱又递了回去:
“娘,这钱……我拿着也没处花,窑上吃住都有。您留着家用吧,给我留点零头就行。”
杨大川见状,愣了一下,也赶紧有样学样:
“对对,娘,我的也您收着,铺子里用钱的地方多!”
紧接着元娘和刘秀芝,都下意识地要把钱交回公中!
舒玉瞬间傻眼了!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别啊!这跟她设想的不一样!怎么又退回去了?那这工钱不发了个寂寞吗?!
就在这“一片赤诚”的退钱浪潮即将形成之时,杨老爹猛地咳嗽了一声,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住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给了你们的,就是你们的。自己收好。家里大的开销,自有公中出。往后,自己添置些私人物件,或者想给家里人买点什么,就用自个儿的工钱。公中的钱,不再支付此类零碎开销。”
这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定住了局面。
杨大江兄弟讪讪地缩回了手,元娘和刘秀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和一种崭新的感觉。自己手里终于能有点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活钱了!
颜氏虽然肉疼,但也知道老头子的决定是对的,只得嘟囔道:
“听见没?自己收好!别乱花!尤其是你们爷们儿,要是敢拿了钱去赌去喝猫尿,看我不打断你们的腿!”
危机解除。舒玉长长松了口气,小心脏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这一夜,杨家许多人都失眠了。
东厢房里,元娘将那六百文钱和杨大江的那八百文数了又数,然后用一块干净的软布包好,塞到了扣箱最底下。她看着身边熟睡的舒婷和杨大江,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心里盘算着,哪日有空就去看看布庄有没有柔软的细棉布,给两个孩子做两身贴身的里衣。
西厢房里,刘秀芝正喜滋滋地试戴着杨大川偷偷买回来的绞丝银镯,对着昏黄的油灯看了又看,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杨大川看着她高兴的样子,也觉得这钱花得值,心里琢磨着工钱发了,是不是能给老娘也买点什么。
周家屋里,周贵将钱郑重地交给老伴收好,感慨道:
“东家厚道啊!咱们得更卖力才行!”
周婆子连连点头,已经开始计划着给杨家人扯布做新鞋。
新来的刘李两家人和那十个汉子更是激动得睡不着,聚在一起,低声说着感激的话,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干劲十足。
而舒玉,躺在炕上,听着窗外从周家屋里隐约传来的、压抑不住的兴奋低语和笑声,心里满足极了。
嗯,家庭内部薪酬制度改革,初战告捷!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