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那天晚上,渝复县县委常委会议室灯火通明,窗外的夜色像一块沉重的幕布,把整座县城笼罩得严严实实。
会议桌上摆放着一摞摞材料,最上面的,是《关于县委督查室主任人选的拟任方案》。李建国坐在主位,目光沉稳地扫过每一位常委的脸。
"同志们,今天的议题之一,是讨论新任督查室主任的人选。"李建国缓缓开口,"督查室是县委的'利剑',也是'千里眼、顺风耳',必须选一个敢较真、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话音刚落,几位常委便开始了讨论。
"我推荐财政局副局长赵启明,业务能力强,熟悉全县项目资金情况。"
"我觉得还是由信访局副局长刘成担任比较合适,他基层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
"督查室工作特殊,需要懂政策、会协调、敢担当的人。综合科科长季秋水近年来表现突出,特别是最近推行的'清单式交接',效果显着。"
一时间,会议室里形成了几派意见,各有各的理由,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李建国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人事任命,更是各方利益的一次博弈。
"同志们,"李建国打断了讨论,"督查室主任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他既要懂业务,更要敢担当;既要能协调,更要敢碰硬。我看了季秋水同志的工作成绩,她推行的制度创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顽疾。更重要的是,她有一股较真劲,这正是督查室需要的。"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几位常委交换了一下眼神,最终还是点头表示同意。
就这样,在一场没有硝烟的利益博弈中,季秋水的名字被写进了任命文件。而此刻的她,还在综合科的办公室里,埋头整理着第二天要用的值班交接清单。
第二天上午,季秋水正和小林、小赵讨论着清单的优化方案,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季科长,李书记请你去一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建军站在门口,笑容有些意味深长。
季秋水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笔,跟着李建军来到了县委书记办公室。
"秋水同志,坐。"李建国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命你为县委督查室主任,兼任综合科科长。"
季秋水彻底愣住了,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李书记,我……我怕胜任不了。"
"你能行。"李建国的语气坚定,"你在综合科的表现有目共睹,特别是'清单式交接',体现了你的工作思路和执行力。督查室需要你这样的人。"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季秋水的脑子还是一片空白。她知道督查室的重要性,也知道这个职位意味着什么。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到这个位置上。
回到综合科,小林和小赵立刻围了上来。
"科长,怎么样?书记找你有什么事?"
季秋水深吸一口气,微笑着说:"从今天起,要我担任县委督查室主任,还兼任咱们科的科长。"
"哇!恭喜科长!"小林和小赵异口同声地说道,脸上满是兴奋。
季秋水摆摆手,"别高兴得太早,督查室的工作可不轻松。以后我们的责任更大了。"
上任第一天,李建国就把"全县乡村振兴项目进度督查"的任务交到了季秋水手上。
"10天内拿出督查报告,"李建国的语气不容置疑,"重点看'项目落地率、资金使用效率'。记住,督查室的职责是发现问题、推动解决,不是唱赞歌。"
季秋水郑重地点点头,"请书记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回到办公室,季秋水立刻召集督查室的全体人员开会。
"同志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对全县乡村振兴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时间紧、任务重,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
会议室里坐着七八个人,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引起了季秋水的注意。
"这位是老叶、叶跟同志,咱们督查室的元老,从事督查工作二十多年了。"旁边的同事介绍道。
季秋水主动伸出手,"老叶、叶跟同志,以后还请您多多指教。"
老李只是象征性地握了握手,脸上没什么表情。
会议结束后,老叶单独留了下来。
"小季啊,"老叶语重心长地说,"督查工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是新人,又是女同志,我劝你还是按部就班,听汇报、看材料,差不多就行了。别太较真,不然会得罪人的。"
季秋水看着老叶,认真地说:"老叶、叶跟同志,我理解您的好意。但我认为,督查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都怕得罪人,那督查室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老叶叹了口气,"你还年轻,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算了,我言尽于此。"
看着老叶离去的背影,季秋水若有所思。她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仅是工作上的挑战,还有人情世故的考验。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蒙蒙亮,县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叶还挂着露珠,季秋水已经站在督查室的会议室里,目光坚定地看着面前的团队。
"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始全县乡村振兴项目的第一轮督查。"她将一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图铺在桌上,"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东片、西片和南片的督查任务。记住,我们这次不打招呼,直接去现场。"
她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重点看两个方面——项目实际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地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们齐声应道,眼神中既有紧张也有兴奋。这是季秋水任督查室主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所有人都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第一组在组长王强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柳溪乡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一路上,晨雾缭绕,乡间小道两旁的稻田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根据材料显示,这里应该已经种植了500亩特色水果,引进了先进的灌溉系统,还解决了1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王强一边翻阅资料一边说,"如果情况属实,这将是我们县乡村振兴的典范项目。"
然而,当督查组到达现场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跌眼镜。大片土地还处于闲置状态,只有中间一小块区域种上了果树。所谓的"先进灌溉系统",也只是几个简单的喷灌装置孤零零地立在地里。
"这就是他们说的500亩?"督查室的小王忍不住问道,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
陪同的柳溪乡副乡长张卫国尴尬地笑了笑,"这个……主要是土地流转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进度稍微慢了点。不过我们已经完成了150亩的种植,剩下的正在积极推进中。"
"150亩?可你们上报的材料明确写着'完成500亩'。"王强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的差异。
张副乡长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这个……是我们工作中的疏忽,材料数据有些超前了。"
督查组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分散开来,开始细致地调查。小王和小李沿着田埂行走,用脚步丈量着已种植区域的实际面积;摄影师陈敏则从不同角度拍摄现场照片,捕捉每一个细节;王强则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大叔,这片果园您参与种植了吗?"王强问道。
正在地里干活的老农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是啊,我家的两亩地被流转了,说是种什么特色水果。可这都快半年了,就种了这么点,我们都等着拿租金呢。"
"租金按时发放了吗?"
老农叹了口气,"前三个月的发了,这两个月的还没影呢。村里说项目资金还没下来,让我们再等等。"
督查组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王强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眉头越皱越紧:"虚报项目进度,灌溉系统名不副实,农民租金拖欠……这个项目问题不小。"
与此同时,第二组在副组长李娜的带领下,来到了石坝乡的"乡村旅游公路"项目现场。这条公路本应连接石坝乡的三个主要景点,全长12公里,总投资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