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最新章节。
			     民国初年,长白山脚下的靠山屯有个风水先生,姓谢,单名一个俭字。此人五十来岁,生得清瘦,留一缕山羊胡,平日里总爱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走路时背微微驼着,却有一双极亮的眼睛,仿佛能穿透人心。
 谢先生看阴宅阳宅是一绝,谁家要动土修房、迁坟立碑,都少不得请他走一趟。他还有个不为常人知的能耐——能通灵狐仙。屯里人传言,谢家祖上救过一只修行多年的白狐,那白狐感恩,便世世代代庇佑谢家,还传下些通灵的法门。
 这年开春,屯子里首富赵老六要翻修祖宅,特意请了谢先生主持大局。动土前三日,谢先生独自上山勘察地势,直到日头偏西才往家走。
 山风渐起,林子里传来阵阵松涛。谢先生正走着,忽见前方薄雾中现出个老太太,身着褐色粗布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拄着根老榆木拐杖。
 “谢先生留步。”老太太开口道,声音沙哑却有力。
 谢俭停下脚步,细细打量。这荒山野岭的,突然冒出个陌生老太太,实在蹊跷。他暗中掐指一算,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这不是凡人。
 “老人家有何指教?”谢俭拱手问道,不卑不亢。
 老太太微微一笑:“老身姓黄,家住这深山里头。今日特来相求,先生明日为赵家破土时,东南角的地下有三块青石呈‘品’字形排列,万望避开,莫要移动。”
 谢俭皱眉:“这是为何?赵家要挖地基,那处正是要动土的地方。”
 黄老太太叹口气:“不瞒先生,那下面乃是老身一族百年居所,若是动了,百余口无家可归矣。”说着,她用拐杖轻轻顿地,“若先生肯行这个方便,他日必当重谢。”
 谢俭心中暗惊。他早算出这老太太是得道的狐仙,却不想它们的巢穴竟在赵家宅基下面。狐仙求人,必有厚报,这是老辈人常说的。
 “既然老人家开口,谢某自当尽力。”谢俭应道,“只是赵家那边,总要有个说法。”
 黄老太太笑道:“先生只管说那处土质松软,不宜做基。赵老六信你,不会多问。”说罢,她躬身行礼,转身走入林中,几步便不见了踪影。
 次日破土,谢俭依言让工人们避开了东南角那“品”字青石。赵老六果然没多问,全凭谢先生做主。
 当夜,谢俭梦见黄老太太前来致谢,说必报此恩。醒来后,他发现枕边多了一枚古铜钱,油光发亮,似乎不是当代之物。
 过了半月,赵家宅院修缮完毕。谢俭正要歇息几日,那黄老太太却又来了,这次是深夜直接出现在谢家堂屋。
 烛光下,黄老太太面色凝重:“谢先生,大恩不言谢。只是老身还有一事相求。”
 谢俭请她坐下:“但说无妨。”
 “老身家族修炼数百载,如今劫数将至。”黄老太太压低声音,“七日后的子时,天雷将降,我等需借先生宝地一用,躲在您家堂屋梁上避劫。若得逃过此劫,必当厚报。”
 谢俭闻言沉吟不语。狐仙避雷劫他是听说过的,但这等大事,牵扯因果甚重。答应了吧,怕惹祸上身;不答应吧,又已经结下缘分。
 黄老太太见谢俭犹豫,又道:“先生不必担忧,我等自有分寸,绝不会连累先生。事成之后,老身可保谢家三代富贵。”
 谢俭思忖良久,终于点头:“既然如此,谢某应下了。但望老人家言而有信。”
 黄老太太大喜,再三拜谢后方才离去。
 七日后子时,果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谢俭依言敞开堂屋大门,自己则在偏房静坐。只听雷声轰隆,似乎专门围着谢家房屋打转,震得窗纸哗哗作响。
 忽然一道闪电劈下,照得满屋通明,谢俭透过门缝看去,只见梁上密密麻麻挤满了黄皮狐狸,一双双绿油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最老的那只白眉狐狸,正是黄老太太原型。
 雷声持续了半个时辰才渐渐远去,雨歇云散后,一群狐狸跳下梁来,在院中化作人形,朝谢俭房间拜了三拜,方才离去。
 次日清晨,谢俭开门一看,院中放着一匹绫罗、三锭元宝,还有一支千年老参。
 自此之后,谢家果然事事顺遂。谢俭看风水的名声越来越响,连百里外的人都慕名来请。家中田产增添,吃穿用度再也不愁。
 一年后的某个黄昏,黄老太太又来拜访。这次她红光满面,显然修为大进。
 “谢先生大恩,老身没齿难忘。”她笑着说道,“今日前来,是想问问先生可有什么心愿?老身力所能及,必定满足。”
 谢俭这几日正为儿子前程发愁。他儿子谢宝根读书不成,种地不肯,整日游手好闲,眼看就要成了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