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第578章 药材种植基地扩建,药田里的“安心药”(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最新章节。

景和十一年五月,燕云的风带着麦收的清香拂过田野,苏清鸢正站在蓟州城西的一片开阔地前,弯腰抓起一把泥土——土块松散,指尖能捻出细碎的腐殖质,凑近闻还有淡淡的泥土芬芳。“就是这里了。”她直起身,对身边农桑司的官员和医馆的郎中说,“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旁边还有河渠,浇水方便,种药材再合适不过。”这片占地千亩的土地,就是燕云药材种植基地的新址,也是萧玦与苏清鸢为百姓打造“安心药”的起点。

此前,燕云惠民医馆的药材多从外地药商手中采购,不仅价格高,还常遇到“以次充好”的问题——有次医馆进的当归,表面看着完好,切开后里面却藏着虫蛀的孔洞;还有次买的薄荷,掺杂了不少杂草,郎中挑拣半天才能用。苏清鸢在巡诊时发现,用了劣质药材的药方,疗效明显下降,有位患风寒的老人,喝了三副掺了陈艾的汤药,咳嗽依旧没缓解。“药材是治病的根本,根基不牢,再好的医术也没用。”她和萧玦商量后,下定决心扩建药材种植基地,从“买药材”变成“种药材”,自己种、自己管,让百姓用上纯净无杂质的“安心药”。

此次扩建,不仅要新增1000亩种植面积,还明确了“农桑司+医馆”的共管模式:农桑司派农技人员负责土壤改良、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确保药材长势;医馆派资深郎中负责筛选品种、把控药性、制定采收标准,确保药材质量。萧玦还从王府拨付专款,用于购买种子、修建灌溉渠、搭建药材晾晒棚,连农户的工钱都提前预支,让大家能安心干活。

五月中旬,基地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农桑司的老农技周师傅带着二十多个农户,先对土地进行“深耕改良”——用犁把土地翻耕三尺深,把地下的生土翻上来,再撒上腐熟的羊粪、秸秆,改善土壤肥力。“种药材跟种庄稼不一样,土壤得疏松透气,肥力要足,不然药材长不好,药性也差。”周师傅一边指挥农户撒肥,一边讲解,“比如当归喜肥,得多施有机肥;薄荷怕涝,地里要起垄,防止积水烂根。”

苏清鸢几乎每周都来基地,有时跟着周师傅查看土壤改良情况,有时和郎中们讨论药材品种。有次她发现地块边缘有片土地偏沙质,就跟周师傅说:“这片沙土地保水性差,种当归、黄芪怕不行,不如种薄荷吧,薄荷耐旱,沙土地里长得反而精神。”周师傅点点头,当场调整种植计划,把沙土地划成“薄荷区”,还特意留了几垄试种紫苏——紫苏和薄荷习性相近,还能作为薄荷的“伴生植物”,驱赶害虫。

药材种子的挑选更是严格。医馆的李郎中带着徒弟,把从各地搜罗来的种子逐一筛选:当归种子要选颗粒饱满、颜色呈深褐色的,剔除干瘪、发黑的;黄芪种子要放在水里浸泡,浮在水面的都是空壳,沉底的才留下;薄荷种子小,就用细筛子筛,把杂质和碎粒筛掉。“种子不好,长出来的药材就是‘先天不足’。”李郎中一边挑种子,一边跟农户说,“去年我在外地见过,有人用陈了三年的当归种子播种,出苗率还不到三成,就算长出来,根也细得像筷子,没什么药性。”

六月初,到了播种的季节。基地里热闹起来,农户们分成几队,有的负责播种,有的负责起垄,有的负责浇水,郎中们则在田间穿梭,指导农户掌握播种深度和密度。“当归种子要播得浅,盖一层薄土就行,不然出不了苗;黄芪种子要播深点,盖两指厚的土,防止小鸟啄食。”李郎中蹲在地里,给农户做示范,“行距要留够,不然药材长起来太密,通风不好容易生病。”

张家村的张大叔种了一辈子庄稼,还是第一次种药材,刚开始总掌握不好播种量,播当归时撒得太密,李郎中看到后,赶紧帮他调整:“大叔,你看,这么密的种子,长出来的当归苗会互相抢养分,最后都长不粗。得像我这样,每步撒十来粒,行距留一尺宽。”张大叔跟着学,慢慢找到了窍门,后来播黄芪时,行距、株距都恰到好处,李郎中还特意夸他:“你这手艺,再过两个月,就能当半个‘药材把式’了。”

除了播种,灌溉也是关键。农桑司的官员提前在基地里修了三条灌溉渠,从旁边的河渠引水,还在每个地块旁挖了蓄水池,方便农户浇水。周师傅根据不同药材的习性,制定了“按需灌溉”的方案:当归喜湿,每隔三天浇一次水;薄荷耐旱,一周浇一次水就行;黄芪怕涝,只有土壤干透了才浇水。“浇水不能盲目,比如薄荷,浇多了容易烂根,叶子也会发黄,药性就差了。”周师傅拿着铁锹,挖开薄荷地里的土壤,给农户看,“你看,这土捏成团不散,就不用浇水;要是一捏就碎,就得赶紧浇。”

七月的燕云,骄阳似火,基地里的药材长势正好——当归苗冒出了嫩绿的叶片,黄芪抽出了细细的藤蔓,薄荷长满了茂密的枝叶,远远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郎中们每天都要到田里查看,看看药材有没有生病、长虫。有次李郎中发现几株黄芪的叶子上有蚜虫,赶紧让人采摘艾草,煮水后喷洒在叶片上:“咱们的药材要‘纯净无农药’,不能用有毒的药粉,用艾草水驱虫,既安全又有效。”农户们照着做,没过几天,蚜虫就消失了,黄芪的叶子又恢复了翠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清鸢来基地时,常跟着郎中们一起查看药材。有次她走到薄荷地里,看到农户们正在除草,就蹲下身,和他们一起拔草:“这些杂草会跟薄荷抢养分,得及时拔掉,不过要小心,别把薄荷苗也拔了。”她一边拔草,一边跟农户聊:“等薄荷成熟了,咱们要在清晨采摘,那时薄荷的精油含量最高,药效最好。采下来的薄荷要及时晾晒,不能堆在一起,不然会发霉。”农户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下来,说要照着王妃的话做,种出最好的薄荷。

八月初,基地里的薄荷率先成熟。清晨,农户们带着镰刀和竹筐,走进薄荷地,小心翼翼地割下薄荷的嫩枝。郎中们则在旁边检查,把发黄、有虫眼的枝叶挑出来,确保采摘的薄荷都是优质的。采摘下来的薄荷,被运到基地的晾晒棚里,摊在竹席上,接受阳光的照射。晾晒棚是用竹杆搭建的,通风良好,还能挡雨,李郎中每天都要去查看晾晒情况,翻动薄荷,防止受潮:“薄荷要晒到半干,再阴干,这样能保留最多的药性,要是晒得太干,叶子就碎了,药效也会流失。”

除了薄荷,当归、黄芪也在九月、十月陆续成熟。采收当归时,农户们要小心地把当归的根从土里挖出来,避免挖断;采收黄芪时,要顺着藤蔓的根部,把黄芪根完整地拔出来。郎中们会对采收的药材进行“初检”——当归根要粗壮、无虫蛀,黄芪根要长、质地坚实,不符合标准的,都要挑出来,不能入药。“咱们种药材,就是为了让百姓用上‘安心药’,要是把不好的药材混进去,就是砸自己的招牌,也对不起百姓的信任。”李郎中在初检时,对身边的人说。

采收后的药材,会被运到医馆的药房,进行进一步的清洗、切片、炮制。当归要用水洗去泥土,切成薄片,再用黄酒拌炒,增强补血的功效;黄芪要切成厚片,用蜂蜜拌炒,增强补气的作用;薄荷则要切成小段,直接晒干备用。药房的郎中会对每一批药材进行“复检”,确保药材纯净、炮制得当,才会入库,供医馆和分馆使用。

十月的一天,苏清鸢来到医馆的药房,看到郎中们正在整理新入库的当归。她拿起一片当归,闻了闻,有浓郁的药香,切开后,断面呈黄白色,质地柔韧,没有虫蛀和杂质。“这当归的质量,比咱们以前从药商手里买的好多了。”她笑着说,“以后百姓喝的汤药里,用的都是咱们自己种的药材,药效有保障,大家才能真正安心。”

此时,基地里的农户们正在忙着翻耕土地,准备播种下一季的药材——板蓝根和金银花。周师傅拿着犁,在地里走着,身后翻起的泥土里,还带着刚采收完当归的余温。“明年春天,这里又会是一片绿油油的药田。”他看着远方,语气里满是期待。

药田里的“安心药”,不仅保障了燕云百姓的用药安全,还降低了药材成本——自己种植的药材,比从外地采购便宜三成,医馆的药价也随之降低,百姓看病拿药更划算。有位常来医馆拿药的老人说:“以前买一副当归汤药要五十文,现在只要三十五文,而且药效更好,喝两副病就好了。王爷和王妃真是为咱们百姓着想,种出了‘良心药’‘安心药’。”

夕阳西下,药田里的余晖洒在刚播下种子的土地上,仿佛在孕育着新的希望。萧玦与苏清鸢打造的不仅是一片药材种植基地,更是燕云百姓健康的“保障线”——从田间的种子,到药房的药材,再到百姓手中的汤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用心,每一味药材都承载着责任。这片药田,终将在燕云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安心药”,守护着百姓的健康,也守护着燕云的安宁与繁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在修真世界勤勤恳恳当男宠
我在修真世界勤勤恳恳当男宠
雪羽自幼生长于欢场之中,体悟七情六欲,最是擅辨人心。他心知卫青锋是他最好的出路,亦心知自己能打动对方的唯一筹码:毫无保留的坦诚,交付一切的服从。上位者很难动心动情,却不会拒绝一只温顺乖巧的宠物。卫青锋自出生便高高在上,抬手令行禁止,张口言出法随,任何东西只要她喜欢便会以最可意的姿态呈到面前。一直以来,母亲与师长在引导她掌控驾驭这种权利。掌控但不需依靠,驾驭却不必迷恋。一只雪白羽毛的漂亮鸟儿跃到了
枫林落照1
边缘世界的星球土着
边缘世界的星球土着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全部昵称已被使用
幕后黑手:我在星际挖矿养国家
幕后黑手:我在星际挖矿养国家
关于幕后黑手:我在星际挖矿养国家:糖果店老板纪熵有个小秘密,他有个搭档叫「烬昭」,每天不是挖矿就是在准备挖矿的路上。从拓扑辉石到影铸石,他往国家实验室里塞的「土特产」越来越离谱。目的只有一个,夏国科技请加速!非爽文,不直接给技术。
甲方焊武帝
六域镇魂御道长生书
六域镇魂御道长生书
这个故事描绘了一个科技与神话交融的壮阔宇宙,一位既是天才孩童又是量子先驱的独特主角,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追寻力量、亲情的真谛,并试图引领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寻得生机。
天元道玄
疯批首辅夺取长嫂
疯批首辅夺取长嫂
关于疯批首辅夺取长嫂:陆明璃是京城最可怜的新嫁娘。一顶喜轿,为病重的世子冲喜,未及圆房便成了寡妇。从此,她在侯府如履薄冰,受尽冷眼,是家族弃子,是笼中折翼雀。沈玦是侯府最不起眼的庶子,光风霁月,温润如玉。他恭敬唤她“长嫂,在她困顿时悄然庇护,是这深宅大院中,她唯一感受到的暖意。直到那天,他于雪夜登临首辅之位,权倾朝野。转身,却将她困于臂弯之间,眼底是撕去伪装的偏执与疯狂:“长嫂,你猜,兄长是怎么
婳墨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