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十岁,正是躺着挣钱的年龄》最新章节。
			     为啥?
 因为老谢腆着脸非要体验一把“百万豪车”的座椅到底有多软乎!
 跟平自然乐呵呵地开着车载着老谢打头阵。
 赵仁学老家和曹昆老家不在一个乡。
 搁十年前,从城里回去前半截路是重合的,
 到了他们当年念初中的老学校那儿才分岔,一条沟一个方向。
 不过现在路修得四通八达。
 去赵仁学家那边,盘山公路直接从山顶修了新路通到了村子里,比老路省时多了。
 车子驶离县城,钻进山里。
 盛夏的山野,景色扑面而来。
 道路两旁,是大片大片金黄的麦田,阳光下泛着丰收的光泽;
 更有连成片的包菜地,绿油油的,像铺在地上的巨大翡翠。
 当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最终行驶在相对平缓的山脊路段时,视野豁然开朗!
 连绵起伏的群山铺展在眼前,近处是深深浅浅的绿树,远处有裸露着黄土的山梁。
 半山腰或山坳里,散落着小小的村庄,红砖灰瓦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
 偶尔几声悠长的狗吠,几缕袅袅升起的炊烟,打破山间的寂静。
 说不出具体哪里美得惊心动魄,但那一刻,山风灌进车窗,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气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昆只觉得心胸像被这无边的山野撑开了,一路上的喧嚣和心底的丝丝尘埃,
 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种熨帖的宁静。
 车子七拐八绕,终于到了赵仁学家门口,正好赶上饭点。
 家里就赵仁学父母在。他妹妹在城里看铺子,没回来。
 午饭也没整啥大鱼大肉,知道曹昆几人爱吃浆水面,
 赵仁学提前给家里说的,就做的酸长面。
 下饭菜更是儿时的野趣:
 苦荠菜焯水凉拌,带着点恰到好处的微苦回甘;
 还有嫩生生的苜蓿,过水,熟油相拌,碧绿鲜亮。
 村里其实好吃的还是很多的,这些小时候喂猪的野菜,
 现在都成了城里餐桌上的美食。
 曹昆眼睛都亮了!
 对他而言,这比啥大鱼大肉都勾人!
 唯有美食和美女不可辜负。
 啥叫不可辜负?
 眼前这碗面,这两碟菜就是!
 他也顾不上客气,唏哩呼噜,连干三大碗!
 两碟野菜大多数也是进了曹昆的嘴里。
 心满意足地放下碗,打了个带着浆水酸香的饱嗝:
 “吃的真爽!”
 饭后,撤了碗筷,又端上来一大盘水果拼盘。
 有他们带来的葡萄、苹果,更有自家杏树结的杏子,
 黄澄澄、毛茸茸,卖相不咋滴,但吃起来挺甜,关键是它可没打过农药。
 几个人就坐在堂屋的沙发上,点着烟,喝着粗茶,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期间,村里有邻居溜达过来。
 听说赵仁学回来了,还带着“城里大老板”们来看养鸡场,就忍不住打听招人的事。
 曹昆没管赵仁学示意的眼神,意思很明白:
 没我的事,你看着办!
 赵仁学应付了几句,才把人打发走。
 等赵仁学这边事都安顿好了。
 四个人顶着大太阳,决定去那个传说中的养鸡场选址“视察”一下。
 入眼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点荒凉的山沟沟。
 一片稀稀疏疏的小树林杵在那儿,野草倒是长得挺欢实,快有半人高。
 靠近沟口被推土机整平了那么一小块地,光秃秃的。
 赵仁学指着那块地说:
 “喏,这块地我提前让人平出来了,
 打算先盖几间简易的彩钢房,当宿舍和临时仓库。”
 四个人顶着烈日,站在这块充满“野性美”和“原始气息”的“基业”上,
 象征性地环视一周,留下几句非常“专业”的点评:
 “嗯…不错!”
 “挺好挺好!”
 “位置…还行!”
 “有山有水…(忽略那块干涸的小水沟)…风水不错!”
 然后,默契地抹了把汗,异口同声:
 “行了,看过了!撤吧撤吧,热死了!”
 这趟充满仪式感的“实地考察”,不到十分钟就圆满结束了。
 接下来,目标——曹昆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