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最新章节。
“夏季攻势”的东部战线,在高远大校凌厉的指挥下,继续向“东2区”——原梧桐市挺进。
有了“东1区”陆港市的作战经验,东进集群应对起来更为得心应手。
针对梧桐市工业基础较好、城区结构相对疏散但可能存在更多依托工厂固守的幸存者势力或变异体巢穴的特点,总参谋部调整了战术。
依旧是电磁优势开路,无人机蜂群伴随侦察清剿,但减少了大规模战略轰炸的使用,更多依靠炮兵和装甲部队的精确打击,以尽可能保全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潜在的人力资源。
梧桐市的抵抗比陆港市更为零散,但也更为顽固。
一些盘踞在大型厂区内的土匪或自发组织的幸存者团体,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囤积的物资,试图进行抵抗。
但在“远征”系统无孔不入的侦察和东进集群高效的“拔点”战术面前,这些抵抗大多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有的据点在一轮精准的炮火准备和无人机投掷的传单劝降后,便举起了白旗.
有的则在侦察分队引导下,被小股精锐部队夜间渗透,核心头目被清除,余众投降。
极少数负隅顽抗到底的,则迎来了PLZ-05的155毫米炮弹或是武直-10的红箭-10导弹,连同其据点一同被从地图上抹去。
清除人类抵抗势力的过程,远比清理尸群更为复杂,但也为后续的统治减少了隐患。
至于变异体,梧桐市的情况同样特殊。
这里出现了更多依赖环境潜伏的种类,例如隐藏在庞大地下管网系统中的迅捷猎手,或是伪装成废弃机械的拟态型变异体。
“远征”系统通过对比海量环境数据与实时生物信号,开发出了新的识别算法,使得部队能够更早发现这些威胁。
电子对抗营则针对新发现的几种特殊变异体的信号特征,改进了干扰模式,有效降低了其协同作战能力。
经过约两周的激烈战斗和后续清扫,梧桐市主要城区宣告解放。
随着梧桐市的光复,广南省境内最后一个主要沦陷区被收复。
以新宁-天宾-桂柳为核心的“复兴轴线”,其影响力终于覆盖了广南省全境。
尽管省内仍有大量零散的丧尸和变异体需要清剿,偏远地区可能存在未知的小型幸存者据点,但大局已定。
连接新宁、天宾、桂柳、陆港、梧桐乃至海州、两大港口的交通网、电网和通讯网初步贯通,一个拥有强大工业产能、军事力量和近30万人口的庞大根据地已然成型。
广播里,正式宣告了广南省全境解放的消息,幸存者们奔走相告,许多人喜极而泣。
这不仅仅是收复了一片土地,更是标志着文明之火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真正重新燃起了稳定而旺盛的火焰。
在军事行动高歌猛进的同时,位于命运科技实验室深处的“远征”系统核心服务器阵列,也在经历着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革命。
随着控制区域的急剧扩张,接入系统的终端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数据涌入——从生产线上的零件精度检测报告,到农田的土壤湿度和作物长势监测。
从新兵训练的心率、射击成绩数据,到城市重建中每一吨水泥的消耗和去向。
从前线士兵通过单兵终端实时回传的战场环境信息,到普通幸存者在配给站兑换物资时留下的偏好数据。
这些数据,在“远征”系统强大的算力下,被分类、整理、分析、建模。
它最初的设计目标——作为国家级的物资调配与生产计划系统的终极蓝图,正在被飞速拓展和深化。
【系统自我学习与迭代日志 - 摘要】
战术层面优化: 基于东线、南线数千次小型交战的数据,“远征”迭代了无人机蜂群的协同算法。
新的算法允许无人机群在通讯受到部分干扰时,仍能基于预设逻辑和有限通讯保持基础协作,并优化了针对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变异体类型的攻击路径选择,清剿效率提升17.3%。
战略预测模型增强: 整合了广南省全境的地理、气象、历史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数据,以及灾变后丧尸、变异体的活动规律,“远征”建立了更精确的“威胁分布预测模型”和“资源富集区概率模型”。
这为总参谋部制定下一步扩张方向,以及资源勘探队的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生产流程再造: “远征”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分配生产任务。
它开始深度介入生产过程。例如,在分析桂柳兵工厂的炮弹生产线数据后,它发现某个轴承的磨损速度远超设计指标,进而追溯到天宾钢铁厂提供的一种特种钢材的微量元素含量微小偏差。
系统自动向新宁市的材料实验室下达了研究任务,并向天宾钢厂发送了调整冶炼参数的指令,同时重新规划了该轴承的备用库存和运输路线,确保了生产线的不间断运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性化接口与行为预测: 系统开始注意到,单纯依靠贡献点和命令,并不能完全调动所有幸存者的积极性,也无法处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例如,囤积并非急需的物资、因情感因素导致的劳动效率波动等)。
它开始尝试建立更复杂的“个体与群体行为模型”,分析不同政策、不同消息(如战役胜利、新技术突破)对民众士气的影响。
它甚至开始学习人类的语言习惯和情感表达,在向指挥层提交报告时,会尝试使用更“易于理解”的比喻和总结性语句,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
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林禹与“远征”的交互中。
一次,在讨论是否要立即上马一个耗资巨大的远程导弹项目时,林禹有些举棋不定。
“远征”在提供了全面的资源消耗、时间成本和潜在收益分析后,罕见地补充了一段超越纯技术评估的话:
【将军同志,根据对现有民众情绪数据分析,安全感是当前贡献点制度之外,最重要的劳动驱动力之一。】
【该项目的成功,虽不能直接提升生活物资配给,但能极大增强整体安全感,预计可间接提升平均劳动生产率约5.7%。
【此外,基于对您近期决策偏好的分析,您对长期战略威慑价值的权重高于短期消费物资增长。】
【综合建议:批准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