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冰山影后她不对劲》最新章节。
案件调查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僵局——谢折卿持续昏迷的状态,使得警方始终无法获取这位关键证人的口供。
这份缺失直接撕裂了案件证据链的完整性,如同拼图丢失了最核心的一块,诸多关键细节至今仍笼罩在迷雾之中,无法得到确证。
在舆论场持续沸腾的当下,数以万计的网友日夜刷新着剧组官博和市公安局官微的评论区。
“求通报”、“等一个真相”的呼声如潮水般涌来,每条更新下的留言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热搜榜单上,#谢折卿受伤事件#的词条已经悄悄冲上榜首,阅读量突破十亿。
然而,这份万众期待的蓝底白字通告却迟迟未能面世。
据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关键证据尚未完全固定,警方对通报措辞的斟酌近乎苛刻——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三重审核。
这种胶着状态让剧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根据刑事案件调查相关规定,在警方正式通告发布前,涉事现场必须保持原状,拍摄工作被明令禁止。
投资方每天都要面对近百万的场地租金和设备闲置损失,而演员们的档期冲突问题也日益凸显。
制片方和投资方的办公室彻夜亮着灯,桌上堆积的违约金计算表已经摞成小山。
“我们就像被卡在齿轮间的沙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私下感叹,“往前是法律红线,后退是商业深渊,每一天都在承受着双倍的压力。”
剧组V信群里,沉默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没有人知道,这场等待还要持续多久。
在剧组停工的第五天清晨,白叙雯导演终于从连轴转的危机处理中抽身,独自驱车来到医院。
她连妆都没来得及化,素净的脸上挂着明显的黑眼圈,风衣下摆还沾着片场带来的尘土。
穿过消毒水弥漫的走廊,她径直走向谢折卿的VIP病房,却在门口被医护人员拦下。
“伤者脑震荡症状尚未缓解,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
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透过半开的门缝,白叙雯看见谢折卿苍白的脸庞淹没在各种医疗管线的包围中,心电监护仪的曲线在昏暗的病房里划出微弱的光痕。
这位素来以雷厉风行着称的女导演突然在病房门口刹住脚步。
她那在片场挥斥方遒的手指悬在半空,最终没有叩响那扇虚掩的门。
转身时,她看见谢折卿的双亲相互搀扶着从休息区走来——短短几天,两位老人的白发似乎又多了几簇。
作为片场的总导演和第一责任人,白叙雯深知自己在这起事故中难辞其咎。
即便清楚地知道此刻的道歉既不能减轻谢折卿的痛苦,也无法真正抚平老人家的忧心,但她依然坚持要亲自前来,当面表达这份沉甸甸的歉意。
白叙雯深吸一口气,对着两位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这个九十度的鞠躬维持了整整十秒。
当她直起身时,向来坚毅的眼中已经噙满泪水。
“对不起……”她的声音哽咽得几乎破碎,手指无意识地揪着风衣下摆,“都是我在安全管理上的疏忽……”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挤出来的,带着沉甸甸的自责。
走廊的灯光在她低垂的睫毛下投下阴影,将那张素来自信的面容衬得格外憔悴。
哪怕目前已经可以确定这次并非单纯的安全事故,她也在反复检讨着自己,说到动情处,声音颤抖得几乎说不下去。
最后只能再次深深鞠躬,任凭泪水砸在医院光洁的地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在向谢家父母致歉后,白叙雯又特意找到主治医师,郑重其事地拜托道:
“请务必给予最好的治疗,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
她从包里掏出一张金卡,双手递到王砚知面前,声音里带着恳切:
“医疗费用请一定让我来承担,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谢母王砚知见状连忙摆手,憔悴的脸上露出几分局促:
“白导演,您快把卡收回去。”
她轻轻按住白叙雯的手腕,“小墨那孩子在我们到医院之前就把所有医疗费都结清了,连后续三个月的康复治疗费用都预付了。”
说到这里,老人家的语气温和却坚定,“您能亲自来看望小卿,我们老两口已经很感激了。这钱,我们实在不能收。”
站在一旁的谢父谢峻珩也点头附和。
这位平时寡言少语的小老头搓着有些粗糙的手指,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病床上沉睡的女儿:
“是啊白导,现在最要紧的是小卿能早点醒过来。”
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像是被什么哽住了喉咙,“您工作这么忙还特意跑一趟,这份心意我们领了。”
白叙雯握着银行卡的手微微发颤,最终缓缓收了回来。
她望着两位老人疲惫却宽容的面容,喉头滚动了几下:
“您二老真是……”
话未说完,声音已然再次哽咽。
走廊的灯光映照在她泛红的眼眶上,将那份无处安放的自责与感动都照得分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谢折卿能在娱乐圈保持那份难得的纯粹——原来是有这样温暖的家人在身后默默守护。
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近二十载,白叙雯见识过太多剧组事故后的众生相——有家属借机狮子大开口,索赔金额足以再拍一部戏的;有趁机要挟,硬塞毫无演技的亲戚进组的;更有甚者,直接在片场搭起灵堂,雇人哭丧闹事的……
那些歇斯底里的场面,那些贪婪算计的眼神,早已在她记忆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而眼前这对老夫妇,明明唯一的掌上明珠仍昏迷不醒地躺在病床上,却始终保持着令人心疼的体面与克制。
白叙雯注意到,王砚知即便在病房守夜,发髻也一丝不苟地挽着;谢峻珩的旧毛衣虽然洗得发白,领口却熨烫得平平整整。
他们说话时从不提高音量,待人接物时腰背永远挺得笔直,就连悲伤都是静默的——这样的涵养,让见惯世态炎凉的白叙雯眼眶发热。
她忽然就懂了什么叫“清贵人家”。
那不是靠名牌堆砌的浮华,不是用金钱粉饰的体面,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刻在骨子里的从容与风骨。
这让她想起谢折卿在片场的点点滴滴——永远是第一个到化妆间的演员,哪怕凌晨三点的通告也从不迟到;再危险的武打戏都坚持亲力亲为,吊威亚磨破皮也不吭一声;收工后总会默默帮场务整理器材,丝毫没有什么明星的架子。
原来这份不骄不躁的品性,这份宠辱不惊的从容,都是家学渊源。
就像古宅院里历经风雨的老梅,纵使霜雪压枝,依然暗香浮动。
白叙雯望着病房窗台上那束被精心修剪过的剑兰,突然对“教养”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它不在锦衣玉食里,而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体面;不在权势地位中,而在患难时不改的初心。
王砚知说着,眼角泛起温柔的细纹,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里盈满感动:
“小墨那孩子啊,自己腿上还打着石膏呢,医生都嘱咐她要卧床静养。可这孩子倔得很,每天都要助理推着轮椅过来守着我们家小卿。”
她轻轻整理着女儿的被角,指尖在纯白的被单上摩挲出细碎的声响,“有时候一坐就是大半天,就那样静静坐在床边看着。我们劝她回去休息,她总说不亲眼看着折卿醒过来,这心里就不踏实。”
说到这里,老人突然转向白叙雯,双手交叠在身前,郑重地欠了欠身:
“说到这个,我们全家都得好好谢谢白导演。”
她抬起头时,眼中有晶莹的光在闪动,“小卿这孩子从小就不追星,可自从看了《雪落无痕》那部戏,就把小墨的海报贴在了她书桌对面的墙上。每次小墨有新作品上映,她都要拉着我们全家去电影院捧场。”
王砚知摩挲着女儿没有扎针的那只手,指腹轻轻抚过那些因常年练琴留下的薄茧:
“这次接到试镜通知那天,这孩子激动得半夜给我打电话,声音都在发抖。她在电话里跟我说,妈,我居然能和偶像一起拍戏,还是白导的作品,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老人说着,声音愈发轻柔,“进组前那段时间,她天天抱着剧本看到凌晨,笔记做得密密麻麻的。这孩子总说,能参演白导的戏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分,她一定要对得起这个机会。”
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静静浮动,监测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王砚知望着女儿苍白的睡颜,突然哽咽了一下:
“白导演,您知道吗?小卿出事前最后一条消息,是发给我的。她说,妈,我昨天和冷老师对戏,她夸我演技进步了。”
一颗泪珠终于顺着王砚知憔悴不少的脸颊滚落,“这孩子……这孩子要是知道小墨现在这样守着她,她估计会既感动又心疼的吧……”
几人正说着话,病房门突然被轻轻叩响。
那敲门声很轻,像是怕惊扰了里面的人,却又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执着。
谢父谢峻珩闻声立即放下手中的保温杯,杯底与桌面相触发出“嗒”的一声轻响。
他快步走向门口,皮鞋踩在地砖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就在他按下开门键的瞬间,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已经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冷疏墨穿着对她来说明显大了一号的蓝白条纹病号服,空荡荡的袖管下露出纤细的手腕,上面还留着留置针的胶布痕迹,在苍白的皮肤上格外显眼。
“小墨来了啊,”不知不觉间,谢折卿的双亲对冷疏墨的称呼已经从“疏墨”变成了更亲近的“小墨”,谢父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轻,像是怕惊扰了病房里沉睡的蝴蝶。
他注意到女孩比昨日更加苍白的脸色,眉头立即拧成了一个结。
轮椅上的冷疏墨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凌乱地贴在额头上,显然是一做完治疗就急着赶过来了。
“今天的理疗都做完了吗?”
谢父蹲下身,与轮椅上的女孩平视,目光落在她微微发抖的手指上,“怎么不叫你的助理陪着过来?”
语气里是掩不住的心疼,就像在叮嘱自家女儿一般自然。
他伸手想帮女孩整理一下歪斜的衣领,又怕唐突,手在半空中顿了顿,最终只是轻轻拂去了落在她肩头的一根发丝。
冷疏墨努力扬起一个笑容,嘴角的弧度有些勉强,却格外真诚: